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周易》早就定型的卦序排列,“需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卦,緊排在“乾”、“坤”,“屯”,“蒙”四卦之後。而“需”卦的組織形式,在《周易》全部六十四卦中也是較为特出的。像“需”卦這樣,包括卦題,同時六爻之中有五爻都是以卦名開頭的卦,在《周易》六十四卦裏只有“需”、“賁”、“咸”、“井”、“鼎”、“震”、“艮”、“渙”八個卦。這些卦各爻的内容含義,無一例外都緊扣卦題,可以說卦題之字義解開,全卦的内容也就隨之明晰了。不過,各家說《易》,對於卦題的解析往往就很紛紜、  相似文献   

2.
虞翻易学依托《周易集解》得以留存于世,虞氏《易》注讲究卦变、互体、半象、飞伏等条例,《易》注术语丰富。这些术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位、中、应、承、乘、旁通、比等术语是对先秦易学术语的赓续,隔、半象、消息卦衍卦、成既济定说等术语和体系,则是虞氏对汉代易学的吸纳与新变所在,梳理虞翻《易》注的术语系统,有利于厘清虞翻易学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3.
韩愈研究易学的宗旨是“施其词陈其义”。他说:“《易》,六经也。学者之所宜用心,原施其词陈其义焉。”意思是说,学者研究《易》,不能孤立的只从文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要把握其精神实质,要从义理方面体会《易》之真谛,并把《易》之义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韩愈运用《易》之义理,一个主要方面,是用来丰富、突出、深化其文章之思想内容。在韩愈诗文中,常引用《易》的话,使其文章增辉、鲜明、生动。现举几例如下:韩愈的《南山诗》,是一首咏景的长诗。其中两句说:“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剥》卦是六十四卦之第二十三卦;《》卦是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4.
<正>一、义与象:归妹卦总说与其他各卦相比,归妹卦和渐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各爻无论阴阳,均被视为女子。《周易折中》云:“此卦(按即渐卦)之爻象,与归妹同。不择阴爻阳爻,皆有妇象也。先儒见三、五两阳爻皆言妇,故于三则以妇指四,于五则以妇指二。今推爻意,盖三五皆取妇象。”(《周易折中》卷七,渐卦条)在与婚配有涉的诸卦中,归妹更多地讨论了女子出嫁的各种状况与难题。《杂卦传》云:“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  相似文献   

5.
李莉 《华夏文化》2012,(2):34-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卷七十六《易》十二《系辞》下,林学履问周易时所记)此处的“两物”是指阴阳两物。朱熹认为阴阳相对,又同时并立,  相似文献   

6.
王再承 《寻根》2022,(2):11-18
谦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居第十五卦.从卦序数来看并无特别之处.然而,其地位备受推崇.因为,它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无不利的卦,在"吉"的全面性方面有胜过"乾""坤".六十四卦可归纳为吉、凶、悔、吝四种结果,代表人文世界中一切现象的归结.而四者之中唯"吉"为好,余者皆为不利.《周易·系辞上》云:"吉、凶者,失得之象...  相似文献   

7.
师卦反映了《周易》关于战争问题的思想。本作认为,师卦初爻爻辞“师出以律,否臧凶”及《象传》“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中的“律”均不应释为军纪,本认为,“律”是指社会的基本制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绳。“师出以律,否臧凶”体现了《周易》关于战争目的、战争性质的思想。后世兵家、尤其是孙子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战争手段(如何争取军事斗争的胜利)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建立了完整的军事理论。  相似文献   

8.
“角”是何物?就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因最初都是用兽角做成,故以“角”来命名。有关它的记载,不见于汉以前的文献,从东汉末起,典籍中屡见不鲜。最早提及者是公孙瓒的《告子读书》,内有“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台楼上,鼓角鸣于地中”(《后汉书》本传)数语。其次是《三国志》,其中《陆逊传》《吴贺齐传》《虞翻传》诸篇,均说到它。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周易》的性质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指出,要认识《周易》的性质,就应准确了解《周易》的内容——《易》理。为此,本文对《易》理的形成进了考察。从数占法到《易》卦、《易传》,探讨《易》理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易》理的主要内容为变化、阴阳、时序、因果、方位等观念,可以引申发挥而形成哲理以指导人生。但由于《易》理具有朴素、初级、概略等特征,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对《周易》的作用不能无限拔高、夸大。…  相似文献   

11.
一命题的提出三才,华夏古词;主义,西方今语。如今组而合之,倘能见容于时尚乎?《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以成卦。  相似文献   

12.
说“打喷嚏”的风俗邢公畹“打喷嚏”也说作“嚏喷”。古代说作“嚏”,也说作“喷鼻”。《说文·口部》:“嚏,悟解气也,。从口声。《诗》曰:‘愿言则嚏’。”“都计切。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鼻有所触逆而喷气。《苍颉篇》:‘嚏,喷鼻也’。”我幼年,家住...  相似文献   

13.
《周易》爻位说弘祖通常人们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前者是一部卜筮之书,而后者是指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周易》的著作,是一部哲学理论书。《易传》中的《彖》、《象》二传在对《易经》的卦象和卦爻辞进行解释时,除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取象说和取义说之...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研究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席泽宗《三字经》说:“夏传子,家天下。”《周易》革卦《象》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可是夏朝从哪一年开始?成汤代桀,武王伐纣,又都发生在哪一年?孔子说不清楚,司马迁著《史记》时也只得存疑。西汉末年的刘歆(卒于公元...  相似文献   

15.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16.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就“易”一名三义论“乾坤”中的辩证法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易便是变易的易”,是《易经》中三个基本观念(易、象、辞)之一。这显然把:“易”简单化了,一个“易”字本身就是辩证法。郑玄作《易赞》及《易论》提出“易”一名而含“易简”、“变易”、“不易”三义的说法(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  相似文献   

18.
说“踏歌”     
说“踏歌”李晖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侍历代传诵,可谓千古绝唱。但是,什么是“踏歌”?却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答案。《辞源》:“踏歌:连手而歌,以足踏地为节奏。”①《辞海》:“踏歌:中国古代群...  相似文献   

19.
《周易》之「易」探幽董希平一对于“易”的理解,西方人要简单得多。1950年由卫氏德译本转译为英文的《周易》,号称英语国家的“标准译本”,在西方有着极大的权威性。其书名译为“TheICheng;orBookofChanges”,“易”即是“变”,这是西...  相似文献   

20.
刘淑丽 《寻根》2009,(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荀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