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丁肇中教授是一位同时具有卓越科研能力和出色科研组织管理才华的"现代化科学家",对于科学实验的组织、管理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深谙时代要求,特别注重按时代要求组织、管理实验.丁肇中科学实验的组织管理思想还充满了人文情愫,这是他这一思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行军打战不是他的本行.咸丰三年,他奉命出山举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才真正接触到军事活动.此后经历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曾国藩不断地总结与太平天国农民军作战的经验,并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兵法思想,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因地制宜,切中实际的战略战术思想.成了一个"足于古今中外名将相须顽而毫无逊色"的军事家,仅从军事角度看,曾国藩堪称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发展到隋唐阶段,其中心议题是心性论。面对佛、道思想的挑战,隋末大儒王通积极弘扬儒家的内圣心性思想。他认为"道难进"是因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需要"穷理尽性"、"以性制情"来"正心复性",同时他提出"诚、静、恭、诫"等一系列心性修养工夫也是达道的必要手段。他建立的心性论体系,为儒家心性修养在新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后世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思想的发展很多启发性创见。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行军打战不是他的本行.成丰三年,他奉命出山举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才真正接触到军事活动.此后经历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曾国藩不断地总结与太平天国农民军作战的经验,并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兵法思想,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因地制宜,切中实际的建军思想.成了一个"足于古今中外名将相须顽而毫无逊色"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5.
李煜作为一个帝王是失败的,但在文艺领域却享有盛誉,被誉为词中之帝。其书名虽被词名所掩,但他在书法方面的贡献还是不容忽视的,他有着独特的书学思想。他崇王羲之,尚自由,反对法度严谨的唐楷。他自由而书创撮襟书,又对书写用具有着极高的要求,是主张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他的书法贡献对当世及后世均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秦琴 《科教文汇》2010,(13):147-147,152
李煜作为一个帝王是失败的,但在文艺领域却享有盛誉,被誉为"词中之帝"。其书名虽被词名所掩,但他在书法方面的贡献还是不容忽视的,他有着独特的书学思想。他崇王羲之,尚自由,反对法度严谨的唐楷。他自由而书创"撮襟书",又对书写用具有着极高的要求,是主张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他的书法贡献对当世及后世均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代书法教育与现代书法教育从本质来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书法教育可以被称作"书学教育",而当代书法教育大多以书法专业称之。"学"表示一种综合的概念,而"专业"则以技法为主。书法专业的定义其实从一开始就因为学科建设的混乱、课程设置局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忽略了古代书法教育极具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覆盖这两种基本属性。因此,从根本的解决途径来看,将书法专业的学科界定重新定义,类比文学、艺术学等相关一级学科的建设纲领,突出书法这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门类的特殊属性,使得书法可以不再依附于其他学科之下而独立,成为一个集文学、文化等诸多学科相互关照的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8.
<正>认识书法家许坚同志,是在2010年春夏之交。本院筹备"中国首次军人的崇高书画艺术大展",一位温文尔雅的书法家亲自到本院送来了他的作品。几位在场的书法家称赞他功力雄厚、书写认真、独具特点。而他谦称自己"半路出家",工作之余,兼习书法。不久,他在本院举办的中国首次走进崇高理论研讨会上发言《由"一点"想到的》,以平和、清晰的声音阐述了书法中"点、横、竖、撇、捺"中的一"点",与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对徐渭的书法与绘画在其艺术技巧上的相关性及相通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徐渭艺术风格、艺术思想的来源,和他在具体书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梳理他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艺术大环境,来解读徐渭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技巧上的关系和联系。徐渭,字文长,号青藤,生于明正德十六年,与陈淳并称"青藤白阳",其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曲艺皆佳,无不擅长,且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开创了以草书入画的水墨大写意绘画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书法创作注重表现哲理、人品、性情和意趣。他坎坷的一生,陶冶出旷达雄放之气,以其率意烂漫的书法创作实践和“无意于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等一系列的书法理论有力的推动了北宋书法的发展。文章试以《黄州寒食诗帖》为出发点,从中挖掘苏轼的书法创作观,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书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杨宪益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越的文学翻译大师,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杨先生毕生从事翻译,译作数量惊人,其名声在翻译界如雷贯耳,但却没有专门著作阐述其翻译思想。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其翻译思想及其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杨宪益翻译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他对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可译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翻译原则是以"翻译即临摹"为认知基础的"忠实于原作",其"文化翻译观"是:翻译是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杨宪益的翻译思想根植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是在其一生不断的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刘剑 《科教文汇》2008,(19):269-269
摘要黄庭坚是名彪书法史的一代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章。本文以黄庭坚的书学生涯为经,以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为纬。编织了黄庭坚光芒四射书法生涯,以及他在中国书法史中开一代“尚意”书风,成为一代书法宗师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袁媛 《科教文汇》2010,(23):61-61,66
《童学书程》是明代书家、书法理论家丰坊所撰写的一部针对学童的书法文献著作,对后世孩童或初学者循序渐进地学习书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童学书程》中所提及的草书法帖入手,对选帖特点、选帖意义以及明代当时草书书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丰坊草书书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癫狂双博士     
晏建怀 《知识窗》2013,(2):58-59
宋代书法四家“苏、黄、米、蔡”中.米芾是艺术造诣最高的一个.他不仅书法首屈一指.绘画也是当时一流.宋徽宗惺惺相惜,亲封他为“双博士”——书学博士和画学博士.不过.这样一位天才书画家.生活中却疯癫痴狂、落拓不羁.留下许多段子.在士大夫间传为笑谈。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都规定作文发展等级第四项"有创新",其中有一条"见解新颖".何为"见解新颖"?就是"见人之所未见,道人之所未道",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这确实体现了写作上的创新精神.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见新颖"呢?在此,我通过对自己多年的教学整理,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对"文见创新"的几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由他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产生出来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一方面,库恩自认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不可通约性",但这一点遭到多方非议。另一方面,当他被认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强纲领的思想先驱时,他却拒绝承认SSK的主张;他在学术上的同路人少得可怜,与他在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完全不成比例。库恩从登上学术舞台开始,就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矛盾的库恩形象,他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影响他的思想形成的几大事件,从"误解"与"被误解"的角度来阐释库恩的心路历程。我们的目的不是"去魅",更不想树立新的偶像,而是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库恩。  相似文献   

17.
徐占红 《内江科技》2007,28(2):150-150
作者通过初二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处世哲学至今仍受人推崇。而作为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的大学问家,曾国藩的读书之道也值得我们研究。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二字激励自己。他的读书之道是"笨读"。"笨"看起来慢,其实却很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每日积累,不留遗弊。他曾定下读书的十二条规矩: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无、月不忘其所能、作字、  相似文献   

19.
谢家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称他为"中国加速器物理之第一人"。谢家麟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实验工作者,是"做加速管的人",他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谢家麟作为实验物理学家的学术习惯切入,分析了谢家麟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事件和创新方法等,挖掘其思想对当今科学发展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尔德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筑设计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的设计思想和手法与他早期的"红蓝椅"如出一辙,同时也贯彻着"风格派"的设计和艺术理念,是风格派建筑的最典型代表.通过对建筑师里特维尔德的介绍,对施罗德住宅的解析,再度赏析风格派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