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去年年底,我去教育局办公室拿一个快递,见桌子摆了几本《教师》杂志,我顺便就捎了一本,心理暗想我从教二十几年了,只见过《中国教育报》、《教师报》、《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今天第一次见到了以教师命名的《教师》杂志,于是我两天后就到邮局把此杂志订购下来,我觉得我们的编者同志是有眼光和思想的教育人,的确,你想,我们的大中国,13亿多人的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有多少人。作为庞大的教师群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会是何等的高兴和自豪。  相似文献   

2.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学校看到同事如痴如醉地阅读《宁夏教育》,心里想:《宁夏教育》有啥吸引人的内容?当时的我不以为然。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说:“多看看《宁夏教育》,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为教师指点迷津.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法宝。”于是,我怀着好奇之心,拿起一本《宁夏教育》开始阅读,没想到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3.
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不是一本刻意写成的书,它是干国祥这十几年教育思索与教育行走历程的梳理与提纯。对干国祥的“了解”是从《教师之友》、《师道》与《教师博览》等杂志开始的,当时就觉得他对教育的见解很有些与众不同。后来在网上读了他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又觉得他是个很有个性很有深度的语文教师。于是好窥人“隐私”的我便很  相似文献   

4.
范善成 《湖南教育》2005,(10):46-46
我从18岁开始,先后在大队小学、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那时的教师除了人手一本《红旗》杂志和一套“毛选”,没有任何教学辅导资料,教学中遇到困难只好“霸蛮”,当时多么希望有一本教育杂志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恢复出版的《湖南教育》,才第一次知道教学还有这么多诀窍。因为有了《湖南教育》这个教师,这本教材,总算摸到了教育的门,我被聘请担任当时公社一百多号教师的辅导老师。然后凭借着一叠《湖南教育》去参加高考,“小学生的底子,高中生的牌子”的我居然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县中学继续教书,继续读《湖南教育》。从接触…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意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从此,我每个月都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份杂志,好供我细细品读。我认为一本好的杂志总会带给你一些思索或让你有所借鉴,而《教师之友》就做到了这一点。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教育杂志全国至少有几百种,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包围下,我无意地与《教师之友》结识了。本来我对教育杂志是不太感兴趣的,只是迫于工作需要,随便订了几本了事。可是,当我读完2000年第一期《教师之友》后,我却非常惊喜,因为这是一本耐人细读的教育杂志。从此,我每个月都盼望着早日看到这份杂志,好供我细细品读。我认为一本好的杂志总会带给你一些思索或让你有所借鉴,而《教师之友》就做到了这一点。每读完一篇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  相似文献   

7.
芦苇 《宁夏教育》2010,(10):15-15
我订阅《新华文摘》《名作欣赏》《读书》《世界文学》《作品与争鸣》这5种杂志,都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从事教育工作后,常年接触的杂志中,阅读《宁夏教育》的历史更长,几近30年。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保持如此长久的关系,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不浅的缘分。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在老年大学教师的办公桌上看到《老年教育》杂志,随意阅读了几篇,章以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以启迪思索。我向老师借了几本,回家慢慢品读。这一读使再也割舍不下。  相似文献   

9.
对于我来说,《湖北教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且是老师.是朋友。我的进步,我的人生,都与她紧紧联系在一起。提起《湖北教育》,我脑海里出现的也不仅仅是一本杂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20多年了,那记忆还那么清晰,那么新鲜,仿佛时间的流逝并没有使它褪色。  相似文献   

10.
人和一本杂志之间的相识和交往同样需要缘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和《湖南教育》结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喜欢看书,因为在教学和教育上有一些想法,于是我捧起了一本本的书,一份份的报刊,这其中,就有《湖南教育》。每每在《湖南教育》上看到精彩的文章和独特的见解,我都如获至宝。经验是可以分享的,我也知道该如何慎重地分享别人的经验。2004年,《湖南教育》搞了一个“我的教育遗憾”征文活动,我为之叫好。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和教育何尝不是如此?说出自己的遗憾,对于教学者本人来说,是在进行反思和反省,这是取得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占正帮 《湖南教育》2010,(10):63-63
三十多年前,我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当时的我只有初中学历,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无知青年。三十年后,我成长为小学高级教师,成长为一个在《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日报》《山西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和上千个幽默笑话的"学者型"教师。所有这些,与《湖南教育》这位老师对我的引领分不开!  相似文献   

12.
享受慢教育     
慢一些共沐书香 我的母亲是教师,常年教毕业班,整日忙忙碌碌,除了工作就是家务。她给童年的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陪伴我的只有那一本本杂志。只要一捧起书.我就忘记了一切……  相似文献   

13.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山东教育》便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需要的教育杂志。《山东教育》上那些一线教师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感悟,常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灵感与启发。我也曾写过自己的教育故事,但一想到投稿就有许多的顾虑涌上心头:稿件发出之后会不会有人认真审阅?会不会把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文章丢在一边不予理睬?会不会让我在无望的等待中失去所有的热情与信心?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教育文汇》2009,(4):14-15
自5年前踏上3尺讲台时,我就喜欢上她,把一本本《教育文汇》当成形影不离的朋友。她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好杂志。她“用心为教师服务,以情与教师交融”,“面对教师的人文需求,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以“新、深、广、趣、精”的特点呈现在教师面前,成为我们案头“可读、可用、可存”的书刊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文柳英 《湖南教育》2005,(19):43-43
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在一次暑假教师政治学习中,联校领导殷殷叮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是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我们不能只读教参,还要多读教学专著、教学杂志。《湖南教育》就是一本不错的教学指导类刊物,大家不妨多读读。《”湖南教育》是讲什么的?我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教导主任的办公桌上见到了一本崭新的《湖南教育》,我一边等人一边翻阅,觉得这杂志真的值得一读。等了约十分钟,仍不见教导主任的人影,脑子里快速闪过一个念头“:偷偷地拿走,再偷偷地送来!”“偷”到刊物后,我战战兢兢地打开,小心翼翼地研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最高奖赏     
《教育文汇》是安徽的教育期刊。2005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期刊,我觉得这个杂志价格便宜,就订了一年。杂志到手后我发觉可读性非常强,所以2006年继续订了下去。遗憾的是邮局总是送得不及时,而且总有一两期的杂志丢失。  相似文献   

17.
我与《教育文汇》一见如故,情投意合,说是文缘也是人缘。那日,我到一兄弟学校洽谈联考事宜,适逢友人访客未归,等待中,我随手翻看起桌上的几本杂志,其中就有一本是《教育文汇》。近年来,我虽然始终不离三尺讲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对除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以外的刊物却很少涉猎。  相似文献   

18.
吕忠堂 《山东教育》2006,(1):121-121
我很喜欢读《山东教育》,喜欢它的鲜活,喜欢它的明快,更喜欢它的厚度。一本走过60年历程的老杂志。该有多少经历、故事启迪后人啊!我手头就收藏有一本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山东教育》,算来也有半个多世纪了。是十多年前花两元钱从旧书堆上购得的,书虽旧,情却浓,一有时间,我总细心地把它从书架上取下,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9.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句话使我想到,不读书的老师也是没有希望的老师。现在的知识更新实在是太快了,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涌来,如果没有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善于捕捉新的信息,那么我们的知识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仅仅依靠我们在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又如何能应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特别是作为一名老师,一个怀揣教育理想,想成为一位名师的老师更应该感受到新知识带来的压力。要想解决这种压力,使自己轻松应对,就要读书,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你专业化成长的平台。那么老师都要读哪些书呢?是不是单纯的把目光局限在教育类书籍呢?我想不是的,要读书就要涉猎多方面的书籍,汲取多方面的知识。读书的种类要多,但作为教师首先要读专业的书籍。要多读一些教育名著,如读一读有关名师教法的书,像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研究》、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研究》、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还有尝试教学等,这些教法书籍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如果老师能够掌握它的精髓,那么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读专著之外,还要多读一些教育方面的杂志,如《人民教育》,这是一本思想性很强的杂志,这里有最新的,最前沿的教育动态,这里有最新教法和最新的理念,所以当老师必须读人民教育。只要你认真读了,你的思想就会很开阔,对教育问题就会认识的更透彻。还可以读一读教育人物传记,比如李烈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刘彭之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些可以让你了解教育名家成长的经历,也可以教给你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方法。读了这些人物传记可以让你浑身充满力量,自觉增强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主动的发展自己,向名师?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知道有《教师之友》这本杂志,是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刊登的《教师之友》征启事里。我永远忘不了的是——2001年5月,我第一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而发表这篇章的杂志便是《教师之友》。从此,《教师之友》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盏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