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市民与社会》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在大众媒体上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市民可以和政府部门官员对话、彼此交流公共政策或价值观。本文探讨了市民在《市民与社会》节目构建中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民意是《市民与社会》节目获得政府和官员重视的基础,同时,节目吸引政府官员参与后,吸引更多市民听众和参与者。市民、媒介、政府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市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阶层,电视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也迅速把眼光对准了市民阶层。本文探讨当代市民剧世俗神话的建构与瓦解历程,并考察当代市民剧世俗叙事变迁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市民的信息素质现状,指出公共图书馆是开展市民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并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市民的信息素质教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佳 《重庆图情研究》2007,8(4):18-21,27
为了解市民阅读情况,对重庆渝中区部分社区图书室和图书馆进行了市民阅读现状的调查。并对市民阅读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市民阅读现状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颠覆还是重建--市民新闻学的兴起及其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传播科技的日益发展,借助以往仅为媒体专业传播人员所占有的传播工具,涌现了大量由市民记者采写、编辑和发布的市民新闻和博客专栏。市民新闻学具有突发性、遭遇性、开放性和非正式化等特点。面对市民新闻学的兴起,我们应建立起健全的应对机制,包括规范对传播工具的使用,树立传统主流媒体的正确心态,尽力提高市民记者的自身素质,以使市民新闻与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互为补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六集系列纪录片《光阴大连》因为真实而唯美地记录了大连的百年变迁而享誉于广大观众。还原市民记忆的真实美,体现市民情结的平常美,呈现市民精神的社会美,展示市民凝聚力的人文美,是《光阴大连》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市民社会的理论源头——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及演变,即理论框架的形成时期,到体系完善时期,再到多元化时期。并阐述了中国现阶段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情况及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市民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求助急难事纳入报道范围,处于辉煌时期的市民报,纷纷开专栏设专职记者和独立部门。借助市民报的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公益慈善报道在大病救助、助学助老等方面,承担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发生颠覆性改变,人手一份市民报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市民报公益慈善报道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压缩报道内容,延长相应专栏周期,有撤并了相关部门。市民报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打通实现公益慈善的"断头路",增强报道的渗透力和效果;市民报还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紧扣时代主旋律权威发声,在公益慈善报道深度上下功夫,提高在舆论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第一点感受,“张刚大篷车”关注的都是市民关心的,是大家关注的。感觉齐鲁晚报有了“张刚大篷车”,这份报纸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受济南市民的欢迎。“张刚大篷车”有了齐鲁晚报这样坚强的后盾,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也更大了。  相似文献   

10.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始办于I992年10月,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了。它是上海地区第一,、直播的新闻类谈话节目。每次选择一个市民关注的话题.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到电台直播室当嘉宾,同打进电话来的市民,以及收音机旁的广大听众,相互对话、共同讨论。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市民与社会之间、市民与市民之间,架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但畴,马克思科学阐明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市民社会的概念,但这一理论存在矛盾的理解。本文将针对爱国家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消亡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回归到原著本身去阐释“市民社会”,从整体上来把握和理解,并且深入分析其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市民信息素养谈图书馆在城市信息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市民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柳州市市民的信息素养的调查结果出发,分析了柳州市市民信息素养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上海图书馆紧随时代步伐,推出市民数字阅读计划,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典范。本文通过对上海图书馆市民数字阅读计划相关负责人的深入访谈,全面介绍了上海图书馆如何从最初的电子器外借服务的尝试,逐步走向广为人知的市民数字阅读计划,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上海图书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对市民数字阅读计划未来的发展之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第一点感受,"张刚大篷车"关注的都是市民关心的,是大家关注的.感觉齐鲁晚报有了"张刚大篷车",这份报纸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更受济南市民的欢迎."张刚大篷车"有了齐鲁晚报这样坚强的后盾,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也更大了.  相似文献   

15.
徐汇区档案局去年举办的《百年徐家汇图片展》,以记录徐家汇历史变迁为主线,将徐家汇百年发展轨迹用200余幅照片生动地展现出来,吸引了九万余名市民。开幕式那天人流如潮,把展览厅挤得满满的,市民们对徐家汇变迁怀旧的追忆心情,溢于言表。一些市民来了一次又一次,还不断有市民打电话来询问下一站在哪展出;一位市民还来信询问是否能复印一张徐镇路动迁前被拍摄下来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聊城坊刻业的勃兴,与大运河贯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聊城商业的发达为民间刻版印书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兼容并包的运河开放文化则直接刺激了坊刻业的兴盛,其中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成为坊刻业勃兴的文化沃土.植根于市民文化土壤的坊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坊刻业又起到了对市民文化的整合重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图书馆》2010,(1):76-76
到图书馆度假,如今已成为时尚。虎年春节,不少市民来到陕西省图书馆过大年,用知识装点节日生活。春节期间,颇受古城市民青睐的“陕图讲坛”举办了多场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从大年初三到初六,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介绍国外公共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服务手段上如何体现人文关怀的实例,阐述了把图书馆构建成市民的“大邻居”的人文理念,即在帮助市民及时获得知识信息的同时增进人文交流,做市民的好邻居,使市民在图书馆休闲娱乐,享受健康生活。文章还对比国外公共图书馆成功经验,指出中国公共图书馆实际存在的问题:经费来源差距导致发展受限;图书馆分布不均凸显资源分配失衡;服务意识淡薄,阻碍图书馆人性化发展。对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未来提出了构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服务手段上力求创新,为市民提供贴心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参与数据新闻?如何使用市民数据服务于社会服务的改善?市民,极客与记者如何配合?看看NBC5,School of Data和Internews的经验。在Beyond crowdsourcing:How to get citizens involved i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众包之上:如何让市民参与到调查新闻之中)的主题演讲中,市民、记者分别站在他们的角度,谈到了这个问题:众包新闻的最新发展以及市民个体如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市民一卡通"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智能卡技术应用的普及,在国内一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集中体现了政府面向广大市民的便民服务与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随着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各个单位发行了许多特定应用的IC卡,市民通过这些卡可以方便地获得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