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竞技武术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极为迅速,由体育总局所创编的规定套路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开来.虽然竞技武术没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但其现实意义却是传统武术不可替代的.然而,这一新生的武术运动形式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认清竞技武术的发展现状,在综合考虑武术的科学性、文化性、技击性、功能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进行大胆创新,才能确保竞技武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血乳酸指标与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套路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员的机能水平的高低对完成套路的质量和能否取得好成绩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太极拳除外)的机能代谢方式、血乳酸与竞技能力的关系以及血乳酸指标对武术运动员训练的指导意义进行了综述,更好地为武术竞技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竞技体育在全世界主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传统武术走向竞技体育之路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竞技武术,然而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武术套路的道路上却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竞技武术套路创编所存在的问题,从中西体育文化角度入手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武术走向国际成为正式的奥运比赛项目添砖添瓦。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对河南省第10届、11届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女子竞技武术套路后备力量不足且发展不均衡;动作难度和演练技巧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动作质量不够细腻和规范;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布局各具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
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美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技击美,并从服饰和音乐等方面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创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后奥运时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特征发展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武术自身技术发展特性来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后奥运时代"这一新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特征;指出面向"后奥运时代"的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应该在总结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符合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根据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时竞技武术的形成及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由术至道",经过合理提取、改造使之技术简单化,进入奥运会竞赛殿堂;文化深层意念与高级内涵植根社会,还武术以本来面貌,并从"高、难、美、新、稳"的技术要求、技术加难与人文关怀、技术创新、技术审美、技术细节、规则科学化、规则定量化、规则严格性、公平竞争的平台等方面论述后奥运时代技术发展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当代竞技武术套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所折射出的符号意义进行结构主义分析和特征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当代竞技武术套路符号的结构分层,进一步揭示中国武术套路在当代竞技体育环境下的生存特征与文化意义。研究认为:竞技武术套路符号中,受众以招数、拳势、隐意三个代码为解读框架,并借助身体显文本与竞技伴随文本进行情境填充,从而获得符号创造者对竞技武术套路特征的意义表达。表意性、体势性和高端性作为竞技武术套路符号单纯的特征表现,对武术群体做出了不同层面的竞技武术回应。对竞技武术套路符号的研究价值在于,竞技武术并不是非常规的武术文化形态,在符号内部仍然保留有武术文化的传统的恒定要素,解读竞技武术套路符号必须要以符号代码和符号文本相结合,从而产生竞技武术套路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竞技武术发展历史和竞技体育的角度作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认为当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内部原因有:1)建国后对武术“击、舞”关系的处理和套路价值功能的认识是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前提和基础。2)竞技体育运动本身性质、固有规律、价值取向是目前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在内容结构上也发生了改变。结合国际武联、亚洲武联竞赛中实施的规则,重新认识套路运动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对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和培养、提高运动员的各项竞技能力指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标准化"的视角探讨了当前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器械、服饰、竞赛项目设置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竞技武术(套路)所使用的器械,在形状、质量、纹饰等方面应进一步"标准化".使其更适于训练、比赛.具备更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和更高的科技含量;竞技武术(套路)服饰.在式样、面料、颜色和图案的"标准化"设计上,应使其更富东方文化内涵、更加美观、最终成为国际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标准化"设置上,应使其更加简化,相对独立,便于学习传播、训练竞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竞技武术发展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的分析可知:竞技武术套路随着其艺术难美化进程的加剧,"打练结合"已经成为历史,而淡化技击特点和文化特色绝非其发展的长久之计,"高、难、美、新、真"的提法也无以贴切反映其技术发展.技击特点是其最主要的技术特点,形神兼备是其最主要的文化特色,难美表现是其最主要的竞技特征,三者如何协调起来是其发展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比较法,以时间回溯为纵轴,把套路形式的法则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特征和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新旧规则的对比分析,探讨武术竞赛规则演变的规律.结果表明,裁判工作职能不断细化,评分标准更趋客观;动作难度要求不断提高,项目竞技特性更趋突出;评分量化程度不断提高,评分的可操作性更趋易化;规则的规范性不断提高,与竞技体育裁判规则的国际惯例更趋一致.  相似文献   

13.
当代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关系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性视角解析当代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关系。认为,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之间关系是"一体两面";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物器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和心理价值层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竞技武术的思维和运作模式逐渐被纳入西方体育模式,使其与传统武术沿着不同的发展理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评价、整合和推广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传统冷落、传而不统、统而不全、名实不符,传统失真等。传统武术急需重建和再发展,其途径是一条评价、整合、推广的道路,评价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确立传统武术的基本价值不丢失,动态地从其时态出发,客观的评价传统武术,实现其传统文化、技击、健身价值;传统武术拳种的整合,包含相邻技术系列、性质相近拳种、从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角度、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五个层面整合,相对应的应该有一套整合的措施;推广主要有段位制模式、竟赛模式学校武术模式。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是功力测试——拆手对练——套路演练三位一体化竞赛。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是竞技运动水平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因,只有不断的理论发展,才有各个项目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体育也正走向科学化的发展时期.将不再是单纯的身体能力的竞争,而是进入到思维能力、科学技术能力的竞争,因而自觉的应用发展规律不断进行科学创新,是现代和将来运动训练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分析运动训练发展的现状,指出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应具有专项化、负荷的极限性、系统的科学性、训练手段的实效性以及高度重视医务监督和运动营养的超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事物的分化既是一种发展,也不无弊端。对于武术而言,从对接世界体育发展潮流角度,必然导致其分化发展(包括功能分化)的路途;但从昭显武术之民族性、文化性特征角度,维持其多元功能之间的适度张力,从而保障武术特殊的技术结构和文化风采,是不二法门。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阐述新时代我国传统武术多元功能张力的内驱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多元功能张力的维持既是昭显武术文化特色的重要保障,也是武术技术结构特色不变的根本保证。维持武术多元功能张力主要包括两条途径:一是将“项目化”后的武术形式限定在竞技比赛领域内,二是将拳种作为竞赛领域以外武术开展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打造一个独具中华文化内涵的武术对抗项目,以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竞赛模式和竞赛规则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根据打造一个现代武术对抗类竞赛项目的实际需要,采取了“限定技术、精选技法、形成简明技术体系”的整体改革思路;经比赛试验可知,新的竞赛方法不仅消除了曾多年困扰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的顶牛、搂抱、抓衣服、像摔跤、满场跑等现象,而且使竞技太极推手比赛回归了传统,成为了众多太极拳家心目中的太极拳;采用先合手演练,再对抗竞技的比赛模式,既坚持了传统太极拳的“打练结合”,也具有浓厚的现代竞技体育气息,是一个突出的创新;在新的竞赛规则引导下,必将形成新的竞技太极推手技术体系,这正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以武术竞赛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的代价问题是竞技武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竞技武术的发展代价是指人们为竞技武术的进步所做出的牺牲、付出,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后果。竞技武术发展的代价主要表现为:嫁接变异层出不穷,新编长拳“一枝独秀”,文化内涵逐渐削弱,过度竞争日益严重,学校武术枯燥乏味、传统武术竞相模仿。代价是竞技武术发展的内在、必然环节,是对竞技武术发展的理性反思,它显示了竞技武术发展的局限性;代价以否定的形式蕴含着竞技武术新的发展成果,是推动竞技武术发展的特殊形态、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