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不太重视英语的朗诵,在朗诵上花的时间也非常少,尤其是学习初中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英语课时一定要发挥朗诵教学的作用和注重学生的朗诵.朗诵教学可以增强语感,握握文章的整体.教师在实行朗诵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变换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并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孝雷 《考试周刊》2012,(75):30-30
自落实规范办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以来.诸多学校取消了传统的“晨读课”.朗诵教学失掉了一块重要阵地。要克服当前朗诵教学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诵教学,扩大朗诵教学外延,与多读相结合:要加强朗诵指导,与考核评价相结合:要激发学生的朗诵兴趣,回归朗诵。要在新时期发扬朗诵教学的优秀传统,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朗诵艺术是一门"非学不可"艺术形式,是一项系统的艺术创作工程。朗诵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及行之有效方法。解决朗诵艺术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维度去拓展朗诵艺术的发展空间。向文化求深度、向生活要广度、向经典要高度、向受众要锐度应是我们拓展朗诵艺术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45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2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5.
朗诵中的重音是传达思想情感的有效手段。要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赋予朗诵以音乐美,就必须处理好重音。重音很重要,可有些朗诵者却处理不好,他们望文生义地认为:重音、重音,就是要加重读音。以此把需要强调的词语突出出来。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朗诵时要根据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表示重音。  相似文献   

6.
所谓朗诵素质,是指在朗诵及朗诵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它包括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价值、朗诵特点、朗诵语言技巧、朗诵情感、朗诵处理、朗诵表演(形象、舞美、乐舞、台风、形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一、实施朗诵素质培养的事实依据:朗诵与朗诵研究"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自从有了诗,也就有了朗诵。"(一)朗诵在中国1.古代。古人认为,诗是诵的,能诵的语言才是诗。先秦"诵"的风习盛行,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在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二十分钟左右。这样大的比例,从孔夫子到凯洛夫的课堂教学制,是从来没有的。这有什么理论根据?没有。在某些发行量甚大的语文教科书上,关于朗诵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语文这种以语言文本教学为主的科目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感知文本,用读与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知思维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师在进行朗诵引导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简要论述朗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书声朗朗。从古至今,朗诵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三分文章七分读”,很难想象,没有朗诵的语文课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我在三湖学区做过一个调查,五成以上的学生对课文朗诵尤其是诗歌朗诵有兴趣。学习诗歌,朗诵自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语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下面举两个例子谈谈这方面的技巧。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  相似文献   

10.
朗诵是一种表演性的舞台艺术。因此,朗诵的选材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是直接影响朗诵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认为选材要避开朗诵者不利的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幼儿园教师,教孩子们朗诵,这是一件平常事。但要让朗诵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使孩子们的朗诵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多下功夫、研究一下了。朗诵属于艺术表演范畴,它是一种再创造。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45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20分钟左右。这样大的比例,从孔夫子到凯洛夫的课堂教学是从来没有的。这有什么理论根据?没有。在某些发行量甚大的语文教科书上,关于朗诵的“知识”。包含着基本观念的错误,最明显的就是把朗诵归入“口语交际”范畴。  相似文献   

13.
朗诵历来为大众,尤其是为高校大学生所喜爱,但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搞不清楚朗诵艺术的关键所在,所以,朗诵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理解、感受与再现三个角度谈一下朗诵艺术中关键的三步骤。  相似文献   

14.
朗诵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根基在文学 ,处理的体裁主要是诗歌、散文和小说。它侧重开发的是语言的音声层面、情感层面和美感层面。特别是对语言的音声层面 ,它开发得最为彻底和立体。因此 ,训练气息和共鸣 ,就成为培养朗诵艺术人才的关键。一、气息(呼吸调节)朗诵表演非常讲究共鸣 ,而共鸣的丰富来源于气息的支撑。因此 ,讲共鸣首先要分析呼吸的调节。我们平常说话一般不用调节呼吸。因为一般不会有哪个人说着说着感到气不够用。但在朗诵过程中有些人明显就会有气不够用的感觉。所以有必要对气息这一共鸣的来源有一定了解。气息是发声…  相似文献   

15.
怎样教儿歌     
儿歌,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幼儿园的儿歌教材,除少数供幼儿欣赏外,大多数是让幼儿学念的。怎样才能使幼儿既从儿歌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又能学得快、念得好呢?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儿歌教学,必须掌握好三个基本环节: 一、示范朗诵儿歌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是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的,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诵就成为幼儿学念儿歌的主要依据。教师在示范朗诵时,除了要做到吐字清楚、发音正确、熟练、流畅外,还必须注意:  相似文献   

16.
<正> 朗诵是深受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门艺术。要想使朗诵表演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朗诵者固然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但也不能忽视朗诵艺术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做好一定的准备。毫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匆忙应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朗诵艺术表演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让朗诵飞翔     
佳文,如果不朗诵,就如精美的钢琴没人演奏。要朗诵,就得苦下心思,细细揣摩,读得就要像寒山寺的钟声那样神韵袅袅,不绝于耳。要想读好,我觉得,最好要配上乐曲。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你对文本是真下了功夫的,不仅对内容烂熟于心,而且对文本的内涵和情感的把握准确、到位,有个性化的理解;二是你要对古今中外的乐曲有较为广泛和深刻的掌握。对前者,我深谙其道,对后者,我却是捉襟见肘如黔之驴了。  相似文献   

18.
这节课,我要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月相》(苏科版小学自然第十一册第十二课)。 一上课,我什么话也没说,就作板书:月有阴晴圆缺。 这是孩子们熟悉的名句,在几个学生的带动下,他们抑扬顿挫地朗诵《水调歌头》。我没有阻止,这种激情正是我要的。待他们朗诵完我又作板书,在词句后写了一  相似文献   

19.
朗诵是语言艺术的一朵奇葩,它开创了有声语言的审美空间,成功的朗诵不仅要深入领会作品内涵,还应该能够驾驭各种朗诵技巧,停顿就是朗诵过程中对文本进行艺术加工的技巧之一,它能给文学作品再创作带来超乎想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有感情地朗读是《沁园春·雪》的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毛泽东创作这一诗篇的历史背景,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其次要把朗诵的情感定位到“大气”上,使学生能够站到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朗诵;再之要把握住关键词的读法,控制住整个诗篇的音高、音长和音调,使朗诵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抑扬顿挫,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