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刻不容缓。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路径。“生活原型”是数学建模的逻辑起点,“数学化”是数学建模的有效路径。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助推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要引导学生为数学模型赋予意义,让学生变式迁移、应用数学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关注生活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通过综合的探究性学习,科学合理地应用数学模型。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渗透。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丰富多彩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习,加深理解;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成都七中数学组从1998年开展的“数学建模理论在中学课内外的实践与认识”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变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这里结合课题开展的有关情况,提出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作法。一、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法 1.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选题,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应用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不再首先强调教师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7.
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世界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可我们的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却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孩子。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教学,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不是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能力,数学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又要看看学生是不是能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尝试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刘登发 《考试周刊》2011,(88):89-89
本文针对当前数学应用教学效果较差的现状,提出若干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时刻渗透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建立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利用已知的数学知识 ,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 ,求解数学模型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可见 ,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数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1 对一些题目动“小手术”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例 1 美国哈佛大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 ,曾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 .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图形 .此题在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能力上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观察分析该题 ,首先发现已知 6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建立对称轴后 ,图…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注重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大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鲁家宝 《山东教育》2013,(12):45-4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作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训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一、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以及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中的例子做背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分桃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  相似文献   

17.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应用是检验是否学好数学的根本原则.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实践中应从以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