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电子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文献资料法和网络资料收集,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从电子竞技产生的社会动因、人口特征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研究电子竞技体育,其目的在于探究发展电子竞技体育所需的社会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电子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使电子竞技体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国际奥委会成立电子竞技委员会并宣布创建奥运会电子竞技比赛的计划,引发人们对电子竞技(esports)影响体育发展模式的思考。回顾电子竞技与体育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共生的时代特征,思考电子竞技如何改变体育未来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厘清电子竞技与体育交织的发展轨迹,更好地把握体育发展的未来图景。研究认为:从电子游戏到电子竞技,再到被奥委会官方承认为体育运动,电子竞技呈现出“游戏体育化”的特征,而数字时代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的融合中,体育也在经历“体育游戏化”的变身;电子竞技在未来将通过重塑体育竞技的时空范畴,改变人们参与体育的方式,以及为新技术与体育的融合创新提供试错空间等,改变体育未来的发展模式;电子竞技与体育在未来的关系应该是在竞争与合作的框架下构建新型生态发展模式,共同拓展人类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体育发展的可能,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目前我国电子竞技体育的概念、分类及项目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得出目前影响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支持力度、社会认同度、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电子竞技产业发展以及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等。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完善的研发机构,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快电子竞技的职业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4.
体育狂欢作为一种体育迷庆祝、发泄情绪的方式在足球、篮球等线下比赛较为常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竞技中也出现了体育狂欢。由于国家政策、社会观念的影响,国内电子竞技近几年才得到发展。本文以 EDG 夺冠后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为例,观察夺冠后网友们的行为与观点,分析电子竞技中的体育狂欢现象,并从政治、经济、精神需求与心理四个角度探讨电竞中体育狂欢的成因。进一步探究体育狂欢对社会、对青少年本身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从政府、电竞产业、媒体和青少年四个方面提出解决不良影响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体育是体育、科技与时代发展的产物,电子竞技是数字体育中"体验体育"的一个比赛项目.数字体育的发展,应由竞技化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导入电子竞技是发展数字体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国家体育总局对电子竞技的定义是:电子竞技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作为器械进行的、在体育规则下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性运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电子竞技突然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海的F1赛事一样融入体育经济的范畴,而且众多资料显示,电子竞技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本文对我国电子竞技体育的产生原因进行初步研究,为规范和引导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荣磊 《当代体育科技》2020,(2):85-85,87
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高校更加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如何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问题。电子竞技时代的到来,电子竞技运动逐渐被大众接受,将电子竞技运动添加到体育教学中,能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电子竞技运动在高校体育课开展的有利条件,提出具体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丁花阳  孙海勇 《体育世界》2012,(12):104-105
体育源于游戏,电子竞技的发展也如出一撤,是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电子竞技以其高强对抗性和遵循一定的体育规则的特点,已经显露出它具有体育运动属性的本质。本文在分析电子竞技的特性的基础上,联系其他体育项目的普遍特性进行一个类比分析解剖,阐明电子与体育结合这个跨界项目的特殊性和未皋爱殷鞠就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专家访谈、实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电子竞技和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先从可行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探讨电子竞技引入高校体育范畴的理论问题,再从实证的角度,通过电子竞技的教学实验来验证假设。在实证研究中,引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查,统计分析电子竞技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效果,作为验证假设的论据之一。结论是电子竞技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育领域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能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有益补充,能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促进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新兴数字化教育--电子竞技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网上检索法和逻辑分析法,综述了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从数字体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电子竞技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着重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竞技运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子竞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软硬件更新换代、大量直播平台崛起的时代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和参与者,其主体是青少年人群。在诸多因素作用下,这一体育文化形态正在风靡全世界。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竞技比赛中,我国电竞团队勇夺金牌,其影响力在电竞界可谓深远。当前,既要认识到电子竞技对经济、科技、体育带来的全新机遇,更要遵循各个方面的客观规律,处理好电子竞技和体育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多种潜在矛盾。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归纳法着重探讨了雅加达亚运会后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韩国电子竞技的发展及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其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植;良好的社会群众基础;优秀的人才培养体系;媒体、企业的大力支持等。同时为我国电子竞技日后的良好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对电竞的支持度;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社会对电竞的认可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电竞发展输送优质人才;加强媒体正面报道,吸引大型企业的资金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市场开发需要的条件,市场开发特征,以及电子竞技运动市场开发的价值入笔,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子竞技运动及其市场开发的无限潜力。最后得出开发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市场的价值,从而使电子竞技运动真正地走向市场,融入市场,使其发展不断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4.
在反思已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旨在通过对电竞合法性分析,为电竞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向导。电竞合法性的2个序阶:在语义学上要实现“名副其实”,在语用学上要实现“名正言顺”。当下电竞合法性辩护存在的问题:仅实现了在语义学上的逻辑自洽或理论圆融,缺乏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现实统一的分析;从应然性角度讲,电竞符合体育之规定,即具身性、科学性、自主性和伦理性,具有应然层面上的合法性;从实然性角度讲,在技术使用边界、技术规训、自我技术等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引发伦理风险。可见,电竞实践活动需要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文法结构相匹配,发展电竞要“合天道”,体现自然正当性;发展电竞要“合情理”,与民众生活观念相容,体现公众的普遍可期待性;发展电竞要“合法律”,法律是电竞产业运营的底线。建议,由于电竞主要面向未成年人,因技术不成熟而具有伦理风险,对此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5.
黄恩  李世豪  金琼  闫金 《当代体育科技》2020,(9):199-200,20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电子竞技的定义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由于消费者对电子竞技的需求及有组织的视频游戏竞赛的增长引起了体育活动和娱乐行业的广泛关注。因此,电子体育是一个体育管理学者进行研究,教育学生和服务业的新颖和受欢迎的领域。尽管消费者和从业者的成长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但学者们争论电子竞技在体育管理领域的地位,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电子竞技能否被归类为体育的问题上。建议在体育管理中包含有组织的电子体育赛事和比赛,而不是体育运动的一般定义标准。  相似文献   

16.
电子竞技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运动项目,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以高科技软硬件为运动器械,按照一定的体育规则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研究探究了电子竞技的起源,认为其演变过程为:玩耍→游戏→电子游戏→电视游戏(先驱)→电脑游戏(主流)→单机版电脑游戏→网络游戏和电子竞技。在梳理电子竞技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其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外赛事逐渐增加、电子竞技产业化和运动员职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现状不相适应的是,电子竞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认知水平及损伤预防和康复相对落后。基于此,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切入,探究电子竞技运动员的心理、智能、技术、战术、体能以及能量代谢系统特征,并对电子竞技运动员损伤原因及其康复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电子竞技(E-sports)已经成为当代发展最快,且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将它列为第99个运动项目,又在2011年再次将电子竞技改为正式比赛项目。电子竞技从运动员、观众和经济价值而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而且它将被列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虽然最初主要是年轻男性对电子竞技感兴趣,但电子竞技有可能在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中带来健康行为的改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电子竞技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影响健康行为以及一些主要困境的解决措施。除此之外,电子竞技将有可能帮助于个人改变其体育活动和健康行为。最后考虑到电子竞技的指数增长,对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认识到电子竞技带来的机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gaming in China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 the early years, gaming enthusiasts in China organized competitions on a voluntary basis. From the late 1990s, profit-driven gaming companies began to organize and sponsor video game competi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past 15 years have seen the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ompetitive gam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ncept of ‘e-sports’. E-sports draw participants and audiences from China’s rapidly expanding online gaming community. While gaming companies, live-streaming services, and online gaming platforms are making millions of dollars in profits, the booming e-sports culture has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the online gaming market and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vast cohort of online gaming addicts in China. Parents, educationists, and doctors have expressed growing concern over the social and health costs of the e-sports industry. Academia, media,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re becoming more cautiou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sports industry, which mostly targets a vulnerable group made up of the country’s children, teens, and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19.
在儒家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对游戏负面情感认知的背景下,歧视游戏仿佛有着天然的正确性。故作为裹挟游戏元素的电子竞技文化就以身体疾病、心理成瘾、暴力犯罪的表现而被扣上了"原罪"的帽子。但究其本质,电子竞技文化的"原罪"是主流文化面对新兴文化事象而自然生成的规训控制。只有在破除电子竞技文化"原罪论"的基础上建立"非罪论",才能从对峙走向汇融,实现电子竞技文化的真正突围。  相似文献   

20.
在儒家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对游戏负面情感认知的背景下,歧视游戏仿佛有着天然的正确性。故作为裹挟游戏元素的电子竞技文化就以身体疾病、心理成瘾、暴力犯罪的表现而被扣上了"原罪"的帽子。但究其本质,电子竞技文化的"原罪"是主流文化面对新兴文化事象而自然生成的规训控制。只有在破除电子竞技文化"原罪论"的基础上建立"非罪论",才能从对峙走向汇融,实现电子竞技文化的真正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