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审题,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又是不能不谈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历史选择题而言,能否认真审题,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提高审题、解题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中,若审题出现了偏差,还可能不会全部失分,而在选择题中如果出现了审题的偏差,则会导致百分之百的失分,而选择题在现今历史科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又非常大,几乎可以这么说:历史选择题的好坏,对于高考历史科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审题训练,把握审题技巧,提高解答历史选择题的能力,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审题失误而导致的不应有的失分,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2.
高考中的审题问题并非新话题,各校老师在考前都会强调这一点。但即便如此,考生因审题不清或解题不规范而导致丢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就历史试卷而言,近年来高考历史卷已固化为三大题型,即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后两者属于主观题的范畴,应该说这三种题型都离不开审题这一环节。但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相对于选择题来说,审题更显重要,其道理不言而喻。显然这类题目因审题不准而导致的失分要多,风险也更大。那么在历史主观题的审题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本人以为应做到“七审”:  相似文献   

3.
《考试》2007,(Z1)
审题对于解题之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每次考试,仍有不少考生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失分.本文试针对数学解题中经常出现的审题失误,进行归纳整理,旨在帮助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掌握一点审题技巧.  相似文献   

4.
王克春 《学语文》2009,(5):27-28
高考中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审题出现失误和偏差,就会导致失分较多,甚至是不及格,因此作文的审题显得非常重要。近两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都是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的,2007年是“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是“带着感动出发”.两个题目都富有诗意.便于抒情。相对于给材料作文而肓.命题作文出现审题失误的几率小些,学生大多比较容易扣题.对考生来说要公平一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高考理综的考试中,生物科目的选择题变得越来越少,只有6道题,但是这6道题在知识角度上将整个高中生物教材的所有章节进行了覆盖,在难度上也进行了适当区分。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分值比较大,在高考过程中解答好生物选择题,对那些由于非知识性因素造成的失分现象尽量避免,这是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的审题和解答,给解题策略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可以对学生对理综生物的选择题的审题和解题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故认真审题,辨别题目类型、抓住题目的重要信息、排除干扰、挖掘隐含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2007、2008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和理综试题对生物选择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做历史题要有审题意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审什么,如何审.本文结合近年全国和部分省市高考历史选择题题例,提出了历史选择题要审"题眼"、审"时间和空间"限制、审"指向"、审"干扰项"等四个方面的审题方法,以期对于学生提高历史选择题审题的能力有指导作用,有利于减少学生因审题不当而造成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选择题作为历史高考的基本题型之一,具有题目明确,知识覆盖面广,作答简便,答案唯一,评分客观,有利于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50%的分值。历史选择题具有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具有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那么,如何审题、解题呢?由于选择题答案的唯一性,一旦审题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全错,所以能否正确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审题应包括以下具体要求:(1)明确题目结构:答题项(答案所指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选项所问的直接对象)、条件限…  相似文献   

9.
审题是指通过阅读题目,弄清题意的过程。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故认真审题,辨别题目类型、抓住题目的重要信息、排除干扰、挖掘隐含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和理综试题对生物选择题的审题方法和技巧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结构基本形成。因知识缺漏造成的失分也相对较少。反之,学生由于审题不准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审题是解答题目的"钥匙",持有这把钥匙,才能有效提升解题能力,为决胜高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指出:"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历年高考选择题的设计构成往往是"材料情境(题干)+问题设计(题眼)+选择项"的组成,具有情境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有利于实现对同学们的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的考核以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掌握高考材料选择题的审题技巧成为科学备考复习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高考历史成绩的成败,那么,如何对材料选择题进行审题呢?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2.
历史选择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选择题答案的唯一性,审题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审题是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关键。下面结合2006年中考初中世界历史部分谈谈选择题的审题技巧。一、弄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提取显性的或隐性的时间、空间信息,弄清历史现象横向或纵向的时空特征,进而明确题目的时间或空间范围。例1(2006年常德市中考题)1871年巴黎人民发动3月18日革命时,法国正是哪一时期A.法兰西第一帝国B.法兰西第二帝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  相似文献   

13.
季勇  贾巧云 《现代语文》2013,(12):157-159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对语文主观题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审题不清,对题目就无从下手,问题也就难以解决。甚至是学生明明具有解题所需的相关知识内容,但由于题目审不准而没有答题方向而失分或根本不得分的情况是较多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主观题的审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结合自己的实践感受,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诗歌鉴赏从2002年起由客观选择题转变为主观表述题,这无疑是语文考试的一大进步,更能提高学生古诗文的文学素养与鉴赏古诗文的能力。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内容的把握和语言技巧的赏析。审题,则是鉴赏诗歌解答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审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 ,题量多的特点 ,要求考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 ,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 ,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 ,迷惑性愈来愈大。因为其答案的惟一性 ,选择题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可见 ,能否认真审题乃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下面笔者就结合例题 ,谈一谈历史选择题的审题方法。第一 ,审题要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审题环节也是比较容易失分的环节之一,其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审好题.那如何才能够避免学生在审题上存在的失误呢?本文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了审题针对性分析,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确保在考试中避免出现由于审题不利而导致失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高考生物选择题要解答好,只是记住或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远远不够.这是因为有相当多的试题中存在着障碍,有障碍,就应该有相应的排障方法,即解题方法.而解题的关键是审题.审题就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辨认、转译过程,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并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审题看似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审题时必须做到眼看、嘴(默)读、手画、脑思.下面着重谈谈选择题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高考的后几年和近几年的会考试题,题型已固定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类,并且选择题的分数占整个试卷分数的一半。如何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则成了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选择题的题型分析,谈谈对选择题的审题方法,审题失误的原因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选择题谈审题方法和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结束的2008年江苏生物高考,对不少同学来说,是一个“下马威”。因为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在高考试题中,虽然有部分基础题,考生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解这类题是不困难的。但总有相当一部分是“能力题”,是同学们比较头痛,容易失分的题。掌握解答这些“能力题”的方法,对决胜高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2008年江苏高考生物试题,考生普遍反映较难,而且很大程度上,是难在选择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审题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20.
沈建红 《中学理科》2006,(1):F0003-F0003
高考生物题的特点是:文字多,隐含条件多,陷阱多,考生容易因审题不清而失分,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积累,就如何审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阐述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