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俄罗斯高校改革的市场取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俄罗斯高校改革的市场取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高校实行收费教育 ;高校从事商业性活动 ;高校开展有偿教育服务。其原因主要是 :政府对高校实行多位创办者制度 ,使俄罗斯高校“在社会中”;政府对高校实行多级财政制度 ,使俄罗斯高校“在危机中”;政府对高校下放权力 ,使俄罗斯高校“在自由中”。俄罗斯高校所处的这种状态 ,虽然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如教育公平失衡、人才流失、大学使命的失落。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俄罗斯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阿里西瑛是元代中后期散曲作家,他仅有的几支散曲,反映出丰富的思想状态及其存在方式。有别于元代文人的隐逸主调,西瑛的曲作表现出对隐选身份的废置,以及友朋唱答与寄意山水等体现隐逸情趣的生存方式的弃置。这种“多余人”式的存在,与俄罗斯“多余人”形象相较,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罗斯青年有其独特的生存时空、生活内容、心理需求、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反映出他们独特的价值观的特征。要想对变动社会中成长的青年的价值观作一种直接、简单的归因分析及总结,是困难的。但是,有针对性地描述和分析这一特殊时期青年价值观的种种变化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今俄罗斯的青年一代,进而认识和理解俄罗斯这个变化着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依附与发展: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特点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雪莲 《比较教育研究》2007,28(3):60-63,73
转型以来,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除了具有世界私立高等教育的许多典型特点之外,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还有一个独有的特点--公立组织参与创办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从俄罗斯转型的特点以及私立高等教育所遭受的认同性危机来看,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与各种公立组织的依附关系,可能是俄罗斯私立高等教育获得认同以及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改革高等学位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中学毕业生指南网”2005年3月11日报道,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拟于近期对高等学位委员会进行改革。俄罗斯高等学位委员会主要负责科学博士和科学副博士学位的授予工作。俄罗斯高等学位委员会的改革草案是建立在俄罗斯教育部制定的文件《高级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措施》基础之上的。根据这一文件,只有那些成绩卓著的研究生院和学位委员会才能享受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而其他的研究生院和学位委员会则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寻求其他的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几个"迷茫"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俄罗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处在改革的潮头.大学为生存在忙于合校,科研机构为生存正面临股份制和私有化,优秀毕业生拒绝进入科研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关系受到挑战.从最近的舆论分析到改革者的解释,都不能使人对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途问题得出准确的答案.高等教育改革的"迷茫"感正在困扰着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баня是俄罗斯人钟情的一种洗浴方式,是俄罗斯民间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密切相关。баня一词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这种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俄罗斯民间口头创作尤其是谚语、俗语中。  相似文献   

8.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不仅写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人民艰难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指出了俄罗斯民族问题。苏联解体前后,民族问题不断,俄罗斯历史上出现过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迁移等遗留下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本文就是以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这种思潮在小说中的反映为切入点,反思民族主义因素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拉斯普京对俄罗斯出路问题的探索,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民族问题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技术生存是人类生存发展史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本质性跃升,又是因具有强烈自反性而需要被超越的生存方式。技术化的背反性生存事实是我们变革生存方式、实现从技术生存走向审美生存的现实诉求。实现生存方式的超越需要在哲学世界观上变革我们对于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习俄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为了能够在与俄罗斯人接触时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但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间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为了避免和减少文化背景差异对交际的不利影响,在俄语教学中应注重和加强俄罗斯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将当代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当作造成发达工业社会及其思想文化单向度的根源,当作工具理性和实证主义思想基础加以批判,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剖析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为着眼点的科技一社会伦理观。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已扩展至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利形式,而且还导致“新阶级结构”的生成。同时这种技术理性形成了单向度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奴役和统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科学在自然观、科学观、思维方式和终极意义上展示了对现代科学的超越,它开辟的新视野对当今人类处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社会的困境和寻求科学新的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革 ,现代艺术设计的格局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新的思维模式的基本构架。设计观念的更新、思维模式的转变以及网络新技术的应用等 ,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比较大 ,本文对此将做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科学,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5.
池田大作科技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池田大作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对科学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他指出科学是用理性方法获得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科学与人文之间具有互补性;现代社会不能离开科学,但是宗教应该有领导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在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中,科学文化有其应有的作用,但根本还在“依正不二”的理念;他对现代东方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文化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池田大作的科技思想是东方思想界对西方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6.
儒家哲学与中国古代科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哲学作为中国古老智慧与创造的精神源泉,缘于以早期农耕文化为典型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模式,在特定的农业文明阶段能够与科学技术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囿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某些局限性,中国近代科技在长时期内难以做出显著成就。因此,中国文化要发展自己的优秀传统,并走向现代化,必然要从纯哲学的角度考察自己的思维定势,并剔除原始的迷信因素和宗法影响,从神秘主义哲学走向完全科学化,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道德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某些现代西方批判理论家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控制、支配、统治人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造成社会的生存、发展及文化危机,把科技推到“原罪”地位。而对于中国而言,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理性和精神,政治意识形态长期占据话语霸权,科学素质和精神亟待提高,因此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科技批判理论。而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极其丰厚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对立的观点也值得商榷。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建立在早就发达起来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的早熟而缺乏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而科学精神是现代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的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方科学与文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打碎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思想上的解放。而中国近代科学与文明的停滞主要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禁锢了存在多年的思想自由,给人们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19.
《周易》是包含了唯物辩证法的某些思想原胚以阐述预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部哲理书,也发挥了某些现代科学思维,运用新的观点和现代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易学进行探索研究,使之与现代科学传承接轨后,将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放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池田大作对现代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深刻的认识,其科技伦理思想建立在生命的世纪和整体方法论基础之上。他认为发展科学技术要以人为本,自然科学的发展要以伦理思想作为内在精神核心;他主张保护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池田大作的科技伦理思想是西方工具理性的解毒剂,是东方自然知识体系现代化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