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十者可以衣帛”辨贾文丰《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  相似文献   

2.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配套的《教师用书》参考译文将“五十者”、“七十者”注为“五十岁的人”、“七十岁的人”。植桑衣帛,养畜食肉,其周期不会等五十、七十年。故“五十者”当为养桑五十株。“七十者”当为养畜七十只。  相似文献   

3.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与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配套的《教师用书》参考译文将“五十者”、“七十者”注为“五十岁的人”、“七十岁的人”。植桑衣帛,养畜食肉,其周期不会等五十、七十年,故“五十者”当为养桑五十株,“七十者”当为养畜七十只。桑五十株、畜七十只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满足持续发展之消费要求了。《寡人之于国也》注释辨疑@李国栋$四川成都郫县一中  相似文献   

4.
读《“倚马”的人是谁?》(《语文月刊》2012年第9期),大为惊诧。该文作者将众多方家认同的断句“唤袁倚马前,令作”弃于一旁,重新标点为“唤袁,倚马前令作”,进而提出“倚马”者是桓温的观点。这般自信,不知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5.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新作文杂志社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作文‘文学茶座’专题讲座”,以此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为了能让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杂志社特邀山西大学文学院王春林副教授作了《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专题讲座。永远的“民族魂”@聂闻  相似文献   

6.
《论语·述而》文中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对孔子“五十以学易”,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否定孔子“五十以学易”。台湾钱穆先生于其《论十翼非孔子作》一文中说:“《论语》无孔子学易事,只有‘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条.据《鲁论》‘易’字当作‘亦’。古人四十为强仕之年,孔子仕鲁为司寇将近五十,他在未仕以前说,再能加我数年;学到五十岁,再出做事,也可以没有大过失了,这本是很明白的话。《古论》上妄错一易字,便附会到‘五十以学《易》’等等说话。”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醉翁亭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中,弈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众宾欢也。”人教版新初中《语》第五册对“射中”作了这样的注释:“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见133页)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句译为“投壶的投中了”。(见150页)我认为注释、译均不妥,注释没有解释“射”的含义,而译误把“射覆”与“投壶”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初期,冯雪峰同志以一位天真纯朴的少年歌手的姿态登上文坛;五十多年后,他写了寓言《锦鸡与麻雀》绝笔之作,离开了人世。在这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他只在“湖畔”和“灵山”两个时期写了七十多首诗。除此而外,他用了较多的精力从事翻译、文艺批评、创作小说、电影,散文、寓言等,还做过长期的功德无量的出版工作。他在文学上或文字上留下的业迹,已经令人吃惊了。但是,对于他来说,这似乎仍然是居第二位的事情。最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畜”的注释为:“畜养,音xu。”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这句话译为:“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吃肉食了。”而高教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却把这句话译为:“对鸡猪狗等家畜,不要在它繁殖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文言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入文中“异乎王子者之撰”一句的“撰”字,课文注为:“撰,具,才能,指为政的才能。”这个说法来源于魏何晏的《论诗集解》,他在注中引用西汉孔安国的《论语训解》的解释:“撰,具也,为政之具。”宋代邢员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他在其《论语注疏})中说:“撰者,撰具也。未敢言其志,先对此辞言已之所志异乎三号者所陈为政之具也。”对于孔、何这个训释,历代聚讼纷法,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注中仍在沿袭孔、河之说:“撰,才具(才干),指从事…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杰出代表。冯梦龙明确地提出了“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著书目的,表达了他“以欲反理”的观点。凌蒙初认为冯氏“三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继而编写了“二拍”。他们把唐宋的空灵高雅的士大夫文学转向充实浅俗的市民文学。在“三言”、“二拍”中,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篇幅,这部分作品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新兴的妇女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段文字出自《论语·为政》。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了此段文字,并在课文下方的脚注处做了注释。笔者认为,对“天命”的解释欠妥,不符合孔子的本意,也不符合自子思以来儒家关于“天命”的注释传统。  相似文献   

13.
而立     
人们习惯地把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这要追溯到孔子的《论语》,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14.
新高中《语文》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七十者衣帛食肉”一句 ,有人认为此句中的“七十”应理解为“十中分之七”句意才通顺。乍一看确实有些道理 ,其实不然。且看《孟子·尽心上》中的一段话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 ,制其田里 ,教之树、畜 ,导其妻子 ,使其养老。五十非帛不暖 ,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 ,谓之冻馁。文王之民 ,无冻馁之老者 ,此之谓也。”由上文可以看出 ,古人的看法是 :五十岁 ,没有丝绵便穿不暖 ;七十岁 ,没有肉食便吃不饱。孟子主张行王道制民产 ,申孝悌之义。这与《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恰恰一致 :“五亩之宅……七十者…  相似文献   

15.
用“铤而走险”而不用“挺而走险”《现汉》:“[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大词典》分条释义,“挺而走险”条注明“挺,本作‘铤’”。《辞海》“铤而走险”条,注明“铤,亦作挺”。词频统计:铤而走险180,挺而走险0。《说文》:“铤,铜铁朴也。”《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急走貌。”洪亮吉《左传诂》:“按此字当从手廷;高诱《吕览》注:‘犹动也。’盖云动而走险耳。”“铤而走险”通用性强,宜作为规范形式。用“透彻”而不用“透澈”《现汉》:“[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  相似文献   

16.
陈洪茂 《语文知识》2006,(12):22-22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也称堞、女垣、埤蚬、睥睨,如李贺《石城晓》:“月落大堤上。女垣楼乌起。”《说文》:“堞,城上女垣也。”《水经注·毂水》:“城上西面列观。五十步一睥睨。”傅若金《登岳阳楼》:“阑干映水迥。埤垸与云连。”  相似文献   

17.
“阿房宫”是秦代的著名宫殿。其“阿房”二字,《康熙字典》、《集韵》、《韵会》和《正韵》,分别切以“于何”、“蒲光”;《辞海》(修订本)“阿房宫”条因之,注音“ēpáng”是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阿房宫赋》的题注未标音读,“教参”之属又纷纭杂出,教学难免失误。“阿房”命义何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按,此说不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段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之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相似文献   

18.
说“作”话“做”周希文“作”与“做”用法有什么异同呢?现在就这一问题作个简略分辨。“作”,《说文》释为“作,起也;从人从乍。”形声字,本义为起身,引申义有开始、兴起,又引申为工作、制造、从事各种活动。“做”,据《正字通》说:“做,俗作字。”于是,“作...  相似文献   

19.
人生的认识历程有某种阶段性。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概括为:“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瑜矩”。但孔子说的是自己的人生认识历程和思想境界的几次飞跃,并非天下所有人。将圣人的标准套用于普通人,必然产生许多苦恼和错觉。因为大多数人不仅“三十未立”,甚至一辈子也“未立”,更谈不上“从心所欲,不瑜矩”。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才能既以圣人为楷模,终生孜孜以求,又不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笔者最近遇到两个教育界同仁,他们都年过“不惑”,但又声称如今是“④十而惑…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三册《李愬雪夜入蔡州》二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宪宗元和十二年》。课本于“相望”下无注。而教参将“相望”列入词语表,参考译文作“冻死的人马互相能望见”,与文中的描写牴忤。先看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