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格拉底“助产术”在西方教育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今天其现代教育教学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助产术”所蕴含的教育教学思想:平等的师生关系、主体性的凸显、践行启发式、教育教学生活化与苏格拉底的独立人格和知识观肾密相连。“助产术”在现代教学中的有为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观和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然而在中国教育实践中,这种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教学方法却遭遇难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苏格拉底教学法是由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教育方法,他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教育特点是不以告诉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为目的,反而通过讨论对话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出正确的答案。目前,众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改革英语教育,笔者通过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苏格拉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此次教案试验结合苏格拉底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课程上主要以学生的讨论与回答为主,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教师以讽刺为武器,在使学生认识真理以前,首先创设矛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再与学生进行探讨,通过频频发问,刺激诱导,让他们自觉地探求真理。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相结合,借助各种教学传媒和教育技术,将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把握公共教育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教育知识,在此泛指教师获得的关于教育的认识、体验和行为能力。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展开过程内蕴着一定的教育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类关于教育实践的知识也渐渐由朦胧走向具体,由言传身教走向文字记载。中国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早就有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苏格拉底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将打被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思维训练的现状.教师借助苏格拉底式提问,经过示范性展示,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助于将单向教学过程变成交互式教学过程,将知识内化成素质、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  相似文献   

6.
每一种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坚持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源于孔子和苏格拉底。随着教育的历史演进,其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它们的共同要求是学习具有适当的知识准备基础,具有主动接纳加工的心理倾向,教育具有导而弗抑的能力和素质。为此,教师和学生,以及教育领导和管理,必须着重树立与启发式教学观相应的学生主体观、学习过程观和学会目的观。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的人文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气节和思维方式。人文教育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曾经达到过辉煌,西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人文教育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晖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1):52-61,187-188
《普罗塔戈拉》记叙了年轻的苏格拉底初始登上公共教育舞台,通过挑战普罗塔戈拉从而宣称一种新的教育方案的故事。澄清普罗塔戈拉与苏格拉底的教育之争,可以进一步探究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背景与发端。普罗塔戈拉对德性教育进行世俗化的改造,他用"技艺知识"取代了内在的德性,用修辞术和法律取代了统治的智慧和正义。苏格拉底试图重建人们对内在德性的追求,他的教育建立在"整全知识"和"美德即知识"的假设上,他一方面为公民塑造了有利于"节制"的"知识神话",另一方面鼓励智慧者"勇敢"地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教育是通过"整全知识"统合"节制"与"勇敢"的教育,他提醒人是追求美好的动物,但人必须节制而勇敢地忍受着追求美好过程中注定的艰难与失败。  相似文献   

10.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经典。这一训示对于当下教育的启示在于:知识是承载美德的基本元素,知识教学必须与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和增进学生的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德知并进、和谐发展、德性完满。真正具有伟大力量的知识是兼具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知识,真正优质的教学是内外价值兼具的教学。重温“知识即美德”,就是要重视知识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自我认识,是对绝对道德观念的探索,而不是对我们周围现实世界的认识,人不能认识自然,只有认识自己,但人要掌握自己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并非易事,应在外界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苏格拉底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获得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发展学生认识能力。苏格拉底的这种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或“苏格拉底法”,它是现代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方法引入英美法的教学而形成案例教学法,是与英美法系的特质、诉讼方式以及法学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中国法属于成文法,法条背后隐含了法学理论,法学教育仍须以制定法的注释为核心任务,并支撑法学专业教育。在法学教育中引入苏格拉底方法的路径,其实质就是法律文本的解读方法。为此,应借助于诸如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社会对话,使苏格拉底方法在法学教育中不致于堕落成单一的“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隐喻,苏格拉底把他独创的教育方法叫做“助产术”,即在谈话、辩论过程中,通过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等几个步骤,让受教育者从具体的事例去思索最一般的原则,从而获得知识,感悟做人的道理。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实践有多方面的启示价值:教育活动需要准确地设置目标;教育必须质疑、挑战传统知识;教育要激发求知欲;知识必须自我认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隐喻,苏格拉底把他独创的教育方法叫做“助产术”,即在谈话、辩论过程中,通过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等几个步骤,让受教育者从具体的事例去思索最一般的原则,从而获得知识,感悟做人的道理。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实践有多方面的启示价值:教育活动需要准确地设置目标;教育必须质疑、挑战传统知识;教育要激发求知欲;知识必须自我认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邱兰君 《广西教育》2013,(26):20-21
苏格拉底一生致力于探索伦理哲学和公众教育,“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知识即美德”观蕴涵着去私存理、智中存美、德行可教等伦理哲学,不失为别具一格的美育方法,与学生美德的系统培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在“知识即美德”视域中探讨学生美德的建构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结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学中心。这种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师生缺乏交往与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找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公无前469年生于雅典。他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苏格拉底认为,“德行即知识”,而知识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因此,他一生都在帮助青年获取知识。他有许多弟子,最著名的是历史学家色诺芬和哲学家柏拉图。为了帮助他们获得知识,使其能言善辩,苏格拉底常用所谓产婆术。苏格拉底说,他一无所知,但他能帮助别人获取知识,就象他的母亲是一个产婆,虽年老不能生育,却能帮助别人生孩子一样。苏格拉底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而且是师生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导青年时,发现其错误,不是直接指出来,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我国高校不断进行着科学知识教育之时,其实还在进行了最高尚的教育——德育教育.在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雅典式”教学的过程中,汲取苏格拉底的讨论武的教学方式,能极大的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对于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岚霞 《上海教育》2007,(7A):42-44
苏格拉底将一生绝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教育青年的实践,坚信通过教育能够训练出大批具有聪颖智慧、美好道德的人才去治理国家,倡导“认识你自己”的理性命题。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美德,使人达到至善,因而提出了“知德合一”的道德教育模式,力图通过教育使雅典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知识和美德。 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精神助产术”倡导问答式谈话教学法,至今对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