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刚 《金秋科苑》2008,(24):143-143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至今可预报性仍然很低。强烈地震常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的地域辽阔,因此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至今可预报性仍然很低,强烈地震常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的地域辽阔,因此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几年我国各地地震频发,特别是四川的汶川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活、经济、环境造成极大损失,对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国十分重视,针对工程抗震鉴定的过程和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因而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注意的一些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的地域辽阔。本文对现代抗震思路内容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我国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思路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具体了抗震措施以此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时,建筑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从20世纪开始,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抗震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已提到各国建筑设计的历史日程,特别是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并且城市用地紧张,随着地价目益高涨,促使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所以高层抗震设计设防更是工程设计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严重,是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因此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强度大,频率高,并且分布范围广.桥梁作为交通生命线的枢纽工程,一旦遭受地震破坏.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并影响震后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使得人们对桥梁的抗震性能越来越重视.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新建桥梁采取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二是对现役桥梁的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9.
日本防震抗震减灾新思路和新技术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防震抗震减灾技术发展的先行者。我国一些省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故日本在防震抗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日本这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建议我国在防震抗震减灾首先要有思路上的创新,防患于未然是最为有效的防震抗震减灾途径,要在防震抗震减灾中积极使用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构物的抗震设计要求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采用来实现,但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加之结构物的动力特征、所在场地、材料及结构内力的不确定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很难准确预测。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进行结构物抗震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残酷无情的,我们有时庆幸它发生在大海和荒漠之中,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是按地震烈度划分区域,按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而事实上,地震的预报和预测,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排除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我国各地地震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要兼顾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而且要采用相关的抗震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的常见类型,有着范围广、影响大的特征。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好几次重大地震事故,造成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不说,还出现了重大人员伤亡。在水库大坝中,地震时的抗震安全问题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从土坝地震反应入手,简单的阐述了抗震加固措施,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地震对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场地和地基在地震时起着传播地震波和支承上部结构的双重作用,因此,建设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面振动作用是通过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震验算和采取措施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震带之间,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等特点。为了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上万,我国岩土工程及相关勘察勘探中加强了对地震效应的要求与规范。通过科学的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地震效应的评价,提高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能力及水平,为满足岩土工程建设要求奠定基础。本文就岩土勘察中的地震效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斜拉桥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斜拉桥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广泛应用。对下斜拉桥的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对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斜拉桥地震响应及震害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斜拉桥抗震设计思想及设防准则,具体对当前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要点及其意义,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砖混房屋一直是我国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地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汶川、雅安等多地发生的高级别地震均给灾区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验的积累,各种设计规范的逐步完善,使我国的抗震设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结合新施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各种抗震措施进行论述,提出设计建议,帮助结构设计人员更好的理解规范,减少结构设计中存在隐患,以避免遇到地震时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是按地震烈度划分区域,按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而事实上,地震的预报和预测,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排除发生超过当地设防裂度地震的可能性。因此,建筑物抗震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超过当地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