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人们追捧"特长班"的真正原因,是由大赛衍生出来的非常的功利。因而"特长班"虽小,却在学校占据着中心位置,一切为大赛开绿灯。而"特长班"也往往异化为加班加点的"另类班"、专攻一点(项)技能的"畸形班"。其实,职业教育是以"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为平台向社会集中展现专业技能的科学含量、经济功能、美学价值和创新智慧,大赛教育要实现面  相似文献   

2.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战略合作计划本身便是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以及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实质性突破.南京农业大学抓住机遇,于2014年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下文中将其简化成为菁英班.笔者主要分析了菁英班所实施科教协同育人的基本经验,探讨了菁英班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途经.  相似文献   

3.
熊国英 《江西教育》2012,(25):17-19
自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建立第一个少年班取得成功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超前班""火箭班",近几年又与时进称之为"创新人才班""资优生班",培养特殊人才——神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确,天才不是来自知识精英,而是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在"班改"中,将班级学科教学、班级日常管理、班级家校沟通等与平板电脑的应用相结合,即利用平板电脑的交互功能进行"班改",解决或带动解决"班改"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推动学校"班改"与"课改"一体化,从"在‘班改’中利用平板电脑与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班级学科教学的创新、在‘班改’中利用平板电脑与管理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在‘班改’中利用平板电脑与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实现家校沟通的创新"三方面介绍了实践研究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事     
广东省教育厅最近发下通知,小学、初中不得开设"实验班"、"特色班"、"创新班"、"奥数班"等各类性质的教学行政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标准;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相似文献   

6.
"创新则兴,守旧则衰。"创新在健美操运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健美操教学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体验健美操动作创新的实效性,有利于激发健美操专选班学生的动作创新兴趣,能够提高专选班学生的动作创新意识,为今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亲,你的班级划分还是很多年前的"一班""二班""三班",以此类推吗?那可真的OUT啦!现在,各种特色班级已经占领众多校园,当然,不是所谓的"火箭班"、"实验班"这些以成绩论英雄的班级,而是……为军人做准备的——"国防班":培养创新人才的——"元培班"研究天文地理的——"张衡班"研究古风文化的——"古风蓝韵班"……  相似文献   

8.
杨木  俞洲 《时代教育》2015,(5):83-84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实质性突破。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抢抓机遇,于2013年成立"王大珩物理科学班"。文章介绍了该班级成立的背景,分析了目前阻碍"大珩班"学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在科教协同育人背景下提升"大珩班"学生核心竞争力,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改革推动我国高中育人模式发生变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层面,推进选课走班是教学组织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走班制的多年实践中,"多样"与"个性"一直是选课走班的特色与追寻,对二者进行探讨无疑有益于深化理解选课走班模式。因此,需要澄清"多样"与"个性"的内涵与思想指引,并基于"多样"与"个性"维度重新认识选课走班的双维架构;可以通过二者之间耦合协同的关联机理,实现选课走班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内地新疆高中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学校德育需要真实的内涵,需要把握时代脉搏,需要与时俱进。江苏省口岸中学按照"以德育促教育,寓德育于教育"的原则,把创新德育工作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将新疆班的德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大德育管理机制,根据新疆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新疆班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全面提高新疆  相似文献   

11.
信息园地     
建构班课学习文化《教育测量与评价》第3期刊发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甫全教授的卷首语:《创新"学习为本评估",建构班课学习文化》。摘要如下:流行的教育评价,受"社会效率型课程观"、"行为主义学习观"和"科学测量观"的形塑,逐步扭曲进而为外部的标准化测验所支配。班课评估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2.
王丹 《人民教育》2012,(7):55-59
问题提出:我们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问题回答: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探索新路,创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教育部一位资深的课程改革专家在深入了解情况后评价道:"三十五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的模式实现了三种创新:科学家走进课堂、融入课程,是一种制度创新;在课程设计的思路上把人的发展放在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基础教育课程与科技教育课程的融合,是一种课程创新;科学家对教育的认识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由此必然带来全新的视角与冲击,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行政班+走班"的教育改革探索是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创举,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仍然实行行政班教学的基础上,社团、校本课程则实施走班教学。在课程资源和配套设施上,每个教室都为学生配备橱柜;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把"泰微课"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在管理考核上,学校建立巡课管理制度、教学班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行政班+走班"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创新了教师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了唐文清编制的《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对福建农林大学533 名被试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高校创新班与非创新班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差异,探讨了高校创新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结果表明在具体的专业学习行为上,创新班学生水平低于非创新班学生;在专业类别上,经济管理类创新班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显著高于非创新班学生,工科类学生创新班学生在专业适应性上显著低于非创新班学生,而农林类专业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大一创新班学生专业适应性水平低于非创新班,大三创新班学生专业适应水平高于非创新班,而大二年级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引言2010年9月,笔者承担了校"钱学森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力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其创新和研究能力.本文以其中的"讨论班"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线索,将自己的做法和感受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同行专家批评指正.1"讨论班"式的教学模式简介"讨论班"亦称"专题讨论课",是高等院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招生》2013,(1):21-24
同学们所在的高中几乎都设有"尖子班",无论叫什么名字,其目的只有一个.因人施教,提高高考升学率(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可是你知道吗,当你经过备力挣扎拼进大学之后,仍然有与众不同的"不一班"在等着你:实验班、创新班、名人班(以名人的名字命名的班)等。开设这些"不一班"的目的也"众说纷纭":有的是为了招徕高分考生,有的是为了提高四年后的考研率,而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公开说法则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7.
朱臻 《现代教学》2012,(6):12-13
自2008年我校"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构能体现当今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最新发展,并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个性化学校课程体系。对于智育类课程而言,其工作重心是科技班专门课程的创设和平行班发展型课程的开发。一、科技班专门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智慧科技班的专门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既不同于高中学科知识的延拓(类似于一般学科竞赛类课程),  相似文献   

18.
<正>有读者来函,说身边一些职业学校"为了备战技能大赛、创新大赛等大赛,进行了管理创新——组建特长班。特长班不分专业,混合编班;学生不按教学计划,而是瞄准大赛进行学习和训练。这些学校还出台政策,规定如果特长班学生在省级比赛获奖,学业成绩算90分;在市级比赛获奖,学业成绩算80分;只要参加比赛,学业成绩就算合格"。他认为,特长班应该是个好事情,因为各方受益:"学校受益,学生集中训练成效显著,在大赛中摘金夺银,成为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工作始于2009年初。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指导下,为探索数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009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办了"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以下简称"华罗庚班")。这是我校创办的第一个中科院科技英才班,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熟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中学率先在上海市实施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并设立科技班。近年来,学校在科技班学生的选拔、课程设置、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主要介绍科技班在生命科学方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