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2008年后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2008年后中国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中国体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科学发展观引发的体育理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体育改革目标、体育改革的动力和阻力、体育改革的路径和措施、"举国体制"提法及体育改革前景、体育社团实体化改革、学校体育改革等中国体育改革中的要害问题;并全面阐述了体育发展的代价、体育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效率与公正问题、建立健全体育法制体系、树立现代体育价值观等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讨论,提出中国体育改革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必须打破垄断体制,引入科学发展观,以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改革二十年综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改革是中国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体现在体育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体育体制的转轨两个方面。依据中国体育改革二十年的发展进程,分为体育改革的酝酿阶段(1978年至1984年)、体育改革的摸索阶段(1984年至1993年)和体育改革的深入阶段(1993年至今)三个阶段。中国体育改革具有四个总体特征:紧迫性、渐进性、滞后性、长期性。今后,中国体育改革在宏观上将围绕着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体育将全面加入全球化进程、体育将与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只注重了体育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结构的改革,而忽视了学校改革在体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为推进体育改革科学、顺利的进行,笔者在分析学校改革在体育改革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从高校自身的显性、隐性两部分改革空间入手,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进行了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相继做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形成了对深化体育改革与推进体育现代治理中进一步加强法治体育建设的刚性需求和强劲动力。在分析深化改革、现代治理与法治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深化体育改革应着眼于体育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从目标、途径和保障的视角论证了建设法治体育在体育改革与治理中的主导地位,结合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就改革体育行政部门法治作为、维护各类主体体育权利、建立体育社会化法治机制、加强体育产业法治调控、扩大多元化体育法治服务等方面提出深化体育改革与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体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现代教育理念的紧密结合,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创新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增加高校体育科学含量;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增加高校体育文化内涵,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获得了动力。其间,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既作为外部作用力推动其他体育要素升级,又作为体育要素的组成部分同其他体育要素共同影响体育发展。基于体育需求的多样性、区域体育发展的差异性等原因,数字经济时代的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除了要关注不同体育要素的升级、运用,还应关注体育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体育全要素市场化中的体育要素大循环畅通、体育要素多样化组合下的体育产业集群打造,提升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性。同时,为保障数字经济驱动下的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序开展,还应完善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制度供给,促进体育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内生增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未来中国体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学术积累,运用专家访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围绕中国体育改革的实践脉络,对35年来我国体育改革研究热点问题进行述评。未来体育改革的研究,应在紧扣时代主题、聚合研究队伍的基础上,以"重大项目"求解体育改革实践中的"问题域",加强"高位入手,顶层设计,基层实践"。深度瞩目中国特色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研究、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机制的研究、中国体育社团改革研究、职业体育改革发展的中国路径研究、运动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研究、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配套改革研究。  相似文献   

8.
概述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及其本真,分析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症结.进而提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加强体育课程本质研究;改革教育制度,营造良好外部范围;政府主导与教育主体相结合实施体育课程改革;重实质、轻形式,秉承严谨、系统的精神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多途径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7,(6):44-46
体育中考已成为中学体育教育评价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贯彻执行中央七号文件的背景下,全国各地进行着体育中考改革,以提高学生体质水平。文章分析了体育中考改革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体育课质量、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各级学校进一步认识体育中考改革的重要性,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对中国体育改革的动力和阻力进行剖析。提出中国体育发展的需求是体育改革的内在动力,而体育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为体育改革提供外在动力,体育改革的阻力则来自旧有观念、既得利益者和政策制定者、理论认识分歧和体育发展带来的惯性阻力。  相似文献   

11.
易元香 《体育世界》2007,(12):27-28
本文以国内外近几年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为大背景,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学校体育改革在指导思想和新概念、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等3个方面的改革状况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梳理了基本观点。了解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学校体育改革现状的认知状况。结果表明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改革的认知并不理想。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体育的改革巳普遍展开,各有特色。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的改革,对华中师范大学前期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剖析,以稳妥地实现大学体育自身的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大学体育的改革与转型主要体现在体育理念和体育思想、体育教育模式、课程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我国十余年课程改革及体育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相关科研成果,认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学科基础、原理基础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原理基础对体育课程改革起着奠基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后续研究从专题研究角度、系统论角度、历史发展角度及顶层设计角度探讨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研究了马约翰的终身体育、体育普及、体育科学、体育审美等体育思想和实践。认为马约翰体育思想对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得出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应在提高体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确立正确的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5.
体育人文学科在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和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科研成果显著,主要集中在独特的体育人类学方法论、中西文化结合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凝聚人类终极理想的体育审美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育改革发展观等方面。中国人文体育思想发展折射出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历程,学科所产生的学术影响深远,对于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长远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个性的缺失和趋同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反而会严重地阻碍学校体育的改革进程。因而,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突出各省市、各地区、各学校的个性。进行学校体育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是学校体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日、美体育课程改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美三国基本代表了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三种类型,三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和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中、日、美三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比较分析,以为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析日本学校体育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肖焕禹 《体育科学》1999,19(6):17-19
为借鉴其他国家学校体育改革经验,研究根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保健体育审议会和教育课程审议会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内容,在对日本学校体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日本学校体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态度和提高学生体力、运动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能力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实行学校体育与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终身体育思想指导学校体育,进而推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师资、场地器材、课外体育活动等一系列改革,把学校体育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目前体育课程改革中影响其改革进程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认为目前国家体育教育改革政策为第八次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的保证。大众传播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规范着、引导着和客观评价着体育课程改革;学校领导集体和教师集体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效度,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