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粘贴”(zhantie)一词易被误读为“niantie”,或是受“粘”(nian)字的高活跃度影响。表达“胶水或糨糊之类物质所具有的黏糊性质”的异体字“粘”和“黏”,经2003年《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整理,已淘汰“粘”字,只使用“黏”字。但社会使用习惯倾向于前者,要改变人们的这种使用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做好辨析工作,汉字输入软件也应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2.
说"黏"和"粘"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黏"、粘"以音别义实行分立,是一件好事.但因为留了一个"粘"字读nián同"黏"的尾巴,以致语用中两字发生牵混,时下"黏附"等复合词之第一语素作"黏"即属误用,换为读zhān、作动词用的"粘"字才对.  相似文献   

3.
王丹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6):44-45,58
从概念上来说,"六书"中的每种汉字结构的归类都是明确的,但就一个汉字来说,究竟属于哪种构字法,有时却不易确定.所以,诸多学者倾向于"三书说",将象形、指事归为一类,但这只是在回避问题.其实,象形、指事有明显的区别,存在于带指事性质的象形字与指事字之间.  相似文献   

4.
说"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平 《现代语文》2007,(2):103-103
在《新华词典》中,"奴"被解释为"受剥削、压迫和役使且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是一种对人的贱称.然而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盛行,"奴"逐渐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卡奴:最早源于台湾,台湾地区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称为"卡奴".  相似文献   

5.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6.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á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7.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8.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9.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10.
粘与黏     
<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暑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á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ān)"的概念时,使用"粘"字,如:粘贴等。  相似文献   

11.
经初步检索,在我国会计界专用的会计词语中,涉及到金、木、水、火、土五个字的会计词语有七百一十个,其中:“金”字对中国会计词语的贡献就有一百一十七个,“木”字对中国会计词语的贡献就有二百三十二个,“水”字对中国会计词语的贡献就有二百三十九个,“火”字对中国会计词语的贡献就有二十四个,“土”字对中国会计词语的贡献就有九十八个。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的"才"字是一个有着复杂用法的副词."才"字句有典型的语义预设, "才"字本身也可触发非典型的语义预设,随着"才"字位置的变化(或前或后),所触发的非典型的语义预设可分为两类:一是用来表示主观大量;二是用来表示主观小量.  相似文献   

13.
"乎"字是<马氏文通>介字卷和助字卷论述最为详尽虚字之一.介字"乎"有表比较、介引转词、表示受动等功能,助字"乎"既可助句,也可助字.对"乎"的研究是<文通>虚词研究的一个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4.
说"才"     
汉字中的"才"字构字本义尚无定论.本文分析"才"字字形,把它与相关字如"余"、"舍" 等相比较,认为"才"是"材"的初文,"材"是"才"的后起乳化字;"才"本表示房屋的一种支架.  相似文献   

15.
《甘肃教育》2012,(5):47
避讳字是指古人为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字的一种书写行为。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用同义字或近义字代替。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至今。第二,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  相似文献   

16.
粘与黏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3月25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联合通知》中恢复使用"黏(ni偄n)"字,在表达"黏"的概念时,恢复使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度系数、黏性等;在表达"粘(zh仭n)"的概念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的"好不好"实际上有三个,以下分别记为"好不好1""好不好2"和"好不好3". "好不好1"在句中做谓语,它所在的小句表示征求对方意见,例如: ①你说这样做好不好啊? 例句中表示说话人向听话人征求对所做(或者打算做)事情的意见或者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朱凤玉 《家教指南》2006,(6):168-172
敦煌写本《正名要录》是当时(唐代)规范文字书写和使用的一本"字样书".本文着重介绍了《正名要录》中的"音同义别"字和"‘连文释义'训诂方式",在论述的过程中简要介绍和对比介绍了中国历代主要字样书的名称、特点和功能,以及字样书产生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猪"字源流及其文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的"猪"字本写作"豬",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了这一文字。在更早的时候,"猪"这一概念写作"豕",是象形文字。随着形声字的大量产生,便在"豕"旁加"者"表声,造出一个形声字表示"小猪"之义。随着"豕"逐渐成为专用的跟猪有关的构宇部件,那么表示"猪"的总名的概念便由"豬"来承担。"猪"字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褒贬两方面的文化含义。豬豕  相似文献   

20.
曹起 《现代语文》2007,(1):114-114
在媒体上我们经常遭遇到"零接触"这一词语,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零接触"在言语交际中含义的复杂性.在类似"零接触"的"零X"结构中,"零"一般表示为"没有或没有数量",即"零"对X起否定限制作用,"零X"结构在语义上多数可理解为"X为零".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