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同伴交往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能力.了解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特点对于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及幼儿园同伴交往活动的开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3):126-131
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其社会交往主要集中在幼儿园,而幼儿园中的交往又以同伴互动为主,冲突就在这些互动中产生.传统观念认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有学者提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例验证的方法探讨了36岁的幼儿而言,其社会交往主要集中在幼儿园,而幼儿园中的交往又以同伴互动为主,冲突就在这些互动中产生.传统观念认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有学者提出冲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例验证的方法探讨了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现状,具体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起因、持续时间、解决策略以及冲突结果进行分析.希望借此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状况,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和社会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大部分留守幼儿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缺乏安全感、偏狭、排斥、攻击等令人担忧的状况。当地部门、幼儿园教师和留守幼儿家长应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对留守幼儿的管理,构建和谐交往平台,及时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一直在进行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幼儿情绪能力培养(课题批准号:DBA080051)的研究。他们在前期对幼儿情绪表达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同伴交往问题是幼儿消极情绪的主要来源,为此,他们对三个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发展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研究,重点研究了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及交往能力培养的目标和策略,旨在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下面这组文章是他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探索影响3-6岁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家庭、教师、同伴等方面的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的协方差结构模型。结果表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分为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社交障碍等四个维度,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主要抚养人、教师和同伴,其中同伴是家长、教师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的重要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交往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十分重要。混班作为一种打破常规的特别学习环境,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过程提供了十分契合、自然的交往机会。幼儿园可以尝试充分利用混班这一教育契机,以绘本为依托,通过深掘绘本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社会性教育功能,让幼儿在多样、丰富的活动中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分享、互助和谦让,从而将其快乐的交往体验内化为正确的交往行为,并不断得到强化,实现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筛选晋中市三所公、私立幼儿园的32名中、大班被忽视幼儿,通过施加表演游戏培养其同伴交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表演游戏训练被忽视幼儿在同伴交往能力总体和各维度方面都有量的提高;(2)通过个案观察显示表演游戏训练对中、大班被忽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有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幼儿的同伴交往问题。尤其是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是如何选择策略的,为什么幼儿之间时“好”时“坏”?他们之间到底发生着怎样的交往故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沙市某幼儿园8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测量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考察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友谊形成行为,以期揭示同伴文化对幼儿友谊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群体中存在丰富的同伴文化,“同伴互动”是友谊形成的先决条件;(2)幼儿在友谊形成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合作、分享或冲突等行为均受其自身同伴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同伴接纳”、“同伴关注”等同伴文化的要素对于幼儿友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同伴文化通过外部和内部两条途径影响幼儿友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在幼儿成长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幼儿中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自我意识作为幼儿独立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幼儿逐步走向成熟。通过研究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成长。本文将从幼儿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自我控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指出同伴交往对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周琴妹 《教师》2022,(5):69-71
随着学前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自闭症幼儿的同伴交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发现幼儿园中自闭症幼儿的同伴支持通常存在同伴交往少、同伴接纳度低、同伴关系维持困难、伴随问题多、教师指导有限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学校氛围、教师指导、培训支持、多方合作四个方面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此提高自闭症幼儿同伴支持...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正处于由亲子关系向同伴关系的过渡时期,还未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恋。在家中备受宠爱的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并且此阶段幼儿正处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阶段,不善于主动去接近同伴,在交往过程中较为任性和霸道。以西安市某幼儿园为例,借用庞丽娟教授采用的"同伴现场提名法"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同时,选取各类型典型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无锡和淮北的几所幼儿园,以5岁~6岁独生子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给家长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观察法,以时间取样呈现个案幼儿园户外游戏中的同伴交往特点,对影响混龄同伴交往的华德福特色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案中的同伴交往以异龄交往、年龄跨度为1岁的互动居多;男童主要与性别混合群体交往,女童主要发起同性交往;幼儿的交往水平较高,以协同互动为主;交往的动态过程中,两人交往与多人交往均呈现丰富的表现形式。混龄编班、教师的典范作用和有准备的环境,均为影响华德福幼儿园户外游戏与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班幼儿刚刚适应集体生活,还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幼儿如何交往。本文将从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现状着手,研究影响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从多角度提高小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特征及产生原因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社会生活的事实.研究者以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的案例为第一手资料,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拒绝行为的发生、发展,探讨教师的教育契机和干预策略,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教育思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差异,与同龄班幼儿相比,混龄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结构更加复杂、多样。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采取同伴提名法和教师提名法,从两个视角对X幼儿园的混龄班29名3-6岁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不同年龄幼儿的同伴接纳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5-6岁幼儿的受欢迎度和同伴接纳度最高,4-5岁幼儿同伴接纳水平最低;第二,在性别选择上,4-5岁幼儿和5-6岁幼儿出现同性选择偏好,3-4岁幼儿则倾向于选择异性同伴;第三,在年龄选择上,混龄交往关系网络已经形成,75.8%的幼儿交往了异龄朋友;3-4岁幼儿与5-6岁幼儿的同龄朋友连接占绝对优势,但是4-5岁幼儿则以异龄交往为主;第四,幼儿同伴交往以单向选择为主,双向选择形成的关系紧密的友谊相对较少;第五,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相对充分,班级中界限明确、清晰的小群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0.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游戏方式,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质量会影响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本研究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并提出提升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同伴互动的技巧,以期提高幼儿同伴交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