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枪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决定了运动员能否达到高水平.综合竞技能力包括基本技术、操作水平、身体素质、心理调控能力、训练和比赛的能力等.文章对综合竞技能力的再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为保持我国女子手枪运动的高水平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2.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导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竞技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使运动员获得最高的竞赛成绩,并尽可能长地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文章运用文献、问卷、访问等方法对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是训练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人文社会学因素三者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自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理论模型提出以来,其项目实证的范式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领域研究课题《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进行了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方法学释义.主要研究结论为:普适性角度,应用Excel数据库和matlab程序,可以建立不同项目、不同水平、不同时间特征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模型;专项体能、协调能力、竞技表现力是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它们对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演化升级起着关键作用;专项体能是我国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但在选择性打击下极易受到攻击,协调能力、专项体能、竞技表现能力、思维能力是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群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差,运用“结构式”方式发展竞技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主导竞技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研究了主导竞技能力.主导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赛中起支配、决定性作用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所承载的竞技能力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是运动训练中发展竞技能力和监控训练质效的关键与核心.主导竞技能力不等同于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它是从竞技能力作为整体性质与功能的视角,运用主次矛盾分析原理,辨析出的构成竞技能力关键与核心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在竞技能力中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及运动智能的某一部分的作用程度而提出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作为项目分类依据之一,并构建了相关项群的训练理论.竞技能力的部分因素、相互关系及其主导竞技能力可以通过手势模型进行简单形象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回顾与总结了半个世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我国运动训练学者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的精华,总结了我国世界级竞技运动员成功的训练经验,在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竞技能力结构理论及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同步发展五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构成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  相似文献   

6.
王福庆  王玲  纪冬 《冰雪运动》2007,29(6):15-18
客观审视运动员在国际大赛过程中的竞技能力与拼搏精神、经验作风、意志力等综合表现,试图为我国自由式滑雪训练提供创新理念内涵。运用观察分析方法对芬兰世界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作风和竞技能力进行研究。面对突然变化的天气状况和比赛环境,世界高水平运动员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勇敢、果决和自信的优良作风和竞技能力,令人敬佩。应全面贯彻落实"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原则,强化我国空中技巧运动员敢于拼搏的比赛作风和最佳竞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7.
竞技能力相关概念释疑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根据运动训练学理论,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挖掘到竞技能力的获得,直至竞技能力的表现时间逻辑看,与之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竞技实力、竞技状态、竞技水平、竞技表现等。竞技能力和竞技实力通过竞技状态描述,竞技能力的提高是通过竞技表现水平的提高得到认定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回顾总结国内外关于运动员参赛的相关研究,根据研究范畴和对象划分学科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构建竞技参赛学的基本设想。研究认为,凸显运动员竞技参赛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并建立竞技参赛学是竞技体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竞技参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主要研究范畴是竞技参赛的行为与调适。主要研究内容是竞技参赛的人类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理论与训练学原理,具体内容是竞技参赛的准备、应对与调适。其中,竞技行为表现与竞技状态转移及其调控是其内核。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的新结合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解决他们因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高水平的训练和就业难的现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回顾竞技运动发展史和重新认识的竞技运动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要突破过去体工队办体校、办竞技运动学院的局限,提倡优秀运动队与高校,特别是与体育院校联办,逐步建立成以“夺标育人”为中心、以训练和教育为侧支柱、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横梁的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运动员三种状态下的平衡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峰  王竹影 《体育学刊》2007,14(4):51-53
以普通系科大学生20人、体育系大学生20人为对照组;健身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20人、竞技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20人作为实验组进行3种状态下(静息状态、有氧运动后即刻、无氧运动后即刻)的平衡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竞技健美操和健身健美操训练并不能改善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但有氧及无氧运动后即刻的平衡能力明显提高;女生在静息状态和有氧运动后即刻平衡能力较男生好,但在无氧运动后即刻平衡能力明显下降,可以作为竞技健美操女生的选材、训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