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存在主义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强调以个人存在作为研究对象,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和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在教育观上,存在主义反对传统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念,主张教育的个性化,人性化以及主体性。在教育目的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上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和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内涵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通过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特在的认识,实施理解教育、死亡教育、时间教育,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述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是带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危机哲学,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对理性的逆反表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为克服人的异化倡导人的主观性贯穿于存在主义哲学始终。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没有提出系统的理论,但其思想代表了现代人本主义思想,对教育思想发起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6):97-98,114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尊严,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存在主义哲学教育观的表达,其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哲学改变了理解人的方式,将"人是什么"转向了"人是谁",因此在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人的非连续性发展获得了关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是基于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并重视发展人的非连续性教育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理解教育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从“自由、生成、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运用哲学思辨的方式,从本体论、价值观的层面来反思教育,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活动的本质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自由交往,教育的目的是达成人的自我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氏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人”的教育目标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亟待建立;转变教育方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勇梅 《考试周刊》2009,(35):27-28
存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本文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分析了哈姆莱特的存在主义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个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猛烈抨击唯科学主义和现代西方文明,旨在改革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传统教育,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由于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我国教育改革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文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对美国教育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都是现代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和思潮。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存在主义就对美国的教育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教育哲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方法论上的不足,于是便引入现象学作为补充,共同解决教育问题,从而形成了教育哲学中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但是,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存在主义现象学家们也逐渐认识到,仅用现象学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理解和把握是不够的,必须求助于属于与自己阵营相对垒的科学主义阵营的日常语言哲学方法,以使现象学方法与日常  相似文献   

12.
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立足于人的存在,它具有生成性、选择性、感受性和交往性的特点。存在主义的教育观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种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师生的主体意识、师生关系以及合作探究的重视上。  相似文献   

13.
教育真谛的回归——存在主义教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种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是其根本主张.我国教育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性化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4.
盛兰芳 《文教资料》2009,(28):137-139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从人的存在出发.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师生关系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自主生成和自我责任,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对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该思潮从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认识论高度,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托研究教育,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自我实现。人本化教育思潮的源起及其发展与其对应社会、理论和教育背景息息相关,该思潮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当代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这一理论继承了西方教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强调从学生本真的存在出发,以“自我生成”为教育目的;关注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熏陶和自由选择的知识和课程。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学习借鉴。但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也有局限性,其本质上是唯心主义,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其加以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文学是当代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最早出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一般公认的创始人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2—1855)。稍晚的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胡塞尔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了非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这对后来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影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哲学高度强调个人,注重个体的独特性,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一系列教育主张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梁云真 《考试周刊》2012,(10):150-151
存在主义哲学注重人的存在,重视现实人生,作者结合自己的感受简单叙述了存在主义对于教育目的、师生关系、教育方法、课程等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与自由,认为人生活在无意义的宇宙中,人的存在本身毫无意义,但在存在的基础上,人可以进行不断地自我造就,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生活.阿贝尔·加缪的短篇小说《来客》从存在先于本质、偶然荒诞、自由选择、人与人的关系四个方面体现了存在主义理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