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天的树叶     
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的气息。 我们刚到公园,就看见一棵粗壮的槐树,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身材可不能与柳叶相比,柳叶又尖又细,算得上是树叶中的“模特”了。  相似文献   

2.
秋天的树叶     
一阵风轻轻吹过,一片树叶落在我的面前,我对它凝视了许久:青青的叶梗,伸展着手掌一样金黄的叶子,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叶子的边卷卷的。我恍然领悟,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到。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知识说明文,介绍物候学知识及其实际意义是它的目的。J-4=动典雅、通俗易懂、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是它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丽华 《父母必读》2010,(11):97-112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吧!在快乐的游戏中与孩子一起认识和感受叶子的美丽,发现种子的秘密! 玩累了。还可以在小河边捡小石子玩玩。叶子.种子.石子,一些大自然中简单常见的小玩意儿,带宝宝收获一个快乐而缤纷的秋日!  相似文献   

5.
    
秋风是大自然的理发员:它有一把锋利的剪。 那些长长短短的树叶,那些干枯了的、变黄了的叶子,衰老了的、死亡了的叶子,统统在秋风的剪下剃去。 只余下光秃秃的枝。 这有什么不好呢?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子,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给大自然带来了美丽的绿色世界。尽管叶子形状随种而异,但它在茎上的排列顺序(称为叶序),却是极有规律的。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如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上下层中相邻的两片叶子之间的角度约为137.5°。如果每层叶子只画一片来代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邻两叶之间的角度差约是  相似文献   

7.
    
再近些,我看清了它的模样。浅黄的花瓣,柔嫩润滑,似婴儿的皮肤;小巧的花蕊,似昆虫的触角……远看近看,都是一副疏枝横斜的模样。花朵,是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因为它,大自然更加丰富多彩。而它本身,也有着奇异的美丽,万紫千红,姿态各异,尽显人间娇媚。我家楼下有一株梅树,临近深冬,它掉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如一位  相似文献   

8.
深秋时节,万木凋零,翩翩起舞的秋叶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安排了一堂作文活动课,课前预先布置每个同学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片叶子。上课了,同学们把采到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叶子放在桌面上展示。这节课是以“叶子”来作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什么时候,在哪儿,为什么采这片叶子的?是什么吸引了你,感动了你呢?请你用通顺而富有文采的一段话谈谈你手中这片叶子的来历。几分钟后,陆续有人举手发言。有一个学生高举着叶子说:“这是片柳叶。我家院子里有一株柳树,它早已经全枯了,但是今天早上,我竟意外地发现它长出了新叶子,修长优雅。…  相似文献   

9.
千姿百态的叶子,是大自然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好教具,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多种教育活动。一、感官训练引导幼儿观察叶子不同的形状、特征和色彩。听听叶子在风中、雨中摩擦发出的不同声音。闻闻种类各异的叶子,区别它们所散发出的不同气味,如一般果树的叶子都散发出类同果子般的气味(例:芒果树叶、柚子叶)让孩子闭上眼睛,用嗅觉辨认它们。摸摸各种叶子,区别它是光滑还是粗糙,是厚还是薄……让幼儿从这些最直接的接触中,使感官得到训练,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二、常识活动四季的变化可以从观察叶子的变化中认识。春天的叶子呈嫩绿色,夏天为碧绿色,秋天许多叶子会变红、发黄,而冬天,落叶树仅剩树杆树枝,常绿树则仍叶满枝头。在秋季组织幼儿捡落叶,  相似文献   

10.
漫无目的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片叶子被风吹入我的视线,一瞬间又随风而去。风停了,树叶悄然落在路上,我过去捡起它。瞧这苍翠欲滴的颜色和完美无缺的形状,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呀!我把它轻轻放回原地。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大思想家卢梭《忏悔录》中如是说,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目前的教育现状却是,许多教  相似文献   

12.
向快乐出发     
已是秋季,一片叶子在萧瑟寒风中悄然飘落,于是有人慨叹:时光易逝啊,连大自然都留不住美丽,何况自己?不如归去。可“你”眼睛却是一亮:好美的意境啊,秋风秋叶,轻舞飞扬,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不如留下。叶子落在两个人的头上,“砸”伤了一个人,却“唤”醒了另一个人。快乐该去何方?冬天又至,一抹残阳从枯枝斜杈间漫漫隐去,于是有人离去:黄昏已至,夜快来临,这样凄冷又有什么意思。可“你”却向着夕阳的方向走去:冬日暖阳,尤其珍贵,让我离它近一些吧,好让这无雪的冬季也能温暖我心房。余辉映在两个人的身上,“射”伤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一堂《植物的叶》课里,朱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示怀疑。生A:同样的一棵树上应该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B:这么大一个大自然,肯定有不少叶子是完全相同的。生C: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信,我可以去找来。……学生对朱老师的结论充满了怀疑。此时,朱老师并没有反驳,而是顺水推舟地说道:“哦,看来还得继续研究,请同学们下课后用课余时间去找一找我们身边植物的叶子,下节课把你所找到的叶子带来,我们再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找“耳朵”     
章汐竹 《辅导员》2009,(11):I0013-I0013
我们知道人有耳朵,猫有耳朵,狗有耳朵,那你们听说过蚕豆也有“耳朵”吗? 蚕豆“耳朵”和蚕豆叶子长在一起,也是绿绿的,可它的样子和蚕豆叶子可大不一样:蚕豆叶子是舒展开来的,叶脉看得清清楚楚,而蚕豆“耳朵”则像缩小了几十倍的绿色海芋,又像是一个个的小喇叭,仿佛是蚕豆正伸长“耳朵”偷偷地听大自然的交响乐呢!  相似文献   

15.
叶子(大班)     
设计意图春夏秋冬,叶子和小昆虫们做着不同的事情,大自然也在变化,就像诗歌中说的一样:"春天的叶子是笔记,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夏天的叶子是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秋天的叶子是卡片,风哥哥送给云姐姐;冬天的叶子是棉被,小草在棉被里乖乖睡……"幼儿对季节的感受不就是从生活中这些点点滴滴的地方开始的吗?  相似文献   

16.
虫子的智慧     
2015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读着眼前的作文题,我在脑海里搜寻智慧的对象,结果只搜到两条虫子。那一天,在湿地公园的一棵小柳树上,我见到一只豆虫。它在慢慢地吃一片叶子。侧面看,它就像一片叶子。开始  相似文献   

17.
如果在野外旅游迷失了方向,手头又没有指南的工具,难免会觉得"走投无路"。别急,在有些地方,神奇的大自然为你准备了"指南针"。指南草在中亚细亚盛产的一种草,当地的人们称它为"指南草"。这种草的特殊之处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的叶子老是  相似文献   

18.
在一堂《植物的叶》课里,朱老师利用植物叶的若干标本和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大自然中不存在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9.
读那片树林     
"读"的对象不再只是书的专利了,它可以是大自然、人生、生活甚至人,因为"读"不仅是一种阅读的象征,它还是一种思考、感悟的载体。对于家后面那片大得撩人心魄的林子,我是从小"读"到大的。孩童时我把它当作童话。清晨的百鸟争鸣是它的序,高高大大矮矮小小的各种树木是它的标点,那些或红或绿或黄或青的叶子是它的文字,或许它的故事有点单调却永远精彩,风常有而且总带  相似文献   

20.
最美的奖品     
8月3日晴我还记得在某一个菊月,我端详着窗台上的那盆菊花,黄色的花瓣,绿的可爱的叶子。我满足地冲着它笑了笑,风儿把它的清香带到我面前,我想,这是大自然颁发给我的,最美的奖品。春——播种那个季节,奶奶送给我一粒菊花种子,并告诉我,把它种在花盆里,每天认真浇水,到了秋天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