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比丰富,体系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其源上溯殷周,其流囊括自春秋后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文化成果;从地域上看,凡古先民生活之地都与武术产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武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殷周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五个时期互相衔接,清晰地描绘出武术文化发展的脉络,从脉络中显示出武术发展的规律.在今天,要继承与发扬武术文化必须尊重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晓博 《灌篮》2021,(2):58-58
中国自古以来在武术方面就有着独特的魅力。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在技术与理论上都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事武术的实战技法的实用性和民间武术中拳种门派百花齐放、武术著作相继问世。通过借鉴明清时期武术的繁荣发展,探索其对当今武术发展在组织形式、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何启示,从而加大我国的武术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宋元时期的武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宋元时期的军事武术和民间武术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并且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武术呈现出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术运动要发展首先必须克服制约武术发展的内部因素,并且对制约武术国际化推广的外部因素给予更多重视,这样武术运动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才不会是一个空想,才能更有利于武术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世代流传。  相似文献   

5.
如何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制约武术运动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从而提出有助于武术运动发展的相关建议,以使武术运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明清武术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史一个值得注视的时期,这一时期武术的技术动作、理论研究都呈现出空前发展的局面,各种拳种大量涌现,门派林立,武术渐次成为一个庞大的运动技术体系;大量有关武术的论著相继问世,使武术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武术开始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最终成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武术的社会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国武术承载着深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武术期刊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发展优劣关乎武术兴衰。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总结了我国武术期刊发展的制约因素。外部制约因素为:武术发展的不理想;武术发展政策的欠缺;新兴媒体的分流;受众体育兴趣与需求的转变。内部制约因素为:期刊内容与读者需求错位;期刊栏目设置雷同,内容同质化;期刊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来稿质量不高;期刊发行渠道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时代前期,承继战国(1467—1574)之风,统治阶级提倡武术,一批武术优秀人物探讨武术理论,从"武术技能"、"战斗的胜负"、"人的生死"进行联系探究,武术实践者同时吸取和歌道、茶道、能乐②等艺术养分,丰富了武术的表现内容,并奠定了日本武术哲学的基础。江户中期的和平环境使武术走向艺术化,部分武士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谋生的需要,开设武术教学道场,武术教学体制逐渐完善。武术技术程式化,教学分等级,口诀、暗语、秘传书等方法盛行。山田光德、长沼四郎等研究发明了竹刀与护具,用于剑术的格斗比试与训练,使武术回归到以实战对抗为中心的原点,得到健康发展。江户末期,日本社会内外困扰,动乱社会环境使武术重新走向辉煌时期,幕末出现了一批武艺高强和道德高尚的名人与著名的流派。  相似文献   

9.
抗战“陪都”时期的峨嵋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汇聚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峨嵋武术等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是我国武术运动与理论创作的全新时期,尤其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明发达,稳定的外交往来局面更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创造了十分可靠的内部环境。目前,我国在全力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同时,关注群众武术的发展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对不同年代群众武术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出促进我国群众武术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秦汉社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武术的发展.统一的国家为武术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外对内的战争是推动武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则为武术提供了理论和物质的支持;先秦的侠客遗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汉尚武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盛唐时期的武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盛唐时期,尚武之风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武举制的创立客观上推动了武术的发展,贵族武术开始随着社会变革而逐步没落,同时,中国武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走上了最早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军事的需要为武术发展提供了最大驱动力,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的建立为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日本刀法的传入促进了中日武技之间的交流。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术也在这一时期最终完成了它的平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汉画艺术是现实主义写实和浪漫主义夸张的结合,它对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所描绘和反映,其中也保存着许多有关武术的珍贵资料。文章试图通过对汉画艺术中相关文物资料的解读,在提供汉代武术发展视觉感受的同时,部分地展现汉代武术发展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唐代与当今社会背景下武术发展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相似点表现在军事武术的地位相对降低,娱乐性武术相对发达,器械武艺丰富多样,武术套路武舞化;因社会性质不同,两个时代武术的目的、运动内容、运动形式、社会功能方面表现出很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教法格"出现于宋代,是军事人才选拔、军事兵器规定,军队训练规章,将领晋升等统一明确的制度,该制度规范、系统地促进了军事训练的完善和战士的武艺的提高,深刻影响了民间武艺的发展。《武经总要》、《武经七书》、《教法格并图像》、《武举条例》、《在京校试诸军技艺格》等武学书籍以及军事制度都可统称为教法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教法格形成背景的同时,分析出教法格对后世武术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对宋朝的武术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武术的传播研究是个复杂的系统。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以清代镖局为切入口,对清代镖局的兴起、发展以及运营方式进行分析,并从中整理归纳镖局与武术之间的关系,得出:武术的传播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武术行业的规划至关重要;相互促进方能共同提高;博众家之长,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武术这一中国国粹不仅被我国广大人民所青睐,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喜爱。中国传统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之一,它在现代军事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与军事武术的时代变迁等方面研究,探究中国传统武术在军事训练、实战演练等形式中演练特点和技击特征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不仅充分展现了军事武术的强大力量,也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武术的紧密联系与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让"失语"的中国武术渐入"独白"的困境。这无形中制约了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文章分析认为:这种状况是武术传承者作用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而集体"无意识传承"的结果。这将导致中国武术面临"死亡"的危机。当务之急,唯有"对话"才能让中国武术走出困境,而"对话"不仅是针对中国武术自身,还应当在"和而不同"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全球化时代的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