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个性,绝对相同个性的两个人是不存在的.在一个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就会有多少个性情各异的少年儿童,完全一样的学生是没有的.由于他们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成长道路的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反应、表态也各不相同.成长中的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学生们,让老师操心的事太多、太多.作为当班主任的,只有胸怀广阔、无私奉献,才能让个性各异的孩子们逐步成才.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程理念重在弘扬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说,学生的潜能是气体……你给其多大空间,他们就有多大的体积;学生的个性是晶体……他们各有自己独特而美丽的晶型,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  相似文献   

3.
当教育只是以人对知识的掌握多少来做评价,教育兢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当教育总是固步自封地用一种模式打造人,教育就阻碍了人的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是有日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解放人的思维,解放人的灵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时代是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的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但是放眼作文教学的现实,学生的写作还有多少自主性、真实性和创新性?我们有多少语文老师不自觉地成了扼杀学生写作个性的刽子手?一、扼杀写作自主性写作自主性是形成写作个性的前提。没有写作的自主性,就谈不上写作个性。有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男孩西  相似文献   

5.
南雁 《甘肃教育》2013,(22):27-27
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他们的行为,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而品德又是人个性的核心部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变化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的可塑性都很大。所以,学校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在德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做好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周铁 《湖北教育》2009,(12):37-37
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现代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传授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要求必须将学生看成是一个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生命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行为上注重“四个创新”。  相似文献   

7.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尊重人归根到底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个性既是创造教育的基本追求,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学校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并要使其养成良好的个性。其具体途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磨练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  相似文献   

8.
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所谓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即每个人心理特点的总和。这里蕴藏着国家极端需要的人的力量,为自己谋取幸福的愿望。个性一般包括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个人生活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人。笔者根据本人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个性谈些肤浅认识,供同行参考。一、善于体察,发现学生个性学生个性是多姿多彩的,据笔者调查表明一般可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约占学生总数18%左右,他们智…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的故事 有很多人羡慕教师,因为教师有两个假期,可以避开严寒酷暑,可以背起行囊访名山大川,可是我说,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放过假。有多少个假期,教师在为学生补课,又有多少个假期,教师在接受培训。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人苦恼的是,自从当了教师后,他们的心就再也没有轻松过……以下是几位教师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班级里有的学生爱好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学生为人做事方面很优秀,有的学生顽皮活泼,他们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被尊重。在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现代社会也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气质、兴趣进行了解,再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心灵相通,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1.
作文,向来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尤其能体现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好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能更好地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形成做人的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这是对学生作文的最好期望。但是,随手翻翻案头的学生习作,有多少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有多少能显示生命的亮丽和青春的音符?又有多少是用个性的心血挥洒出的心灵图画?毋庸诲言,不少学生的作文已经不能称之为作文了,简直成了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机械编造的“戏弄”语文老师的“文字游戏”,相当一部分同学…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根本谈不上创新。个性的基础是人性,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因此只有营造和谐的氛围,培育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下笔者从学生观和语文教学过程这两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一、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要正确对待学生,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第一,必须正确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有…  相似文献   

13.
苏淑满 《辽宁教育》2003,(11):41-42
一、引导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意识的萌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因为个性化阅读有利于萌发写作的个性意识。 1.给学生以自由选择读物的空间。当今青少年课外读物自由选择不在于人文图书数量的多少,而在于缺乏自由选择的空间。现状是:学校也好,家长也好,他们的期望不是着眼于孩子的个性发展,而是急功近利地盼望他们上大学或出国深造,盼望出人头地。对他们的自由选择读物予以限制和阻挠。以致他们从小学起就产生这样一种信念:只要功课好,考上好大学就可以了,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14.
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新一轮的课改,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使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呼唤。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尊重他们,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只有理解他们,正视这些差异,才能构建轻松的师生关系;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只有耐心引导,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多种类型的人才;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只有欣赏他们,充分挖掘,才能人尽其才。面对一群充满朝气、个性鲜明的90后新生代,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怎样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教育”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个性”一词被理论界炒得火热,就连中小学生们也常把它挂在嘴边,他们受现代思潮的影响,一直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问其“怎样才算作有个性”,答曰:“课堂上可随便说笑,爱怎么坐就怎么坐;想听课就听,不想听,可以睡觉或做其它事情?作业想做就做,不做也没有关系……”这是笔者对上海市某一中学高二学生调查所得出的结论,这引发了笔者的深思:这就是我们当代学生所追求的“个性”吗?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具有怎样“个性”如的人呢?个性教育是不是就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发展?为此,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谈一谈个人认识。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本意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这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不仅要传授他们知识,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还要多关注他们之间的不同个性,教会他们如何做"真"人,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能自由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进步,自由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几个方面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适时转变角色、态度和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我们而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集体,他们有独特的感情和个性,只有发挥并培养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正确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困难得到帮助:有烦恼得到化解;有成绩得到鼓励;有才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他们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发展,我们才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有个性特美的好学生。下而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个性品质的形成既有先天的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语文老师的言行品质。语文老师的言行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冲击所形成的教育力量,是教科书、道德说教和规章制度无法取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