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哪一份教育刊物能像《宣武教育》那样大量、及时、充分地宣传、报道宣武区的教育教学情况了,没有哪一份教育刊物能像《宣武教育》那样让那么多宣武区的教师感到亲切自然了,《宣武教育》对于我来说如同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出版刊物琳琅满目。然而,在众多刊物之中,我独爱散发着清新气息、载满知书达理情怀的《教育艺术》。因为在我的工作、生活中,《教育艺术》给了我智慧,传了我知识,教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正是因为有了《教育艺术》的帮助,才造就了我的今天。总而言之,我与《教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我要真诚地说一声:多谢了,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Hello,朋友,whoareyou?”“我嘛,你猜猜.”“你是一位中学生!”“你说的话不是等于没说嘛.我要不是中学生能认识你吗?你可真幽默!”“我一向是以幽默生动而著称的,朋友,别卖关子了,快说说你吧!”“我是你的忠实读者,我的名字叫王玲,是桂英中学一名优秀的学生.”“那么,你是怎样认识我的?”“两年前我就认识了你,那是刚进入中学时,我们的数学老师刘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你.”“当今时代,好书如云,你为何就选择了我呢?”“你不知道,我一向相信老师们的眼光,不过,现在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最明智的选择.”“你终于说了句让我欣慰的话,我得问问你.…  相似文献   

4.
蒋凤 《宣武教育》2004,(1):34-34
作为宣武教育的编委,我鼓励教师们在《宣武教育》上发表文章,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写出来,对发表文章的老师,我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表扬和鼓励,这样就更大的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令我很感动的一件事是,我区131中学的魏淑兰老师,  相似文献   

5.
叶丽嫦 《师道》2005,(12):63-63
《师道》是我读师范时十分爱看的一本杂志,我从她的身上吸取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今年学校应刘博士的推荐,给我们每人订了一份《师道》,我心中暗暗叫好。  相似文献   

6.
甜蜜的回忆     
认识《宣武教育》编辑部的老师们,要从刚到十五中工作时说起,那时的编辑部里办着一报两刊,我的同事乔老师在交接工作时说“每月都要写校园信息然后送到编辑部去。”这样,除了教学任务外,写信息,尤其是给《教育信息报》写信息一度是我课余工  相似文献   

7.
周正旺 《师道》2013,(7):116-116
从我担任教育杂志编辑以来.有几分教育刊物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其中《师道》是尤其让我喜爱的杂志。  相似文献   

8.
良师益友     
《小学教学研究》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和多年来的真实感受。同事一起议论这样一个话题:就你读过的教育刊物,你认为哪种最好?我脱口而出:“江西的《小学教学研究》最好!”理由是:她具有独特的“三性”。  相似文献   

9.
范善成 《湖南教育》2005,(10):46-46
我从18岁开始,先后在大队小学、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那时的教师除了人手一本《红旗》杂志和一套“毛选”,没有任何教学辅导资料,教学中遇到困难只好“霸蛮”,当时多么希望有一本教育杂志啊!“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恢复出版的《湖南教育》,才第一次知道教学还有这么多诀窍。因为有了《湖南教育》这个教师,这本教材,总算摸到了教育的门,我被聘请担任当时公社一百多号教师的辅导老师。然后凭借着一叠《湖南教育》去参加高考,“小学生的底子,高中生的牌子”的我居然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县中学继续教书,继续读《湖南教育》。从接触…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学研究》是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传递教学信息、交流教学经验、指导我们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选资料。我连续订阅已十多年了,以前我只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浏览,文章没少看,收获甚微。后来我潜心研究了几篇,才发现了刊中的“新大陆”——每篇文章都有可取之处。为此,我想借本刊一角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14日至18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召开,有40多家刊物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赵德强、荆世华、赵翰章、刘明、涂乃登等部分刊物界前辈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交流办刊经验;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改善对策;讨论今后一年各理  相似文献   

12.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与《当代教育科学》初次相识是在1999年秋(那时它叫《山东教育科研》),那时我刚从五莲县最偏僻的杜家沟初中调到城郊的一所农村中学。此前尽管已参加工作11年,但却从没有见过读过山东省最权威的大型教育科研刊物———《山东教育科研》,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地处穷山沟,经费特别紧张,个人掏钱购买又力不从心,加之交通不便,所以一来学校没钱订,二来即便订了邮局也很难及时发到学校,因此那所学校的老师能读到这份科研刊物的人是寥寥无几。照实说来,我现在已很难描述我初次拜读它时的心情,只记得我当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要是1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就…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非常喜欢贵刊的“前沿”栏目,它向读者介绍了目前国内较为重要的教育研究书籍以及最新的国际教育讯息,使我在做教育课题或查询教育方面的资料时,有了更好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灵爱 《福建教育》2005,(12A):11-11
一本优秀的教育刊物,不仅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还要融可读性和人文性于指导性之中,做到雅俗共赏。改版后的《福建教育》就有这份魅力,不仅装帧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栏目设置和亲和的风格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慧心”栏目里的文章。如果一个作品能给人带来某些思考,使人受到某方面的启迪.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好作品。我觉得“卷首”文章就堪称好作品,也是我每期阅读的首选。文章虽小.却异彩纷呈.荡涤人的心灵。每次读完.感觉就像品一口清茶.满嘴余香。  相似文献   

16.
意外收获     
代红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1
我和《上海教育》的“情结”还得从前年说起。 妻子在一所中学的收发室工作,专门负责报刊杂志的接收和发送,所以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报纸和刊物让我“饱眼福”。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而我和《上海教育》却是“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浏览时常常被我搁在一边不予理会。有一次,星期天,天下着蒙蒙细雨,闲来无事的我躺在床上把送来的报刊一一过目,看完后便随手把一旁的《上海教育》拿起来翻看,以便再消磨一下时间。翻着翻着,我眼睛突然一亮,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我连忙翻身起来细细地“品味”起来。看完后,我惊喜万分,连忙告诉妻子说:“过去不注意《上海教育》,今天一读原来这是一本极好的刊物。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我是一名从事教育装备基层工作的新兵,忠实的学习者。我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成为教育技术装备领域最具权威的刊物,愿意在我们具体的实践中汲取刊物更多的营养,引领教育装备事业长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宣武教育》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教育刊物。之所以说它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文字原因在于它的鲜明特色:贴近教师、贴近学校、贴近时代,真可谓是教师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9.
读者心声     
与《教育科学论坛》相识,源于一位同事的推荐;热爱它,缘于杂志全方位的高品质。一份刊物,特别是教育类刊物要得到读者的青睐,我想最重要的是靠它本身隐含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读者心声     
与《教育科学论坛》相识,源于一位同事的推荐;热爱它,缘于杂志全方位的高品质。一份刊物,特别是教育类刊物要得到读者的青睐,我想最重要的是靠它本身隐含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