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你…  相似文献   

3.
一次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与学生交流“童眼看三国”,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烈。当老师又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时,全班学生陷入了思考,老师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学生蒋某某,“请你来回答。”这位学生用“中音”,正确但有些“执拗”地回答了这个其他同学都没有答上来的问题。老师赞许道:“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要积极举手发言啊!”  相似文献   

4.
一次,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出示了一幅图,图上有7只小鸡,左边3只,右边4只,请小朋友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上课前,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告诉这个青年教师:“你上课时,要专门找那些手举得高高的学生,因为他们回答问题很完整,很完美。”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他美美地想:这么多老师听课,我一定要好好表现,说不定会得到校长和老师的表扬。所以,他站起来,说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我看了图后,列出的算式是7-3-4=0。”这个年青教师一下子愣住了,  相似文献   

5.
老师亲切地问秋秋:“秋秋,昨天是你生日,请你讲讲你是怎样过生日的好吗?”秋秋顿时活跃起来,回答说:“我吃了好多好多蛋糕,还点了六只蜡烛。”老师接着说:“小朋友过生日时,爸爸妈妈要给你们买大蛋糕,今天,要请小朋友画生日蛋糕,你们想一想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老师的话音一落,就有好多个小朋友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了三位小朋友到黑板前面来画蛋糕。蒋小飞画了一个有花边的蛋糕,蛋糕旁边还有一把叉子和一把刀子。小海画了一个圆形蛋糕,还画了五支蜡烛,蜡烛头上画了光环,表示在燃烧,他指着画说道:“我五岁,点五支蜡烛。”小松在  相似文献   

6.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日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管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以后要勇于回答问题.教师告诉他,如果不会,举左手;会,就举右手,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老师提问时,这名学生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再后来,他终于举起右手了.这位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7.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8.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每次到班级里听课,总能听到老师诸如此类的话:“我请坐得好的小朋友回答!”每次老师说完这样的话,孩子们立刻把小腰挺得直直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眼神迫切地望着老师,有些性急的孩子还忍不住地边举手边喊:“老师,我、我!”老师往往在巡视一周后,点名让一位幼儿起来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11.
任宏 《幼儿教育》2003,(9):36-36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述故事《多多贪多》。在活动前,我把配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图片上是妈妈和宝宝,有的说是老师和小朋友,有的孩子发现了图片上的气球是每人一个……本来计划是由我讲述,孩子们回答我的提问来进行这个语言活动的,可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我改变了主意。我对他们说:“请你观察图片上有什么?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讲开了。  相似文献   

12.
借东西     
赵珊珊 《早期教育》2001,(13):40-40
飙飙是个胆小甚至有点自卑的孩子。有一天,我想请小朋友帮我到隔壁班上去借书,许多小朋友举了手,飙飙也举起了手,以往每当此时,我肯定会叫能干的小朋友去借.今天,我特地请飙飙去借。不一会儿,飙飙就把书借过来了,我很高兴地说了声:“谢谢你。”飙飙也十分爽快地说:“不用谢。”以后,我总是有意识地安排像飙飙一样胆小、能力较弱的孩子帮我到隔壁班上或其他班上去借东西,并要求谁借来的谁负责还。这样做一方面提供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孩子有借有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悄悄答     
班上的孩子大多活泼开朗,但也有腼腆、内向的。上课时,他们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我很想请他们回答问题,又怕他们回答不出,伤了自尊心。下课了,我到几位小朋友身旁,把上课的问题再问一遍,没想到他们基本答出来了。我高兴地说:“以后,王老师请你回答问题时,你就悄悄地告诉  相似文献   

14.
唱“双簧”     
一次,我请小朋友上“小舞台”讲故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举起来跃跃欲试,而中途转来的阳阳小朋友却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只顾低头掰自己的手指。他是班上比较淘气的孩子,自由散漫、不受约束,可能平日里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变得乖僻,对一般事物  相似文献   

15.
陆虹 《贵州教育》2009,(22):14-15
个案一 我高兴不起来 行为特征:遥遥小朋友变成老师的影子了,总是在老师旁看着老师做这做那,仿佛对喜欢的游戏、室外活动失去了兴趣。老师问他:遥遥你怎么不去和大家一起玩?回答说:“不好玩,我高兴不起来”。遥遥最近像换了一个人,对谁都有意见,“你有病呀”常挂在嘴上。多多小朋友活动中用英语回答提问,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师道》2004,(2):27-27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刻     
●谁最丑 某天,老师一进教室就问说:谁觉得自己是班上最丑的?请站起来。一会儿,有个班上最聪明的同学站了起来。老师就问:你觉得你是班上最丑的吗?这位学生回答:不!老师,我只是不忍心你一个人站在那……  相似文献   

18.
老师叫同学们用“发现”和“发明”造一个句子,许多同学不会造。过了一会儿,小华把手举了起来,老师请他站起来:“请小华回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础教育》2005,(5):24-24
教育事例:班里有个叫米盈余的学生,这个小姑娘腼腆、胆小。老师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总是低着头,脸涨得像块红布,说话的声音都打颤。一次开家长会,同学们要演出,霍老师有意锻炼这个小姑娘的意志,于是就提议让米盈余担任一个角色,演“小白兔”,米盈余的第一反应是“不行,我不敢”。“试试吧,老师相信你准行,”霍老师抚摸着小米的肩膀亲切地鼓励她,“大家帮助你多排练几遍,好不好?”最后演出成功了。从此,米盈余变得大胆、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休闲广场     
本班笑料孙森/青岛一我班语文老师提问有个习惯,就是总爱叫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可这次,老师却偏偏叫了一个举手很高的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我不知道。”“不知道你举手于什么?”“我以为举了手您就不会叫我了。”二数学老师讲完课后对同学们说:“本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没有反应。‘’这堂课内容既多又深,不好理解,希同学们大胆提出问题来。”这时,有个男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老师,能不能把课重新再讲一遍。”三今日大扫除。卫生班长为使同学们尽快分配到任务,而不致于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