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郝佳 《记者摇篮》2007,(8):57-58
先是绍兴的《师爷说新闻》、重庆的《雾都夜话》及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又有《武林外传》的全国热播,继民生新闻热之后,一时间,方言节目走俏中国大江南北。2006年,新一轮改版中,辽宁电视台也推出了具有方言电视雏形的《百姓故事会》。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以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推出的《阿六头说新闻》为代表的电视方言类节目的兴起,象一股冲击波,震荡着全国的广播电视界,省级台、地市台相继开设了方言类节目,并迅速掀起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方言热,如今的荧屏是四川话、杭州话、山东话、广东话和湖南话竟相亮相,方言新闻、方言娱乐和方言广告节目纷纷登场,出现了广播电视的方言潮。  相似文献   

3.
徐迅 《视听纵横》2007,(3):61-63
目前,各种方言节目已经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式。可以说,只要打开电视屏幕搜索频道,就能看到不同的方言节目,有新闻类的、综艺类的、还有访谈类的。以浙江省为例,就有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几乎每个在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名列前茅,市场份额也是数一数二。  相似文献   

4.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5.
张昊 《新闻三昧》2006,(1):84-85
纵观近期电视新闻节目,地方电视台方言新闻成为时下亮点。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2004年元旦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开播《阿六头说新闻》后,多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南京电视台《听我韶韶》、无锡台《阿福聊斋》、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绍兴台《师爷说新闻》、苏州《天天山海经》、《苏阿姨谈家常》、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都是此类方言新闻节目,除此之外,四川、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不少城市电视台也都开办了方言新闻节目,而且收视率极高。  相似文献   

6.
肖嵩 《视听界》2015,(2):120-121
方言节目以平民化视角、内容接地气见长,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不少城市台把它作为与央视、省台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手段。2014年,江苏、浙江城市台的不少方言栏目都有不俗表现。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宁波台的《讲大道》、扬州台的《今日生活》,收视率、市场份额在各台自办栏目中均名列前茅。各地方言节目迅猛发展,存在问题也不少,传播面狭窄,过度追求平民化而出现低俗、庸俗的倾向。此外,主持人在风格形成、品牌塑造、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缺陷,使有些方言节目品味不高,收视也不理想。优秀的  相似文献   

7.
方言类栏目如何在日趋激烈和残酷的媒体竞争中生存;方言类栏目的制作人在做好节目的同时,如何营销好自己的栏目;笔者作为厦门卫视《我爱闽南话》栏目的制作人,将新闻学及管理学的知识运用,从客户需求——观众角度出发,为《我爱闽南话》栏目进行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客户群,确定方言类栏目的市场定位,在现代营销理论的指导下为方言类栏目——《我爱闽南话》进行整合营销,并提出"创意整合营销"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在全国的电视新闻界克隆现象严重,中央台有了《焦点访谈》,然后各省各地市也涌现一批“小焦点访谈”,江苏台出了一个《南京零距离》,然后各地出现了不同地方的“零距离”节目。同样我们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阿六头说新闻》后,因为收视率高,表现形式独特,导致各种浙江乃至全国方言说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9.
正方言乃"一方之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语言表现形式。近些年来,一些方言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收视率节节攀升。像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方言节目在百姓中有口皆碑,深受喜爱。由于方言节目收视率的提高,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并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0.
龚小平 《新闻窗》2007,(4):27-28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顶着各种各样的非议,电视方言节目方兴未艾,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学徒》看新派真人秀节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凇 《传媒观察》2007,(3):21-23
多年来,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对西方真人秀节目这一新兴现象的性质、定义、特点做了无数解剖式的分析与概括,并出于实践意义的考虑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论证。媒介传播机构开始关注《老大哥》,《幸存者》等节目开始至今已踏入第7个年头。按照信息时代社会3年一代计算,此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隆起——其一是以美国FOX台《美国偶像》《与明星共舞》等为代表的大至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普及,其二是以《学徒》等为代表的新派商业竞争性真人秀节目。数年中,国内外各类真人秀节目此起彼伏,并在特点上与其它形态的娱乐节目交叉融合,特别是许多拥有大量纪实元素的娱乐演艺节目也被界定为“真人秀”。新时期“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已经模糊,或者说真人秀与娱乐节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界限已经淡化,未来的趋势则很可能是真人秀节目与纯娱乐节目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湖南卫视开播的《爸爸去哪儿》,创造了电视娱乐节目几乎"零差评"的奇迹,2014年紧随其脚步的《爸爸去哪儿2》同样迅速占领了周五晚间的电视荧屏,这与节目制作和整合营销方面的本土化打造密切相关。一档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改造不仅要考虑到制作单位的客观条件,能否迎合受众的主观需求也是重要因素。《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不只在节目本身,也为我国版权引进节目的本土化改造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3.
张洪 《传媒观察》2007,(11):54-55
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逐渐兴起,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电视方言节目较为成功的地区是重庆和杭州。重庆电视台的方言栏目剧《雾都夜话》  相似文献   

14.
现实:强势方言区普通话主持人节目遭到冲击真正引起一场关于方言节目存废争论的,当滥觞于《阿六头说新闻》等一批方言新闻节目。如今的城市电视新闻节目,在粤川吴越等强势方言区,大都是方言新闻节目笑傲江湖,一批方言新闻节目主持人也随之走红,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15.
刘英 《新闻通讯》2011,(6):45-46
早在20世纪20年代,方言开始与传播媒介相结合。进入21世纪,一些地方电视台陆续在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改造。于是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全国迅速升温之后,逐渐影响到新闻传播领域。其中,1994年杭州电视台开办的“阿通伯说新闻”节目.是关于电视方言播报新闻的较早记录。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再次成功推出一档全新的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取得较大成功。  相似文献   

16.
《超级演说家》是我国首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在安徽卫视首播。该节目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主旨的同时也希望让观众感受到说话的魅力和重要性。区别于国内其他真人秀节目,《超级演说家》将节目定位于一档"说"出来的节目。本文通过分析《超级演说家》的节目策划,找出该节目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竹 《现代传播》2005,(2):123-124
近两年 ,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 ,如北京电视台的《第 7日》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 ,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的《杭州佬》 ,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 ,四川电视台的《经济麻辣烫》、《天府食坊》等。方言节目在当地都受到观众的欢迎 ,收视率极高。这些方言节目的主持人或依据节目需要 ,在主持过程中灵活穿插使用方言 ,或完全采用方言主持。如同他们主持的节目一样 ,方言主持人大都成了当地的明星 ,成了受众心中最亲近、最喜爱的人。主持人的方言效应 ,充分体现出方言的魅力。节目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18.
解娜  于惠淑 《新闻世界》2009,(12):87-88
《拉呱》是齐鲁电视台于2005年10月31日开播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凭借内容上的本土化和曲艺化的播报方式,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山东观众的喜爱,而《拉呱》也因此成为齐鲁台的品牌节目。本文主要从节目内容、播出形式以及品牌维护三个方面揭示《拉呱》成功之处,希望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记》:国产“真人秀”节目的成功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计》开播以来,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从类型划分上来看,它更像"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变种"。《变形记》很好的把握了中国观众的兴趣,在"拿来"和"改造"的关系处理上堪称典范。它的成功,给"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梁喜爱 《视听》2016,(7):23-24
面对省级卫视诸多强势娱乐节目的进逼,方言节目作为一种最具本土化和贴近性的节目形态,成为地方电视台最"适销对路"的突围利器。然而当前方言类节目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不高的困境,甚至滑入了低俗化的泥淖。只有以方言为形,文化为神,提升文化品质,方言类节目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