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祖国七处“失地”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等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一问世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共鸣。70多年后,《七子之…  相似文献   

2.
落叶归根情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由童声演绎的《七子之歌》吗?它曲调动听,歌词感人。歌词来源于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门》。其余六篇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指导老师点拨]我在点拨时告诉小作者:《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应充分展开联想,抒发听到《七子之歌》之后内心激荡着的爱国之情。《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诗人用第一人称,模拟子女对母亲热切呼唤的口吻,写出了离开母亲怀抱的子女盼回归的情感。作文要以《七子之歌》的诗句作为主旋律,充分写出这个情感。作文要写澳门被占领的情景,澳门同胞的苦难与斗争,澳门回归的曲折历程,要写出中国人扬眉吐气迎回归的壮志豪情来。【精品作文展示]晨钟惊醒了北国冰冻的河床,暮鼓震撼着南方沉寂的原野,微风吹送来如泣如诉的《七子之歌》,…  相似文献   

4.
欢迎你,澳门     
很早就知道“香港对面是澳门”,早就羡慕澳门“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尤其愤恨那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晒货占地者! 那次元旦晚会,见几位儿童唱着一首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其实,这歌词原著是闻一多先生,出自他的《七子之歌》。现在,这歌词谱上曲,被选为了《澳门沧桑》的主题曲。想起两年前播放的《香港沧桑》,那种“彭定康走了,董建华来了”的热血镜头还让人自豪。历来诸如《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层出不穷,一次,弟  相似文献   

5.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同学们,在澳门回归前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首歌(播放音乐电视或教师深情演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大家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七子之歌·澳门》)你知道“七子”是什么意思吗?(“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等七处被帝国主义霸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是“七子”之一,1895年被日本侵占,但台湾人民对祖国母亲梦寐不忘,一片赤诚。“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唱出了香港、澳门、台湾等祖国的儿女对母亲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194…  相似文献   

6.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7.
澳门游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哼着这首《七子之歌》,一家人坐着喷气船从香港来到向往已久的澳门。  相似文献   

8.
[指导老师点拨]这次大赛的举行,正值澳门即将回归之际,因此,我班姚伟同学选择特当我听(七子之歌)》进行作文,很有深意。从作文的题目来分析,《每当我听<七子之歌)》强调的是“我”听《七子之歌》后的感受。应从哪方面组织材料呢?我首先给姚柿同学分析这首歌的内容。《七子之歌》,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澳门”比喻成祖国的儿女,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哭诉:“我要回来,回来……”祖国母亲时刻渴望澳门回到自己的怀抱,并且时刻努力争取澳门顺利平安地归来。因此,作文时,小作者直接用第三人称“妈妈”来倾诉祖国母亲盼澳归来…  相似文献   

9.
1999年是喜迎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也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1899-1946)先生诞辰100周年。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李海鹰作曲)这支《澳门》歌的词作者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澳门》这支歌便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爱国诗篇什子之歌》的首章诗篇。诗人将《澳门人《香港人始湾》、俄海卫》、《广州湾》、…  相似文献   

10.
《七子之歌》伴随澳门回归被国人广泛传唱。那么《七子之歌》出自何人之手呢? 原来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把当时与祖国母亲失散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喻为“中华七子”,并用血泪之笔写下了呼唤骨肉团圆的《七子之歌》,《澳门》是其中的一首。《七子之歌》发表于1925年7月,那么“中华七子”是如何被掳走的,最终归宿如何呢? 澳门:是最早被列强掳走的骨肉。澳门位于广东珠江口西侧,原属香山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为澳门回归拍摄了MTV《七子之歌》。当时9岁的我有幸成为领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分析】《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歌曲。歌曲充分运用音乐语言的特殊表现力,真切、自然、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渴望澳门早日回归的急切企盼之情。  相似文献   

13.
归航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每当听到《七子之歌》深情而悠扬的旋律,便会唤醒我心底的记忆,不禁想起那位澳门女孩——孟环。正值1999年春节,伯伯带我去澳门看望他的老朋友孟叔叔。走出海关大厅,孟叔叔亲自开车来接我们去他在路环岛的家里玩。  相似文献   

14.
在提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我的本意仅仅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下或许你也可随口哼出的“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的歌词的创作背景。我无意也无力于对演艺圈、影视圈、歌坛的“苍云野狗”作出我的评价。然而,看了两条消息后,我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距澳门回归还有21天之际,闻一多的次子、年逾七旬的闻立雕先生和北京几所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唱起闻一多74年前的诗作《七子之歌》。泪光晶莹中,闻先生为孩子们讲解了《七子之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家祭无忘告乃翁”,澳门回归,“七子”俱投母抱,闻一多地下有知…  相似文献   

15.
《七子之歌》的作曲李海鹰先生。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仅用45分钟就在钢琴上一挥而就,把这首歌谱创作完成了。李海鹰的家乡是在离澳门50公里左右的中山市南朗乡。过去的澳门就隶属于现在的中山市,所以他很容易感受到澳门的风土人情,于是在那样短的时间就找到了澳门对祖国母亲400多年的呼唤!《七子之歌》@贺作  相似文献   

16.
1925年7月,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租借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子,写了一组诗《七子之歌》,来抒发七块土地对祖国母亲的眷念之情。因为澳门离开祖国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澳门被列为“七子”之首。这首诗经作曲家李海鹰稍加改动后谱了曲,作  相似文献   

17.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拐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七子之歌——澳门回归之歌,常萦绕在我的心里。荡着那音韵,我不禁细细回味着,回味着……早在四个世纪以前,澳门是一个苦孩子——挨饿、受凉,但她优越的地理环境却让葡  相似文献   

18.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随着澳门回归祖国,一首改编自现代诗人闻一多诗作的歌曲《七子之歌》在港澳与内地广为传唱。如果你看过这首歌的MTV,你一定会对歌曲的领唱———那位来自澳门的小姑娘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叫容韵琳,今年九岁。如今,要想采访小韵琳并不十分容易。自从她唱过《七子之歌》后,就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当地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对她进行过采访,小韵琳的父母为了她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开始严格限制小韵…  相似文献   

19.
“叮当当,叮当当……”你听,这是时代的钟声敲响了,这是《七子之歌——澳门》的前奏,这首歌对我有一种神秘的引诱力,我已经不记得今天是第几次坐在电视机前观赏了。轻轻的、悠悠的,鼓动着我的耳膜,使这支歌既亲切又清晰。“母——亲——”歌曲中一声深情的呼唤,把我带入了那片又古老又苦涩的  相似文献   

20.
【特稿】祝贺与期愿——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而作………………………………………………………杨叔子门·3)我说成人教育的四个特征………………………………………………………………………………………邹时炎门·5)【澳门回归专稿】祖国的南海明珠——澳门……………………………………………………………·,………………………·秦明君(6·3)孙中山与澳门……………………………………………………………………………………………………李本N(6·6)【湖北大学成人教育40周年专稿】结合市场需求办学注重人才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