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在义务教育教材第12册第二单元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中的“支支吾吾”应当怎么读?“吾”是二声,但在这里这么读觉得别扭,两个“吾”都变读轻声行不行?  相似文献   

2.
“读读背背”是小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一个训练项目,一般安排的内容是与木组有关的一屿古诗、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对联等。老师们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般都是采用先读后背的方法。即读准、凑通、读熟,然后再个人背、小组背、集体背。整个课堂书声琅琅,气氛热烈。不难看出,“读会”成了训练的过程,“会背”成了训练的结果。细想之,不难产生疑问。这些语句学生理解了吗?在今后的说话和作中会用吗?  相似文献   

3.
大修订语文课本的“积累·运用”中的第一题都是“读读背背”,其中安排了不少名言警句、成语、对联或古诗词。怎样教学才能使这些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呢?首先,要让学生把“读读背背”的内容读正确,读通顺;然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在什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谁来读读课题?(生读,把“监”字读成了第一声)师:“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它读第四声,请你再读。  相似文献   

5.
“读读背背”是新课标颁布以后,出现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种新的语文训练形式。编排设计这类训练,旨在让学生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等精彩的语言材料,以丰富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涵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可见,“着眼发展,着手读背”应是其教学的基本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这种训练缺乏认识和研究,不少课堂只是为读而读,为背而背,致使这类本来充满新意的训练步人了呆读死背的歧途。  相似文献   

6.
孟谦 《山东教育》2009,(5):31-31
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练习都有一个“读读背背”的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读、记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所联系,在词义上都互相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在随后的单元练习的“读读背背”中出现了这八个四字词语:  相似文献   

7.
在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练习都有一个“读读背背”的环节,其中一项内容是读、记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所联系,在词义上都互相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庐山的云雾》,在随后的单元练习“读读背背”环节中出现了这八个四字词语: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1.“读读背背”重在“读”与“背”,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2.创设与儿童年龄相符的语言氛围故事情境、教学游戏等,为学生积累语言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9.
犤设计理念犦在修订后的人教版中高年级小语教材中,把原有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旨在让学生在整合训练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的积累。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七”中的“读读背背”,安排的是读背歇后语。教师应牢牢把握教材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合理开发教学资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体系,有机实施四大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中获得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认识、积累歇后语。…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为人生壮行 刚毕业时,在乡村小学任教,早上督修,特别累。早读是唤醒灵智的好的开端。可凭心而论,孩子们不懂这些,他们早早来到学校,或谈天说地,或玩笑逗乐;想想我们也曾“小儿最喜无赖”,一本正经地读读背背真的很累。许多老师虎视耽耽威逼学生读,读,读;也有一些老师苦心婆口谆谆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相似文献   

11.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谁能先把课题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想想特别注意什么?(课前板书“背篼”,给“背”下加点。)生:要特别注意声调。生:“背篼”的“背”应该读“b埁i”。“b叆i”是指背着什么东西,“b埁i”是指背包、背带之类的东西。师:在表示名称的时候应该念“b埁i”,大家一起再把题目读一遍。师:读得很正确。(出示图片)这就是“背篼”。谁能说说背篼是做什么用的?生:背篼是一些山里人捡柴火、放药材、盛东西的器具。师:还有补充吗?生:背篼是山里人背在肩上的,用来盛东西的器物。师:我们来学着编字典,把“背篼…  相似文献   

12.
邹雪晴 《教师》2012,(16):82-82
一、诗词教学的困惑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学生刚刚拿到这本书,倒也挺高兴,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学诗歌除了读读读,还能做什么呢?”“还可以背背背嘛!”有学生调侃了一句,教室里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3.
这一节课学的内容是练习上的读读背背: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按照课前的预设,我一步一步地引导着:“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小手林立,告诉我:“这个小朋友在用力压弹簧,看谁最强.”“是呀,你们想知道谁最强吗?读读这首儿歌吧!”大家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个别读、分工读、齐读,不一会儿,孩子们都把两句话读熟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04,(7):11-11
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本套教材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作了改革:一是采用“听故事、讲故事”“听儿歌、背儿歌”等模式学语言、认汉字,让学生轻松活泼地学,开开心心地学。二是每册教材安排4至6篇趣读课文,选编生动有趣的韵文和散文,通过背背童谣、猜猜谜语、读读儿歌、绕绕口令、听听故事,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  相似文献   

15.
充满情趣的成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练习3》“读读背背”。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读写例话,都点明了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不可忽视它的教学。为了把“例话”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从中学到读与写的方法,我认真处理好每一篇读写例话。我采取的方法是“读读,想想,议议,背背”相结合。初读“例话”画重点句;再...  相似文献   

17.
(一)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七>"读读背背"安排的是读背歇后语,共有八条,其中后三条是: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三》中的“读读背背”有这样一组词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色迷人金桂飘香秋菊傲骨果实累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北风呼啸瑞雪纷飞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教学这组词语时,我改变了以往“读———说———背”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开放性理解语言师: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大家读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或文章?能背背或读读吗?生1:我们刚学过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投影:秋菊傲骨)生2:我从课外书中…  相似文献   

19.
问: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读读背背”,要求朗读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请问:汉语拼音字母表的作用是什么?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怎样指导学生读字母表?大写字母的读音能用英语字母的读音代替吗?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在谈:“读读背背”时说:不要求学生多么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关键是让他们把这些东西记下来,这是一个“布云”的过程。布的云越多才能下起雨,如果不去布云,肯定就不会下雨。但到底什么时候下雨,那说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