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英国和苏联出于战争需要,出兵伊朗。伊朗为了保卫国家的统一,采取引进第三国势力的外交策略,向美国求助;在罗斯福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的指挥下,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伊朗因此摆脱了被英国和苏联分裂的命运,为二战后美国与伊朗建立同盟关系、美国控制伊朗、伊朗成为美国的海湾宪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朗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英国和苏联出于战争需要,出兵伊朗.伊朗为了保卫国家的统一,采取引进第三国势力的外交策略,向美国求助;在罗斯福的全球主义外交战略的指挥下,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伊朗因此摆脱了被英国和苏联分裂的命运,为二战后美国与伊朗建立同盟关系、美国控制伊朗、伊朗成为美国的海湾宪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看伊朗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9·11”事件后,美国又将对伊朗的指控升格为“邪恶轴心”。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一些参与制定中东政策的卸任美国政府官员说,当乔治·布什总统最终必须解释美国在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想必可以方便地归咎于伊朗。美伊关系俨然成为下一次中东冲突的引爆点。由此,伊朗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这里编者并不是要和大家一起仅仅探讨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伊朗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了解的东西。(虹雨)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人权外交”有其独特的外交思想传统,即美国例外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权外交”是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工具,其实质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西方“人权外交”张史传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自70年代以来打着保护人权的幌子,大力推行“人权外交”,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美国“人权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和核力量的前提下,把人权作为美国外交的基石,把对别国人权状况的判...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与伊朗的对峙中,美国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武力和恐吓达不到目的,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萌生了借助伊朗反对派制约伊朗现政权的想法。在伊朗核问题发展过程中,美国越来越倚重包括支持伊朗反对派,通过以色列对伊朗的政府官员和核科学家进行暗杀等在内的手段达到瓦解伊朗现政权之目的。美国对伊朗的"秘密战争"加重了双方彼此间的仇恨,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加强了伊朗的民族凝聚,它还可能促使伊朗领导人由目前追求核技术发展为追求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伊朗在两年的时间里两次爆发核危机,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现实原因。在每次核危机中,伊朗政府都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稳健务实、有利有节的外交策略化解危机。然而,美国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根本矛盾决定了这一问题必然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美国在近期内暂难以对伊朗发动战争,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针对有报道说美政府正在筹备对伊朗的军事打击,美国总统布什认为那是“离奇的猜测”。布什并没有排除使用武力,但是他说会继续通过施加外交压力来阻止伊朗得到核武器或是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布什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演讲时表示:“我知道华盛顿的‘阻止’意味着武力,其实这是不一定的。我这里所说的‘阻止’意味着外交。”周末刊出的几份报道称,政府正在研究军事打击可供选择的方案。《纽约客》杂志的报道甚至提出了使用核弹对付伊朗地下核工场的可能性。布什说:“我看了周末报纸上的文章,简直是离奇的猜测!”布什在接受听众提问时说,2003年…  相似文献   

9.
布什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多处突破了传统外交理论,国际形势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什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关乎着国际局势的下一步走向。伊朗政策是其“大中东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伊对抗的由来、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的分析,以美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为切入点,对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伊朗政策走向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8月以来,伊朗和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的紧张关系到了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事情由9名伊朗外交官被塔利班武装杀害引起的。吕月8日,塔利班攻占敌对的北方联盟总部马扎里沙里夫。此前,塔利班及其支持者曾向伊朗承诺保证驻该城的伊朗人员的安全。但在塔利班攻占这座城市以后,有11名伊朗外交人员和一名伊朗记者失踪。伊朗政府一直指责塔利班绑架了他们.而塔利班则坚决否认。9月10日,塔利班证实,在马扎里沙里夫郊外找到了9名伊朗外交人员的尸体。这一消息公布后,伊朗各界反应强烈,纷纷谴责塔利班杀害伊朗外交…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美国“全国学校历史科中心”正式颁发了称之为“国家标准”的历史教学大纲。这在美国的学校历史教育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举措,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标志”。历史科国家标准的制定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1992年春季,就由美国的“全国人文科学基金会”和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局”开始了历史科国家标准研究计划,邀请了上百名的历史教师、督学、社会学科的专家、学校官员,以及几十名历史学家,还有各种专业团体和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美国和伊朗关于伊核问题的“口水战”不断升级,美国向波斯湾大规模地集结航母战斗群,而伊朗也进行了针对打击航母的军事演习。随着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4月2日开赴海湾地区和伊朗扣押英国水兵事件的发生,关于美国即将攻打伊朗的说法甚嚣尘上。然而时至今日,美伊之间未发一枪一弹。  相似文献   

13.
外交历来是国际关系中解决国际冲突与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然而,一国外交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美国外交就是一个曲型,它先后经历了美元、大棒外交、冷战外交。当前,美国正大力施展信息外交,推行与传统霸权意义不同的信息霸权,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信息网络作为美国外次活动的“新手段”;二是把住处交作为美国外交的“新内容”;三是以信息为杀手锏,推行“软霸权”。这是美国国家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重要征兆,促使美国外交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信息革命,在及因此而形成的经济全球化,重视研究美国新霸权的特点,对制定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媒体近年来鼓吹“无赖国家论”,把朝鲜、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古巴、苏丹、叙利亚等统称为“无赖国家”,理由是这些国家均支持“恐怖主义”,它们的军备发展会危及美国的安全。基于这些“无赖国家”的存在,美国需要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来保护自己。对黑名章上的7个国家,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法律来对其实行制裁。 6月19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做了一项“重要”宣布,美今后将不再称朝鲜、伊朗、利比亚等为“无赖国家”,原因是它们的行为发生了好的变化。朝鲜半岛局势趋向缓和,伊朗改革派2月份在国会选举中大胜…  相似文献   

15.
国际十大新闻1.伊核危机波澜不断制裁决议促弃计划1月10日,伊朗重启核燃料研究活动,国际社会高度关切,并随即展开斡旋。6月,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六国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活动,否则将面临经济和外交制裁。9月1日,伊朗表示将会继续核项目,并强调“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12月24日,安理会通过第1737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冷战初期,对伊朗的争夺是美苏冷战斗争的一个焦点。为了让伊朗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成为遏制苏联南下的桥头堡,美国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除了采取军事、外交、经济策略外,还采用了"第四种选择",即以宣传为主的心理战来实现对伊朗的政策目标。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加之以僵化的冷战意识形态应对复杂的伊朗局势,美国对伊朗心理战只取得了短期和局部的成效,无法取得美国冷战决策者们预期的终极效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借助近年来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文件,对冷战初期美国对伊朗心理战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美国对伊朗的心理战略、实施过程、特点、成效以及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人权与贸易脱钩看美国的人权外交梁立华今年5月底,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有条件”延续中国最惠国待遇之后,在《环球观点》上撰文《我为什么延续中国最惠国待遇并把人权与贸易脱钩》,解释他采取这一决定的考虑,强调,“我们必须把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放于我们在亚太地...  相似文献   

18.
小布什第二任期,美国对伊朗的政策依然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其“新中东战略”,以伊朗“核问题”为突破口,对伊朗进行打压,试图和平演变或颠覆伊朗现政权,把它纳入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以哈梅内伊为首的伊朗保守派坚决捍卫伊朗的“神权政治”,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美伊关系很可能将在演变与反演变、颠覆与反颠覆中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9.
《青海教育》2009,(12):32-33
2009年10月9日至11日,“中国体育彩票杯”2009年青海省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湟中县鲁沙尔镇举行,海北州西海民族寄校有12名摔跤队员参赛。经过4天紧张激烈的角逐,该校参赛同学共获得两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6名获奖同学均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春节后,胡锦涛主席的非洲之行中,最为外界关注的是能源外交议题,因为加蓬、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无一不是石油输出国。2004年7月17日,“博鳌亚洲能源论坛”在伊朗召开,中国又展开了“能源外交”。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