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不同训练水平赛艇运动员多级负荷中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不同训练水平男子赛艇运动员与健康大学生在进行不同强度负荷后,血浆心钠素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探讨了系统赛艇训练对心脏内分泌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系统赛艇训练不影响安静时的血浆心钠素水平,但可提高运动中心钠素对负荷明显反应的强度阈,运动中检测血浆ANP水平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价赛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脏储备能力。  相似文献   

2.
苗苗 《四川体育科学》2007,(3):39-41,52
心钠素和醛固酮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激素,运动会引起血浆心钠素(ANP)、醛固酮(ALDO)的增高,血浆心钠素(ANP)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系统合理的运动训练能提高血浆心钠素水平,力竭运动血浆ANP含量过度增高,增加潜在的心肌受损的可能性。运动中血浆醛固酮(ALDO)浓度与运动强度和脱水程度相关,血浆心钠素(ANP)与机体脱水程度关系不大。运动中检测心钠素、醛固酮浓度的变化对合理制定运动强度、科学指导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运动心脏的内分泌及其功能,本文对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后大鼠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常规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对血浆心钠素含量进行放射免疫微量测定。结果表明,耐力训练后心房肌细胞中特殊分泌颗粒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增多,心房肽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活性增强,血浆中心钠素水平增高。提示运动心脏内分泌功能增强,心钠素的产生与释放均增加。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心钠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运动与心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心钠素从心房肌细胞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确定了心脏的循环内分泌功能,成为最早发现的心源性肽类激素,[1]。有关运动与心钠素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影响血浆心钠素含量及其调节因素上,在随后的研究中,涉及运动影响血浆心钠素改变的机理,如心肌组织心钠素含量、心钠素的基因表达及运动中心钠素的生理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运动条件下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变化及相互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含量在50w负荷运动末较安静时分别上升8%、6%(均为P>0.05);150w负荷运动末较安静时分别上升14%(P>0.05)、15%(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在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促血浆内皮素、心钠素释放的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6.
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递增负荷跑台练习,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应用血浆放射免疫测定、免疫组织化学、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慢性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含量及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慢性运动性疲劳可使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降低,表现为血浆心钠素含量和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减少,不利于运动应激中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运动条件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作者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0名少年运动员在100W恒定负荷运动条件下的血浆血糖紧张素Ⅱ、心钠素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的含量在运动15分钟时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22%(P<0.01)和10%(P>0.05);运动30分钟后即刻较安静时分别上升56%(P<0.001)和16%(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血管紧张素在各观察指标呈显著差异。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可使心血管组织合成释放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井平 《体育科研》2004,25(2):39-41
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血浆心钠素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其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综述,为心钠素在运动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在长期训练中对心脏功能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健脾生血中药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探讨了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在改善类脾虚、促进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同时,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选用1.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自然复健组(NR)、药物复健组(MR),每组15只。采血测血乳酸、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进行血浆心钠素的放免测定。研究表明,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状态下,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造成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减少。健脾生血中药在补脾生血、改善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显著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从而有利于心肌营养与代谢,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心钠素与采用超声心动法测定心功能相结合,对10名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和1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了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以探讨运动中心脏内分泌与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心脏不仅是心钠素的产生和释放部位,也是心钠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运动与心脏内分泌激素——心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钠素是心脏内分泌激素,在运动中对于心血管的稳态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众多的激素共同参与心脏的运动性功能重塑.就心钠素的存在形式、作用机理、生物学效应以及运动对血浆、心肌组织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以综述.心钠素作为判断运动心脏适应性的指标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珊珊  陆爱云  张炎 《体育科学》2004,24(11):19-22
为探讨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显示肾脏心钠素受体的分布和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均显示有心钠素受体,其分布密度以近曲小管和集合管最丰富。运动使肾脏A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上调,C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下调。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A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不明显,而C型心钠素受体基因的下调更为突出,提示运动对肾脏心钠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在C型心钠素受体基因调控水平,以降低心钠素的清除率,增加心钠素的水平,增强心钠素对肾脏的生物效应,增强肾脏在运动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比研究了2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与16名普通系科男大学生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变化。测试结果:经过一次中等强度的急性运动后,体育系男大学生的血浆心钠素从0.6250.122ug/L上升到0.771±0.141ug/L(P<0.001);对照组从0.690±0.135ug/L上升到0.804±0.170ug/L(P<0.02)。两组间相比,普通男大学生血浆心钠素的含量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运动和训练对心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对探索其生物学意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有较高的要求.利用高原的特殊环境,可大幅度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尤其对提高糖酵解代谢和一般有氧代谢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那么成绩将会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皮划艇运动员两周亚高原恢复性训练期间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测定及分析,了解这些指标在此期间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脉搏血氧饱和度进入亚高原后较平原均下降,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训练后升高之后回落.结论:亚高原环境对机体产生低氧刺激,环境和训练双因素的刺激能更快的促使体能恢复,血红蛋白和血清肌酸激酶水平的测定能够准确掌握皮划艇运动员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从而科学的指导训练计划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速骨运动健将级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变化情况,运动生化有关指标变化情况,在高原环境中对运动员施加运动负荷情况,以及高原训练时间和下高原后参赛时间等进行研完,分析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机能水平和成绩的影响,探讨高原训练效应和规律性,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提供高原训练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理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血浆肾素和肾上腺素水平都呈现进行性下降的状态,心钠素分泌增加,导致体内钠离子不断丢失,使人体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低,造成饮水不足,极易导致慢性脱水。而盛夏时节的气温高、湿度大、人出汗多,更易发生缺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有可能给人的健康造成很多危害,甚至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浅谈速度滑冰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利用高原的特殊环境,结合科学系统训练,可大幅度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身体保障。  相似文献   

20.
游泳高原训练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兴 《游泳》2003,(6):10-11
游泳高原训练是以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水平为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动员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缺氧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训练的方法。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本身是一种刺激源,其气压低,含氧量少等一系列外环境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在此环境中对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