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至今都记得第一次看到绘本《父与子》时的情景:那是德文版的,是在妈妈学校的一个美国外教家里看到的,我一个字都不认识。记得当时是去练英语口语,不料反而被绘本中幽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地震中的父与子》(国标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更是“情中之杰”,它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折射着斑斓的人性光辉。在教学时,我尤其重视一个“情”字,设计了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的教学:课文哪一幕深深地打动了你?  相似文献   

3.
《父与子》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创作的一本幽默连环漫画,自问世近七十年来,它使一代又一代人从中获得快乐。在《父与子》的漫画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慈父、一个稚子,他们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使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善良和温情是其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银屏之声》一课,充满灵性与智慧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空洞的情感说教,没有空泛的知识探究,也没有流于形式的合作活动。它看似平实,却处处体现一个“巧”字。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银屏之声》一课,充满灵性与智慧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空洞的情感说教,没有空泛的知识探究,也没有流于形式的合作活动。它看似平实,却处处体现一个“巧”字。  相似文献   

6.
<正>合上《水浒传》的这一刻,我内心思绪万千。刹那间,我说不出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司马懿那般运筹千里的人,也没有像《红楼梦》关于四大家族的凄美爱情故事,更没有那妖魔鬼怪光怪陆离的《西游记》神话背景,但是它有自己的不一般,它有那女中自有豪杰在的"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和"母夜叉"孙二娘,有足智多谋的"智多星"吴用等人,  相似文献   

7.
《死水》和《大堰河-我的保姆》同属于现代新诗。单从标题来看,就可以猜出这两首诗写的内容截然不同,《死水》显然是一个意象,它另有所指;而《大堰河--我的保姆》明显是实写一个人物,诗人直呼其名。在直观上,两者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别。前者整齐划一:全诗共五节,每一节四行,每一行九字;若再仔细辨认,还可以看出每一行的九个字(九个音节)中,都是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而后者没有定节,节中又无定行,行中又无定字,但读起来同样很有节奏感,因为它具有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内在的韵律”,即通过“情绪的自然消涨”[1]而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这也就是戴望舒所说的诗情上的抑扬顿挫[2],籍此,不看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推断,《死水》是一首现代格律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现代自由诗歌。  相似文献   

8.
在我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使我感到最辛苦的一件事不是批改作业,也不是暑天的连堂教学,而是为了查一个生字。为了查这个生字,我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吃尽了苦头,至今这个生字还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我的心上,使我长时间都舒不过气来,它给我的教学生活中留下了难忘的一页。数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在准备《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时,碰到了一个生字“(王熏)”,课本上未作注释,教参上也没有说明。那时我没有把这个字放在心上,认为教材上的生字一定能在字典上查到它的读音,找到它的释义。开始,我漫不经心地查它,查了几本字典都没有查着,我这才慌了手脚。我的工具书很多,要查它还是容易的。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未见它的踪影;我在新版  相似文献   

9.
一天,父与子来到亚马孙森林。这里长着许多奇花异草。同样也发生了你想都想不到的事儿,偏让这对父与子遇上了……①看!一条巨蛇将一只美洲豹快吞下去了。这可是奇境中的奇遇啊!哈,这要是写成稿子或拍成照片拿到报社,不知能获得多大一笔稿费呢!爸,我们怎么办?②救命啊!我不想死呀!有没有人来救救我呀?③多可怜的生灵,它又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儿子,快,我们去救它。④哎,有一股力量在向外拉我,难道我感动了上天?天啊,快救救我吧!⑤哈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它感谢 (选自《父与子》)给“揪”出来了,累死我了。爸,人说“做件好事,多活半…  相似文献   

10.
<正>张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漫画吗?喜欢哪些漫画?阿呆:我看过漫画《父与子》,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文君:我也看过一本漫画书,叫《很黏人很黏人的小骷髅》,非常好看。张老师:能说说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漫画吗?文君:因为漫画图多字少,特别容易看懂,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阿呆:漫画里面的人物都特别夸张,非常有特点,我每次看都觉得很好笑。  相似文献   

11.
放下《幻城》,我心中漾起一片清凉,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经典的书了。说实话,初看《幻城》,我也是接受别人推荐。一向不喜欢魔幻小说的我对它始终充满抗拒,听到了太多赞美推荐声,我终于忍不住买来看看,没想到它竟然是一部经典,更没想到,这样华美的一本16万字的书,竟然出自一个十几岁被人称作“小人儿”的手里,他的名字叫郭敬明。  相似文献   

12.
《雪人》绘/雷蒙·布力格少年儿童出版社《雪人》是一本无字书。本来,一本无字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雷蒙·布力格的这本《雪人》却让书评家们沉不住气了,兰登书屋的书评一上来就用了一个重重的感叹号“:即使是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也可以读懂这个故事——因为它没有用一个字!”还有的评论者干脆站出来反问读者了“:讲故事还用得着字吗?”雷蒙·布力格没有动用任何墨水或水彩涂色《,雪人》是用彩色铅笔画出来的,它的笔触温暖朴实,特别是那种柔和的暖色调,与这个冬夜里发生的梦幻般的故事极其吻合。雪住了,男孩发现门外被一片奇异的光照亮了,那…  相似文献   

13.
书面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它的最高标准应当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标准衡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称赞它“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和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叶圣陶《文章例话》,三联书店,1983,第7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书面语言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简洁.它的最高标准应当是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标准衡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称赞它"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和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叶圣陶《文章例话》,三联书店,1983,第7页)  相似文献   

15.
高斯的自传《父与子》是英国传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派传记。高斯在这部自传中一反隐晦和溢美的维多利亚时代传记文风,围绕父子之争,建构了一个偏执、狭隘的父亲形象,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父权至上的伦理观。《父与子》在传记艺术层面融入现代小说的写作手法,改变了传统传记的书写规范。作为英国"新传记"的前奏,《父与子》开启了现代派文学"杀父"的反传统之风。文章拟从伦理学、文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揭示《父与子》的杀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折射出斑斓的人性光辉。教学这篇课文,我突出一个“情”字,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的教学:“课文哪一幕深深地打动了你?”围绕这个问题,我抓住两点组织:一是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二是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把描写父亲的句段还原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跟父亲聊天     
编辑的话 因第一期王亚平的《父与子》。因我的一段《编辑的话》,一封封远方的飞鸿落到我桌前。从来谋面的朋友们向我倾诉着对父亲的爱,倾诉着自己。  相似文献   

18.
段志东 《教书育人》2006,(12):55-55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策划了一个“父与子”专题,童话大王郑渊洁在节目中讲到了其子郑亚旗读小学时的一件事,令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9.
“敬业乐群”这四个字是我赠给《幼儿教育》读者的新春礼物。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这个“人情”连半张纸也没有,只有一句话,而且只有四个字。可是,这句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对于我们来说太古老了,所以还得稍微解释解释,使它具有新的涵义。“敬业乐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的一篇教育专著《学记》里的一句话。它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父与子》中的巴扎洛夫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学人物之一。屠格涅夫是怎样写出这个典型来的呢?他对巴甫罗夫斯基说:“……写作的时候,我不需要跟人们交际;我隐居在我的领地上。我有一间小屋子,它有点象农人的小屋,屋子里只有一张白木桌子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