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军事伪装     
战争中,伪装的作用就是隐藏你自己和你的设备不被敌人发现。自人类文明诞生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使用某种形式的伪装。事实上,伪装的基本概念早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了,它源自于动物的本能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能让动物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动物?植物?     
在奇妙的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动物为了生存把自己“伪装”成一朵朵美丽的植物;但一些“聪明”的植物为了生存却学会了如何运动。 用植物伪装的动物在海底岩石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艳丽夺目的“鲜花”——海葵。那洁白如玉,或绯红似火的“花瓣”向四周怒放,你可以想象它有多美!它真是海底的葵花吗?不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它的“行为”,你会断然作出结论:它是动物,而且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很多不幸的小生命都会被它吞食掉。原来海葵是一种腔肠动物,它和我们常吃的海蛰是近亲。它那貌似娇嫩的“花瓣”,是用来捕捉食物的触手…  相似文献   

3.
许多动物具有巧妙的伪装能力,以便更好地捕食和躲避敌害。以下是动物种种伪装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许多动物具有巧妙的伪装能力,以便更好地捕食和躲避敌害。以下是动物种种伪装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巧妙隐身术     
《科学与文化》2012,(12):57
美国摄影师约翰(Tohn Cancalosi)拍摄了一组隐匿在自然界中的动物照片。这些图片乍一看似乎与常景无异,不过是一片树叶或是枯枝,但近距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这些动物正利用自然背景伪装.将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成色模式依靠色素,这一化学复合物能够有选择性的吸收或者反射某种波长的光,从而呈现出特定的色彩。许多动物用皮肤里的色素伪装自己。以章鱼、乌贼为代表的软体头足类动物是自然界的"变装之王",它们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伪装方式躲避捕食者。它们伪装的秘诀在于其色素体分散遍布于身体的每一寸皮肤,通过肌肉的张弛,控制色素细胞内色素的活动变化,从而随心所欲的改变颜色。对其他动物来说,改变色彩的伪装则是以漫长进化  相似文献   

7.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1):41-41
如果你想寻找刺激或想玩死亡游戏,那么就只管接触下面这些动物,如果你爱惜你的生命,最好远离这三种极度危险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文明--这是常识,不用置疑.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就一定没有生命吗?你肯定觉得这个人脑子进水了,而且你的朋友们多数会站在你这一边.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招聘风险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确的招聘决策有赖于对应聘者信息的充分掌握,在招聘这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应聘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存在伪装现象,这种伪装现象就会造成“逆选择”及企业招聘的风险存在。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招聘风险的规避必须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伪装现象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里,动物要在生物圈里生存,必须获取能量才能够生存下去。为躲避敌害或者为了捕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以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动物便采取了伪装的计谋。为了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和人一样,都需要一定的睡眠,以便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去寻找食物和对付天敌的侵害。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种动物在睡眠时都有它们姿态各异的睡相。如果你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就会了解到很多种类的动物所表现出的睡相并不是随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09,(7):I0002-I0004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巧。像人类社会一样,一些动物也具有强盗的性格和手段。它们会伪装,会偷袭,会强取豪夺,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13.
王莜 《百科知识》2007,(1S):31-32
被人们视为对爱情忠贞不二的鸳鸯早就被动物学家揭穿了它们的伪装,原来它们并非从一而终,而是有多个性伴侣,算得上是“三妻四妾”的典范。对全球4000多种哺乳动物,包括人的调查发现,仅有约3%的动物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这些情况说明,动物大多数都是双偶制、多偶制和混配制。  相似文献   

14.
斑马的条形外衣很早就引起了生物学家们的好奇.人们似乎觉得,这种亮色与斑马所需的伪装有些矛盾,尤其在阳光的照射下,穿着黑白条纹相间外衣的斑马该是多么醒目.其实,斑马的外衣更多的时候利于黄昏时和奔跑中的伪装.因为,黄昏时身上布满条纹的斑马就会同周围的植物溶为一体;在奔跑时,黑白的条纹变成一条淡灰的颜色.奔跑中的斑马群更是整体与天际溶汇到一起,使得它们的身影模糊不清,几乎难以把它们同羚羊和其他动物区别出来.……  相似文献   

15.
对伪装现场进行勘查的时候,就需要在运用传统痕迹物证勘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对心理痕迹的正确分析,体现心理痕迹在伪装现场上的价值,对有效识别伪装现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动物们之间也会相互友好甚至讲究礼尚往来吗?下面的几个小故事,可能会改变你对一些动物的看法。1有组织有纪律的动物如果你的朋友对你不友善,你会怎么做?也许你会选择离开。野生红狐狸就会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在"拳击赛"中的小矛盾。如果个头大一点儿的雄性红狐狸动作粗鲁了一些,个头小的雌性就会选择转身离开。  相似文献   

17.
张守忠 《科学中国》2006,(12):42-45
从高空俯瞰大地,森林似乎是这个嘈杂星球的最僻静之处。然而,这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森林并不安静,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密林深处到处弥漫着动物的各种通讯信号,尤其是一种由昆虫发射的,通过枝干和树叶传播的振动信号显得尤其怪异。事实上,有很多动物能发送通过植物传播的通讯信号,其数量之多可能超过了所有其他动物发送的信息信号。如果你能偷听它们之间的这些悄悄语,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些看似简单的小虫子原来竞有如此丰富的信息词汇。  相似文献   

18.
梁安早 《知识窗》2013,(1):22-23
小时候,我曾在《人与自然》的节目里看到一种非常奇异的动物,它一身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的眼睛能呈360°转动:在捕食时.它吐出舌头的长度是自己身体的两倍.只用1/25秒的时间就能捕获到猎物。“这种善于伪装、善于自我保护的奇特的动物叫变色龙.学名叫避役……”赵忠祥用他招牌式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解释说。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05,(12):88-92
即使没有机会去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也不用沮丧,在当地的动物园中你同样能拍出非常精彩的动物照片,就像本文所展示的那样。  相似文献   

20.
科苑 《今日科苑》2009,(11):41-41
如果你想寻找刺激或想玩死亡游戏,那么就只管接触下面这些动物,如果你爱惜你的生命,最好远离这三种极度危险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