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洪浩 《大学教育》2023,(23):117-121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主体,肩负为党育人、服务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近几年,高校切实推进共青团育人工作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在育人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困境。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在调研当前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育人为本,从“四部曲”的思想育人体系、“三方位”的实践育人平台、“两机制”的管理育人机制和“一典范”的榜样育人举措等四个维度,以系统观念构建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针对性的高校共青团“4321”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H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初步构建了“四项机制、三大平台、三大活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精准认定、规范管理、科学引导、系统帮扶四项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勤工助学、成长辅导、资助服务三大工作平台为基础,以“淬励”育人行动、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三大特色活动为载体,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应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工作导向,以“精准育人”思维促进资助育人工作,以“三全育人”理念引领资助育人工作,以“劳动教育”途径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央财经大学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精致化发展,在实践中坚持“全员育人育全人”“以学生为本”“科学、精致育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精细的思路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格局、设计日常思想教育内容体系、实施个性化学生管理与服务、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形成了全员参与、多主体影响、学生深度受益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北京理工大学深入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围绕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学共育、志创融合目标,建构“四维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课程思政为支撑、“大思政”育人为延展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的探索实践,对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着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也要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格局。文章以铜川职业技术学院“1352”实践育人体系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有益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四有”好教师标准具有非常深刻的为教内涵和育人意蕴。“四有”好教师以理想信念入教育人,体现了“思想育人”的为教导向;以道德情操从教育人,体现了“道德育人”的为教指向;以扎实学识执教育人,体现了“知识育人”的为教取向;以仁爱之心传教育人,体现了“仁爱育人”的为教指向。作为推动事业发展和工作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四有”好教师在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强国战略、社会治理有效、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彰显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以“育人为本,育人为首”的教育理念开展班主任工作,促进和谐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提出了在“育人为本,育人为首”教育思想下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8.
《思想教育研究》2009,(9):I0001-I0001
华南理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培训,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探索和构建了文化育人、创新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根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渠道协同育人。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将宏观的“三全育人”理念运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改革这项微观工作,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树立和强化“大德育”工作观念,结合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特点,推进和深化“两课”教学改革,构建和完善“三大课堂”育人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培育和重建“特色化”德育文化,以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代表一种课程理念,指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进行讲授,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新时代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同向同行,共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有效挖掘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注意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并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礼乐教化”从内外两方面着手,通过外在的“礼”与内在的“乐”两方面进行政治教化,同时也是个体修养的手段。这一内外兼修的教化思想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从与中医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来看,主要是指精益求精、认真严谨、知行合一、敬业创新。培育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文章就中医药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出了在"工匠精神"背景下中医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系教学团队悉心设计了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方案,以典型的遗传学案例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典型的遗传学案例,将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贯穿到整个课程中,培养医学研究生为人类解除病痛的职业素养,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学精神,同时提升他们合作共赢、交流创新、挑战权威、科研诚信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主义德育学”置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二级学科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厘清"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边界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德育学"来替换"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既可增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又可与我国古代德育或西方德育接轨并突显与它们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全方位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研究分析了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关系,介绍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动态组合系统,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最显著的特征。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对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系统的整体功能、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辩证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和原则之中。如果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倾向,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准确性。只有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坚持教育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正确认识“两课”教育在培养“四有”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两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两课”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和优质的教学效果去培养学生对“两课”的信任。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  相似文献   

20.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作为一个对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力的节目,与以课堂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截然不同,它将时代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形成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特有的内涵,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及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