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原则及语用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亲属称谓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称谓方式。该称谓方式至少受到四种语用原则的支配:亲疏原则、年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并且在这几种语用原则的作用下,拟亲属称谓语产生了其特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语是有血缘亲族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叫做拟亲属称谓,也就是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该称谓方式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简要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及拟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且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拟亲属称谓的翻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社会与文化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汉英称呼语之间在亲属称谓及社会称谓上也存在很大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语用失误。本文主要探讨由于称谓不当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汉英称谓语的差异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语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他亲属称谓语则是亲属称谓语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主要探析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的类型、特点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称谓词语往往使用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称谓的交际行为中。人们使用称谓词语时,能够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使用称谓词语时,体现出了一定的语用原则。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使用称谓词语的语用原则,探查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对促进大学生规范使用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用原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等,外语学习对语用原则的认知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交际效果。因此,外语学习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注重语用原则的学习,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以便在交际中自觉遵守语用原则,避免因语用失误而造成交际失败,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相似文献   

8.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3):122-123
非亲属关系而以亲属称谓来相称的社会称谓习俗,叫作拟亲属称谓.这类词大多沿用了亲属称谓,有些则是在亲属称谓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是亲属称谓的社会化(非亲属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援引John Austin和Thakera的理论,在具体的动态使用过程中分析钱钟书力作《围城》中称谓语的使用及称谓言语行为所传递的语用信息。《围城》中称谓语的主要语用方式有递进、降格、逆转和错位,它们的转换实现着情感指示、人际关系指示、交际场合指示功能及行事功能等社会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原则看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与模糊限制语有密切的关系。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变得模糊,在特定语境下模糊限制语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得体性;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含蓄、委婉、礼貌;可以减轻说话人的责任,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可以诈补说话人知识的缺陷,顾全职业面子。  相似文献   

12.
模糊是语言的特性之一,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在言语交际中与语用学的会话含意、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关系;总结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从而强调了它在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车贴已成为一种马路文化,创意车贴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创意车贴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语用原则、语用预设和语用特点这三个方面。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创意车贴有哪些功能与特点,有利于从语言的全貌来认识车贴标语。  相似文献   

14.
X—phemism是对人类所有话语的统称,分为中性语、委婉语和恶化语。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即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对这三种话语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试图论证人们在交际中为了某种需要,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使话语有言外之意;同时,这三种话语和礼貌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它们的交际效果受语境各个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称呼语转换是一种称呼语的动态使用,不但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语言策略。试从语用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语言的动态使用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起到不同的语用功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人物众多,称谓语亦非常丰富,且尤以社会性称谓语居多,这些称谓语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的称谓语进行拉网式的搜集,对其进行分类与功效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用原则具有辨证性,体现在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单一性与多面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语用主体是语用原则的践行者,语用主体具有差异性、变异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语用原则制约语用主体。在学科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是提出和归纳语用原则的依据,研究语用原则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检验法和层次法等。  相似文献   

18.
“为”类介词指的是“为”、“为了”和“为着”这三个介词。“为”类介词共具有五种语用功能:话题标记功能,篇章衔接功能,管界功能,排比、对举功能以及强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