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唐诗几男子     
在巨大的政治乱局中,最痛苦的是百姓,最狼狈的是诗人。 诗人为什么最狼狈?  相似文献   

2.
新诗是马华文学中最活跃的部分,新世代诗人群体的崛起成为90年代马华文学最突出的现象。本文认为新锐诗人的创作实践构成了马华新诗意识形态和艺术方式变革的新景观,也带来了90年代马华文学再出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丁雪艳 《学语文》2014,(1):51-5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初读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第l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发现其中所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自己初中时所学的在字句上有所不同,也与高中课本所学内容不同。这种版本不同、文字有别的情况,一是因诗人自己修改——“新诗改罢常自吟”,经过推敲后,诗人把诗词中一些不甚妥帖的词儿换了.  相似文献   

4.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提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  相似文献   

5.
余秀华是1970年代出生的荆门最优秀诗人,也是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并逐步走向全国的诗人。她的诗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是阴郁的,也是明亮的;是愤怒的,又是温婉的。这里主要探讨她的诗歌与传统的关系,尤其是与《诗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狂放即风雅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11,(10):35-36
白居易并不是诗人中最能喝酒的,当然也算不得最会写诗的,然而,此诗中绿与红的鲜艳色泽,平仄的参差错落,衬着晚来欲雪的天空,诗人与朋友围坐在火炉边,抿一小口温热的酒,望着远处深黛的群山,引起无尽的诗情,真是风雅到了极致!如果没有酒意的流淌,恐怕再厉害的诗人,也难写出这种古典而浪漫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吴嘉纪是清初东陶诗群的代表诗人,亦是遗民群体中自成一家的诗人。白居易与吴嘉纪之间隔着宋元明三个朝代,在诗歌创作上同异共存,主要从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杜牧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曾有“晚唐翘楚”之誉。本文试图用色彩来分析诗人的世界观和内心情感流程,并从诗人色彩的运用入手,用一种全新的视点走进诗人最隐秘的潜意识中,挖掘他灵魂深处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9.
李静 《小学语文》2007,(3):58-59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人群像中,说李白是最耀眼、最闪亮的那一颗一点都不为过。刚刚故去的著名学者林庚先生在他的《诗人李白》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评价:“李白在一切诗人中,无疑的乃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他那高自标置的人格与诗格,不但成就了李白在诗史上的千古盛名,更引后世无数的诗人为之折腰;他那飘逸洒脱的风神,至今仍让人心向往之。这种风神存在于李白的每一首诗歌中,不管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章随笔,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志抒怀。不妨从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所选的几首诗歌中来领略一下诗人李白的风采,与他作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宏观比较视野探讨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诗的言说,意在追问原初意义的诗的本体论依据。认为:超越文化差异的原初的诗意精神是诗人的激情与诗人的祈祷。作为人的原初存在的生命欲望,在诗的世界中既呈现为浸透了诗人精神信念的诗的激情,也呈现为充盈着诗人生命激情的诗的祈祷。激情与祈祷是诗的最本然也是最高级的诗性品质,构成作为生命价值存在的诗的言说的基本内容。诗人在激情中生命敞开存在最幽深的领域,在祈祷中人能够倾听到最高远处“道”的言说,由此,诗人开拓人类精神存在的深广空间。  相似文献   

11.
自然意象,是洛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且最具诗人匠心的意象。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月意象和雪意象是洛夫着力塑造的两类意象。它们融古典情思与现代诗歌技巧于一体,是诗人人生观与创作观的体现。不同创作时期,洛夫诗中的自然意象的选择与表现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这是诗人创作理念调整,也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自然意象,是洛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且最具诗人匠心的意象。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月意象和雪意象是洛夫着力塑造的两类意象。它们融古典情思与现代诗歌技巧于一体,是诗人人生观与创作观的体现。不同创作时期,洛夫诗中的自然意象的选择与表现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这是诗人创作理念的调整,也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4.
泪为心声,“发乎中而见于外”,是情感的外在显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们往往借助眼泪来表情达意,而眼泪也最能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穆旦不仅是九叶派中最具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杰出的诗人。当然,说他的诗最具现代主义倾向,这是就其整体主导的倾向而言,并不是说他一概排斥中国古典诗歌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他毕竟生活在中国,生长在这片具有悠久古典诗歌传统和深厚现实主义的土壤上,不可能不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在他的诗中并非以一种直接的方式体现,而显得较为含蓄和曲折。也就是说,穆旦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实践中,溶入了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距离的定义     
4月4日晴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诗中说过:“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的确,真正的距离并不在于路程的长短,心与心的靠近,天涯也咫尺:反之,咫尺也天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炼.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新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写作现象的“流浪”,大体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游历行为本身,另一种表达叫“行万里路”,二是指一种失“根”后的习理状态,对于写作来说可称之为“流浪意识”;三是指一种逃避方式,本质上即是、自我放逐”,远离主流化中心,走向生活边缘,也正是这些内涵将诗悬置于现实生活之上,使诗人游离于常态人生之外,流浪成为诗与诗人最具特征的外在形式,诗人因流浪而获得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赋予作品以苦难和勇毅双重品格,诗人在黑暗中摸索,坚定而执着,最终凝聚为永恒的诗魂,这就是诗和诗人的神圣力量。  相似文献   

20.
金代山西文学是山西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中州集》所收诗人中,山西诗人占三分之二。山西忻州诗人元好问,是公认的金元诗坛领袖。活跃在汾河流域的“河汾诸老”,对元诗有重要影响。金代山西作家的词、赋、散文、小说等,也有很高成就。山西文学家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金代文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