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徽州古村落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长方形的石碑,或嵌入墙中或独立而置.上面刻着“石敢当”三字,也有的刻成“泰山石敢当”。这其实是一种风水镇符。相传黄帝时.蚩尤残暴,头角坚实.无人能敌。一次他登上泰山,声称天下无人敢当。女娲遂投所炼补天石以制其暴,上镌“泰山石敢当”。蚩尤畏惧。由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为民间辟邪镇煞的神石。又一说“石敢当”为五代时的力士。生平逢凶化吉,能御侮防危。故后人凡桥路要冲处,必刻石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石敢当通常被置于村落入口处、河川池塘岸边、门前巷口、三叉路口直冲处等。  相似文献   

2.
《“泰山石敢当”是何意》(《语文知识》1997年12期)一文引杨羽仪的《太阳·神和人……》中“村夫石敢当为民除害驱逐妖孽而被敬为泰山神”之语,以此断言石敢当为一“村夫”,这实乃大错特错也,石敢当并非姓石的村夫,而是龙的第五个儿子。相传野龙生有九子,形态各异:第一个儿子叫贪婪,它的四足踏的一是兵书、一是宝剑、一是金元宝、一是珍珠。后来衙门的堂门上都画有贪婪,官员参拜均在此画下,  相似文献   

3.
泰山石敢当习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非遗+旅游”的形式,在实现“非遗”活化的同时,也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由于生活方式变迁与全球文化趋同,人们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认同度下降,当前,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正面临着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性规整、旅游品牌感知性较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强、生存环境出现破碎化等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在“非遗”视角下对泰山石敢当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规整、汇聚地的建立、传承人的培育、民众认同感等方面提出旅游活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有个教书先生,常读白字,已多次被人辞退。后来,他又找到一个东家。东家提出:教书一年,给谷三石和伙食钱四千;但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如果教几个白字,罚钱二千。先生听了暗暗叫苦,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到任后不久,他与东家在街上散步,将街边石碑上的“泰山石敢当”误读为“秦川右取当”,东家马上说:“你读错了,姑且罚谷一石!”一年的薪金已去了一截。回到书房教学生读《论语》时,把“曾子曰”读成“曹子日”,把“卿大夫”读为“乡大夫”,东家马上进来说:“又是两个白字,罚谷二石,只剩下四千钱!”有一天,他又将“季康子”读为“李麻子”,将…  相似文献   

5.
"泰山石敢当"文化作为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风俗文化,承载了中华儿女对"平安吉祥福康"的共同期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对"泰山石敢当"文化进行外宣英译,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的继承和传播,这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外宣英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敢当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侧面。该文通过对潮汕地区现存石敢当的调查,发现潮汕地区作为石敢当信仰的典型区域,其种类多样,尺寸及置立时间亦与文献记载有别,而且从石敢当的规格、凿制、仪式等角度考察都有其特殊性。同时,它与符箓信仰、风水观念及泰山信仰之间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碑与碑文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候,人们把立于宫庙门前的用于观测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桩称为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玄注曰:“宫必有碑,所以识目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即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并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意义。后来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6,(4):3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 ——贾鲁《登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泰山石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并被誉为"大字榜书"。如今对《泰山石经》的研究多集中在书者的考证、刊刻年代的考证、书法研究、书法与宗教的关系、残字考辨、描述介绍、文物保护等几类。同时,这也为我们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泰山石经》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末发现大汶口文化以来,“大汶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引起专家学者注意.大汶口文化分早中晚三期,社会已由母系氏族社会完成向父系社会的过渡,并“发展到青铜时代的早期,跨入文明的门槛”.在此变化莫测的时期,人们对女神崇拜的宗教意识,由萌芽转至成熟,最终产生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海岱地区,曾发现过中国史前时代女神崇拜的遗存.在前人所编写的泰山志书中,曾多处见到泰山地区有圈石的记载.有的说在岱顶的后石坞磨山附近有“五女圈石”,“相传夜有呼号相力之声,话朝见石垒成圈,疑是五仙女为之”.这当然是荒诞无稽之谈,不过泰山有石圈分布,应该说是可靠的.有记载称在岱阴西部有“羊拦坡石”.《述记》说:“在笔架山北,<岱史>谓‘仙人牧地’,巨石环列,秀丽异他处”.很明显,这种石圈是远古时的一处文化遗存.无独有偶,东北西辽河流域,考古发掘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泰山石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并被誉为"大字榜书"。如今对《泰山石经》的研究多集中在书者的考证、刊刻年代的考证、书法研究、书法与宗教的关系、残字考辨、描述介绍、文物保护等几类。同时,这也为我们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泰山石经》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泰山很大》是汪曾祺游记散文《泰山片石》的首章,是概括介绍泰山的。其实把它视为独立的文章也未尝不可,因为它收摄了泰山的魂魄,使人觉得文无遗思。  相似文献   

13.
你到过泰山吗 ?能给大家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及泰山的主要景点吗 ?泰山书法石刻知多少 ?古老的泰山有哪些神话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到泰山封禅 ?他们为什么在泰山封禅 ?古今文学史上有哪些描写泰山的文学作品及作者 ?没有亲临泰山不要紧 ,高中语文第二册姚鼐《登泰山记》和第二册读本中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可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领略一番泰山风光 ,对泰山这座名山进行一番多角度的探究。1.泰山的历史意义泰安 ,泰安寓意“国泰民安”。境内有“五岳之首”泰山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 ,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相似文献   

14.
释“碑”     
许慎《说文解字》:“碑,竖石也。”古时,人们把立于宫、庙、殿、堂门前的用以识日影及拴马匹的石柱称为碑。汉代经学大师郑玄说:“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丽:拴)于碑。”那时的石碑上没有文字,不具有纪念的意义。后来,在人死入葬时,人们在墓坑旁树立石碑,并凿上孔,用以系绳徐徐下棺。这时的碑只是行葬时使用的一种工具,没有文字,也不具有纪念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开始在这些石碑上刻字记事,作为纪念或标记,因而产生碑文。这种碑文在秦代称为刻石,如李斯峄山之刻。汉以后始称为…  相似文献   

15.
陈庆祜 《学语文》2002,(6):26-26
《现代汉语词典》“泰山”条有两个义项,一是“古人以泰山(山名,在山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泰山北斗;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二是“岳父的别称”。由于第二个义项未说明立义由来,于是有人产生误解,主观推定“岳父的别称”是从第一个义项引申出来的,就作出这样的论断:“把妻子的父亲称为‘泰山’,说明了‘泰山’在家庭中的显赫地位,也说明了女婿对妻之父极大的尊重”(见《语文建设》2000.9《从“泰山”谈起》)。  相似文献   

16.
李健吾先生的著名散文《雨中登泰山》(见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写道:“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笔者认为“岩岩”并非“积石貌”而应为“高峻貌”。“泰山岩岩”出自《诗经》中的《鲁颂·(门心)宫》,原诗是赞美鲁僖公功绩的,文多溢美,以泰山之高大来喻鲁僖公的所谓伟业。金启华先生在其所著的《诗经全译》中,将“岩岩”译为“高大”。众多辞书均将  相似文献   

17.
七、《泰山刻石》拓刻的流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曾先后刻石七处。及二世立,又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现大都湮没无存,唯存《秦琅琊石》(见图版3)86字和《泰山刻石》10残字,为历代学者视为珍宝。因此  相似文献   

18.
备课资料背景·意义1982年8月29日李健吾同志写了一篇文章:《我和〈雨中登泰山〉》。文中说,作者是于“1961年7月,‘雨’中登泰山”的。《雨中登泰山》最初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11月号,后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散文特写选》第二集(1959—1961)。当时,对“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战胜困难,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天,继承和发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  相似文献   

19.
丝路瑶池     
天池又名“瑶池”、“神池”。从清代《新疆图志》上看,统称为“天池”,可能只有二百年上下的历史。公元1783年,即清乾隆48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登博格达山至天池,见出水口为大石阻截,不能下泄,于是开石引流。后来明亮在天池渠口附近立石碑纪念,并亲题碑文。文中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始臻绝顶,见  相似文献   

20.
大凡登过泰山的人,都会注意到“一天门”石牌坊一侧高立着的一块石碑,那上边镌刻着道劲舒展的四个大字:登高必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