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枇杷花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对枇杷花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枇杷花样品的测定波长、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和显色温度等进行选择,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测定波长504nm,显色时间10—90min,显色剂用量0.60—1.00mL,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用量0.70mL,显色温度30—80℃。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对枇杷花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更彻底,晚钟枇杷花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比早钟要高。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土壤有效磷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显色温度对有效磷含量的影响,参照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在浸提过滤液中加入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后,分别将恒温箱温度调至10、15、20、25、30℃,30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880nm波长下进行比色,测定其吸光值,然后计算有效磷的含量。结果表明:0~20cm和20~40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在显色温度为30℃最大,其次是25℃,但两者差异不大;温度为10、15、20℃时有效磷含量较低,并且与25℃和30℃时的测定值差异较大。显色适宜的温度应该为25~30℃。  相似文献   

3.
测定酱豆中的亚硝酸盐,样品提取的最佳条件是70℃水浴中提取30~40 min .加入2 g活性炭,能有效排除色素和维生素对亚硝酸盐测定造成的干扰.测定时显色剂的加入顺序为:先加入2 mL 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反应5 min后,再加入1 mL的萘乙二胺盐酸溶液,3 min后用蒸馏水定容,摇匀,静置15 min .待显色稳定后,以试剂空白作参比,用1 cm的比色皿在538 nm处用S 22 PC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实验的相关系数 R=0.99678,检出限是0.01447μg/m L .  相似文献   

4.
评述了以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阴离子目视显色剂,内容主要包括显色剂对选择性阴离子的显色属性以及显色属性和显色剂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室温、缓冲液两种pH值、显色时间、显色剂量对食品中铝测定的铬天青-S显色的影响;铝含量和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室温从21℃升高到33℃,吸光度相应增加;pH5.7缓冲液较pH5.5的吸光度轻微增加;加入铬天青-S20分钟后至45分钟内显色稳定;将显色剂量减半后吸光度稍微降低,显色效果改善;铝含量在0.5-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铝含量增至8μg/ml时失去线性关系;方法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对洛南某公司反萃液、晶体母液及终点高铼酸铵产品中的铼进行检测。对萃取及显色过程进行了试验,优化了萃取pH、显色酸度、显色剂及还原剂用量。结果表明:在波长426 nm处,铼在5~30 mg·L-1浓度范围内与其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0.0135C+0.0213,检出限为0.08 mg·L-1,回收率为97.2%~101.9%,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参照土壤磷酸酶的测定方法,研究了2,6-双溴苯醌氯酰亚胺、2.5%的铁氰化钾和0.5%的4-氨基安替吡啉2种显色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天配制的2,6-双溴苯醌氯酰亚胺与配制当天、配制第2天和第3天的2.5%的铁氰化钾和0.5%的4-氨基安替吡啉作显色剂测定的磷酸酶活性差异小,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配制当天、配制第2天和第3天的2.5%的铁氰化钾和0.5%的4-氨基安替吡啉作显色剂测定的磷酸酶活性没有差异;而用配制第2天和第3天的2,6-双溴苯醌氯酰亚胺作显色剂与配制当天的2,6-双溴苯醌氯酰亚胺作显色剂测定的磷酸酶活性差异大,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差异水平。测定磷酸酶活性可以用2.5%的铁氰化钾和0.5%的4-氨基安替吡啉代替2,6-双溴苯醌氯酰亚胺作显色剂。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有机溶剂法提取黑花生中原花青素的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13.0分析软件确定优化提取条件,得到优化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0%,料液比为1:18,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风味鱼的加工工艺参数.通过对盐渍时间、盐渍浓度、卤制时间以及杀菌温度和时间的研究,确定风味鱼块的加工方法为:新鲜鱼切块后,采用4%的食盐在常压下盐渍3.8h或真空下盐渍100min,清洗沥干,再用一定比例的调味液卤制89min,沥干后送入鼓风干燥箱中进行阶段干燥(温度为30℃,干燥30min,升温至50℃干燥30min,最后升至100℃干燥2h),取出冷却后进行真空包装,在115℃-118℃的条件下杀菌20min,得到的软包装风味鱼具有外观好、香味浓郁、耐咀嚼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可作为F^-可见光谱分析显色剂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从分子结构、电子诱导、对阴离子的显色属性和对F^-选择性等方面做了评述。为发展新的F^-光谱分析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罗丹明B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毕节市主要煤产区织金、纳雍、金沙、大方四县十个矿煤矸石中镓的含量。结果显示:煤矸石中镓的含量均高于经济临界30ppm,符合国家工业利用品位要求。其中织金丰河平桥矿区镓含量达到43.5ppm,纳雍宏图矿区为41.4ppm,具有较高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六年来三氮烯类显色剂在光度分析领域的应用新进展,并探讨了该类试剂与金属离子显色体系的特点,参阅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法处理弱酸艳红B染色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反应温度、初始pH值、H2O2和FeSO4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pH值〉H2O2投加量〉FeSO4投加量。而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初始pH值为2.5、30%H2O2投加量为5mL/L、FeSO4投加量为500mg/L、反应时间为90min。在此条件下,废水色度去除率为99.0%,COD去除率为74.2%。  相似文献   

14.
以活性紫为模型染料,讨论了芬顿氧化脱色过程中散射和染料中间体对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参数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脱色体系的残留色度是由游离染料、两种中间体及散射四部分组成.若采用传统的测定反应速率常数和脱色率的方法,散射及中间产物的存在将导致较大的系统误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总残留色度中区分出散射及中间产物所占比例后,所得脱色率和反应速率常数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镉试剂是光度法测定镉、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的优良显色剂,为了改善其分析性能,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改造,将其分子中的强吸电子基-NO2换成强给电子基-N(CH3)2,合成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p-N,N-二甲基氨基苯基)-3-(p-苯基偶氮苯)三氮烯,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提取茶叶中的槲皮素,优化了提取溶剂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固液比,并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色谱条件为V(乙腈)∶V(0.2%磷酸溶液)=30∶7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测定结果表明:普洱熟茶中槲皮素质量分数最高,为0.143 8 mg/g,普洱生茶次之,两种绿茶的质量分数最低,方法精密度在2.5%~4.7%之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家用LPG;燃气炉系统进行LPG+DME混合燃料的燃烧有效热量测试。其结果表明,DME掺混比例受气候条件影响,综合技术、经济性考虑,DME掺混的适宜比例为20%;含20%DME的LPG+DiME混合燃料在环境温度为20~25℃、30~35℃的有效热值分别是纯LPG燃料的91.05%、92.12%;DME的汽化可增强c5组分的汽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钛铁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铁的方法,探讨了方法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钛铁试剂为显色剂,可于560nm处测定土壤中铁的含量,铁含量在0-3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89x,相关系数1=0.998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K560=5.12×10^4L·mol^-1·cm^-1。该方法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此法用于土壤中铁的测定,结果与磺基水杨酸法相符。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5.6%~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34%-0.53%(n=6)。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热激对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表达的影响,对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植株进行39℃热激5 min后提取其RNA,应用RT-PCR技术对热激因子AtHsfA1a的RNA进行逆转录和扩增,并对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热激和常温下表达量均比野生型高;而且野生型拟南芥和过量表达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的AtHsfA1a在39℃热激下的表达量比25℃常温下的高,说明AtHsfA1a的表达受热激诱导,结果可为研究拟南芥热激因子AtHsfA1a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朱蕾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2):115-117
以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通过乙酸和正己醇的酯化反应合成了乙酸正己酯,并对影响酯化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乙酸为0.1 mol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0.3 g,带水剂为15 mL,在温度为110~130℃下,反应30 min,酯化率可达99.6%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