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决定了不同问题情境下新的生成性目标的非预设性。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中寻求课堂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2.
<正>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认为:"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预设体现教师的匠心,生成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数学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两类,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学习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学习。一、开放导入,顺学而引"开放导入"是指在教学新知前或问题解决之前,从封闭的复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园地,也是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熏陶、价值观形成和学习方法获得的重要时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杂乱无序的盲动;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寻求动态平衡,是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良策。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在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的灵动生成,让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轻松。一、精心预设是生成的前提课堂伊始,如果有丰富的"预设生成",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老师备课时要"预设"好"生成",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就能促进"学  相似文献   

5.
正"预设"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前预先设定好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教学预设想要更为精细化,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生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者余文森认为预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课前设计,安排和展开有序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预设效果和生成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预设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同时,它也是教师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教学设计和教案等,  相似文献   

7.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生成、建构、创造有价值的学习经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在从语言到提问,情境都必须要有预设,其次加上课堂教学中的灵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这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预设是需要周全的但必须是有效的,"生成"是多元的但需要掌控的,和谐预设与生成,让课堂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预设,关注过程,促进生成.精心筹划"预设什么"、"怎么预设",思考如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将会活跃课堂,进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实实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既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又要从课题的导入、过程的展开、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进行预设,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未雨绸缪"——课堂预设要充分成功的预设是为了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预设",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预设课堂与生成性的课堂矛盾与平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法完全预设学生的操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不只是事先预设好的教师演绎教案的过程,更是学生不断体验、感悟的历程,是学生在教学中不断生成体验的过程。我们要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课堂绽放活力。  相似文献   

14.
赵丽 《语文天地》2015,(8):34-3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用预设来组织课堂,又善于借助课堂的"变化"因素来构建灵动的课堂,已是一种趋势。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形成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目的,预设应为生成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一、预设要考虑全面1.问题设计要巧妙生成性的问题预设,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最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意义何在?如果只是让参与学习和研讨的学生陈述和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教师的教学永远是照本宣科,这与通过课堂获得提高、发展、升华的教学艺术追求十分遥远。"教"之关键在于引领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17.
<正>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是新课改的亮点。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课前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学生的课堂活动无法完全预见,使得课堂生成和课前预设产生很大的裂缝。这就需要教师突破预设的窠臼,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建构,智慧得  相似文献   

18.
"非预设性生成"是学生不满足于课程学习目标而对知识做出的一种自主性探究,是课堂中的宝贵资源.正确处理好"非预设性生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在促进课堂预设生成的同时,善于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并因势利导,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发展创新的平台,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预设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又要重视课堂中的生成,并巧用生成,演绎课堂精彩。因此,在教育"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预设与生成。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更应该努力探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点,让精彩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动态生成"既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又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有生成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