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数量较多,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对鲁迅作品教学存在解读的概念化、模式化现象,导致中学生对阅读鲁迅作品兴趣不高。在美国,鲁迅作品也作为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但美国鲁迅作品在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运用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鲁迅作品教学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品思想内涵深邃,艺术风格独特,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作为典范文章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然而,对当代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却发现,部分学生对鲁迅作品有相当的抵触情绪,其原因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本文从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入手,分析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是传播鲁迅作品、发扬鲁迅精神的重要媒介。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鲁迅作品是中学生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汲取鲁迅作品营养的重大使命。通过对统编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选编情况梳理和分析,从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和教材选文标准,这两方面来分析中学语文新教材处理鲁迅作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鲁迅作品的施教思考,以期为一线语文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之资。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育政治化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一个标志。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引发了很多议论,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不赞成,认为鲁迅是民族魂,去鲁迅化必须停止;二是认可或理解,认为鲁迅及其作品被附加上了太多政治内涵,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真正澄清,加之考虑到中学生接受能力和语文教学规律,适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删减鲁迅作品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必要的。人们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删减之所以有很大分歧,背后的原因是鲁迅的被赋魅与祛魅。  相似文献   

5.
鲁迅作品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但实际上很多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很多中学生感到鲁迅作品很难懂甚至无法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研究性学习来解决目前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难题,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遵循新课程基本理论和阅读教学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却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介绍鲁迅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掘鲁迅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解读,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从而提高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鲁迅已经成为雅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种有关鲁迅作品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致力于鲁迅研究和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互融互通。2009年有关鲁迅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关于"当代中学生和鲁迅"的状况调查;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的讨论;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关于大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本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鲁迅作品一直以来被作为典范安排在中学语文教材之中,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随之散发出来的作者的人格魅力,对于中学生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培养言语能力和形成健全人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鲁迅文章对中学生而言有些晦涩难懂,但承载着文化熏陶的功能,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为抓手,从文章阅读与语句品读及语言艺术等多方面,探讨中学语文课程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以加深鲁迅先生对中学生的影响,加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教学在中学语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明晰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列举了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玉武 《江西教育》2012,(35):14-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并出现了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删减鲁迅作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当下亟待反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既能凸显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能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阅读鲁迅。一、把脉,诊断当前课堂之弊端鲁迅小说中的庄与谐、散文中的情与趣、杂文中的理和智,是语文课中的重头戏。让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奠基。  相似文献   

12.
董水龙 《师道》2006,(1):27-28
温老师:您好!2004年7月31日下午,笔者有幸在鲁迅故里举行的鲁迅纪念馆新馆开馆暨鲁迅作品和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聆听了您作的《鲁迅作品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后又无数次拜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8期),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您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存在的问题,一是鲁迅研究界的新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二是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三是教师的修养素质不足造成无法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影响了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影响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玉武 《江西教育》2012,(12):14-16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并出现了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删减鲁迅作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鲁迅作品的学习。当下亟待反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既能凸显鲁迅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能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阅读鲁迅。一、把脉,诊断当前课堂之弊端鲁迅小说中的庄与谐、散文中的情与趣、杂文中的理和智,是语文课中的重头戏。让中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奠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共24篇,另外还有几篇论述、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个数目几乎占全部课文的十二分之一。一个中学生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知名作家将近二百人,而鲁迅一人的文章竟占了十二分之一,可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就我在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接触到的语文教师和学生来看,总的说来对鲁迅作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常常说:“鲁迅作品半文半白的,我读不懂。” 为什么效果不好?主要是有些学生没有学懂,因而也就不愿意学。可见,能否学懂是愿意不愿意学的前提。本文想侧重谈谈怎样使学生读懂鲁迅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的经典意义,在近一个世纪中经历了反封建性、革命性、启蒙性的变化。从1990年代开始,鲁迅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不复存在,"鲁迅"遭遇了寂寞。这一动向反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依据新课标对鲁迅作品的选目作了调整,总体上减少了鲁迅作品的数量,特别删除了涉及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篇目。这一变化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鲁迅作品的经典性。中学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的讲解要淡化其与时事政治的关系,专注于发掘其更为内在、更具有久远价值的文化意义;可以把鲁迅作品的讲解与提高民族素质、抵制粗俗文化的目标结合起来;要把鲁迅当作一个人来认识,让中学生透过其内心世界去感受其品质;要对鲁迅及其作品采取一种历史的辩证的观点,适当向学生展示不同阐释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出现的篇次较多.鲁迅的作品也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多年来,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上过份强调其政治思想意义,这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意识的提高,我们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应采取多元的开放意识,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中学语文课堂是传承鲁迅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而且教人如何做人。这些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情操都有重要意义,对其人格的生成和修养的提高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语文学习中,青少年学生与这位文学界伟人存在较大隔阂,很难与鲁迅进行精神的沟通,甚至不愿走近鲁迅,疏离排斥他。一、鲁迅作品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思考其一,学生与鲁迅作品的距离感。鲁迅作品容纳了博大深邃的主题,涉及了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在作品中塑造出了许多典型人物。学习鲁迅作品中凸显人物个性的描写手法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熟悉的鲁迅作品,从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中人物描写的典型范例,培养其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鲜明特征,表现人物个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被大幅度删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和僵化,导致部分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存在着严重误读,鲁迅形象被极端地扭曲和变形,成为一个演绎“政治正确”的特殊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由于鲁迅及其作品意义的特殊性,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常将目光锁定于此。然而笔者遗憾地看到,目前的中学语文教材及教参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与学术界的鲁迅研究及鲁迅作品研究存在着很大的鸿沟,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在沿用已被证明有很大问题的几十年前的旧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