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奥塔认为,进入后现代社会以后,由于受技术理性的影响,知识的性质和传播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在后现代社会,知识将被信息化、商品化并与权力结合.随着后现代时代知识性质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合法性、目的、受教育者、教育内容、职能、"学术自治"、教师地位都将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后现代知识型,后现代知识型渗透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建构存在着研究缺陷化、来源本位化及定性化的问题,而当代中国处在与后现代社会的交汇点上。后现代社会的性质给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发展带来了启发,厘清后现代的渊源与知识型的概念,以后现代知识型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文化性与价值性、在知识增长方式上注重批判性和综合性为借鉴,在当代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建构中以文化逻辑体现课程内容的本土性、以综合逻辑体现课程内容的批判性、以价值逻辑体现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助力中国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发展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3.
法国当代哲学家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一书中,把对"元叙事"的怀疑定义为"后现代",并凭借语用学对现代性科学知识进行了解构式剖析,认为在西方发达的后工业社会,知识的性质和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知识的信息化、商品化、权力化、多元化与异质性等带来了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利奥塔的后现代知识观对高校教师评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在认识师生角色冲突、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的多元评价体系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文学研究也不可避免要处于后现代语境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显学的莎士比亚研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后现代化。文章试图以"经典"问题为切入点,对后现代语境下的莎士比亚研究的范畴和方法进行概论式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哈维基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方法论,在现代空间维度下展开后现代地理学想像,通过透视"灵活积累"体制和新一轮"时空压缩"下的后现代——一种"历史—地理状况",剖析后现代转向根源,阐释后现代化了的经济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哈维从文化后现代到地理学后现代的转向,为探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空间正义等空间话题拓宽了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后现代建构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心理学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过分依赖实证主义及过分追求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后现代思潮根本特征是多元化和差异性,其对心理学研究的冲击难以抗拒。现代。理学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后现代社会思潮的发展为一。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是一个多义"能指"。人们大致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后现代"一词:美学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历史分期/后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后现代批判理论。1980年代中国开始接受后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批判理论,19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后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后现代"在中国的意义是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已逐渐丧失其反抗性,后现代社会也初露弊端,但作为思维方式的后现代批判理论却可以给予我们一种方法的启迪,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生产出一种反思型的话语。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道德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关系、教育研究等五方面对后现代道德教育观的基本主张作了概述,对科学理解和正确对待后现代道德教育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浓重的道德韵味。其对后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重建的逻辑及其道德后果之独辟蹊径的推究,是道德教育研究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理论参照。差异性道德观、情境性道德观、道德教学的小型叙事观、"自我—他者"的师生关系观,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之于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之最直接、最富借鉴价值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后现代时代,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最先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国家,其教育行政的改革与发展也更多地反映了从"现代教育行政"向"后现代教育行政"的范式转换。教育行政制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管理权力的分配模式,美、澳的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更加强调"集中控制、分权管理和民主参与",当代美、澳教育行政制度的权力分配就反映了后现代"服务型教育行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托克维尔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是他却理性地认为贵族制必然衰落,民主社会必然到来,民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于是,托克维尔分析了贵族式自由的特征、价值、弊端以及民主的本质。他相信在一个民主的时代,自由不可能建立在贵族政治体制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他特别感兴趣的是如何避免民主专制主义,以及如何避免以民主的名义破坏自由。因此,托克维尔期望即将到来的社会不仅是一个民主的社会,而且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民主和自由的结合会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无论是认识的活动还是改造的活动,都是一种活动即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换句话说,自由总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由是有限的自由。自由中的受动性主要表现为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自然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它还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可利用性和基础性。在考察人的自由时必须考察到自由的受动性,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何谓自由,唯心主义者和旧唯物主义者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文化产业与超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是当代西方一个复杂的现实话题。在所谓“后现代性”、后现代社会的在众传媒及艺术的品格特征等问题上,鲍德里亚、凡蒂莫等后现代作家提出过重要的见解,这对我们解读西方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语境中的《庄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化语境,赋予我们重新审视经典的视界,在后现代语境中理解《庄子》,可以发现《庄子》在反对崇高、解构神话、以边缘立场反对中心强势话语的统治等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有相通之处,《庄子》和后现代主义代表了原始天真对抗模式化世界,以人类精神解放为其终极目的的一种追求,它通向人类精神领域的一种更为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皮男人》是由美国著名后现代派小说家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Edgar Lawrence Doctorow)所作,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派小说。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模糊化处理、情节结构的拼贴零乱以及叙事视角的转换三个方面对《皮男人》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进行分析解剖。  相似文献   

16.
张涛 《培训与研究》2002,19(6):38-41
政治自由是与法治相伴而生的观念与实践,是法治社会所展现出来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自由在政治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准确把握政治自由的科学含义,积极寻求政治自由的法治保障。将会促使公民的政治权利真正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的力作——《消费社会》为后现代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后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并提出了“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笔者试从其消费社会观来分析当代人们消费行为背后所隐匿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自由史,过去一切阶级社会都没有真正实现自由。阶级的对立与"自由人的联合体"存在逻辑上的悖论。追求自由就必须消灭阶级,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就是消灭私有财产的没有阶级对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来描述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论域。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状况的内在关联,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之本质区别和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价值理想在于实现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并且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娜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24-126
主要从后现代的宏大叙述的消亡,消费社会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普宁》。小说以断裂富于变化的语言,讲述了俄国普通流亡知识分子普宁在物质至上的后现代消费社会里的漂泊人生,反映了后现代社会身心俱疲的人们似乎彻底迷失了方向,任凭命运的车轮把人们载向未知的旅程,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了怀疑、悲观和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