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寻梦的孩子     
爱文学的孩子一定是爱读书的孩子。雅玲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执著追求文学赋予心灵的美丽,在寻梦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着。她爱读书,她对每一本书的理解与感悟总令我震撼。读《呼啸山庄》,她悟出了“复仇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爱才是生命的真谛”,读巴金的《家》、《春》、《秋》,她记下了一句话:“春天是我们的”;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她明白了“成功的花无不是经历风雨后才愈开愈艳”;读《呐喊》,她感叹鲁迅不愧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在与她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她在成长,我的年龄虽然不过大她几岁,然而,她思想的成熟却是…  相似文献   

2.
许多家长都向我反映:“我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老喜欢看动画片,一回家就坐到电视机前看什么《狮子王》《奥特曼》《最后的恐龙》《猫和老鼠》……还有许多叫也叫不出名的动画片,有时甚至连饭也不肯吃。唉!真拿他们没办法。”针对家长们的意见,我利用一次离  相似文献   

3.
李花 《贵州教育》2011,(22):20-20
阅读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闲暇之余走进书店浏览书籍是种不错的选择。每过一段时间书店便会把刚进的书籍或者推荐的书籍放在书店显眼位置,我们尚且叫它“最佳区域”。偶有一次走进这个“最佳区域”,发现有好多书都是关于“鼓励”这个主题,如《孩子,你真棒!》、《赏识教育》、《如何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等。  相似文献   

4.
山东青岛一家长来信说:儿子12岁,上小学六年级,成绩还行,就是越来越不听话,还常常与我们顶牛和反抗。叫他开始做作业,他回你一句:着什么急。有时回家晚了我们很担心,问他怎么这么晚,回你一句:晚了又怎么了?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不知怎么回事?答:这是许多父母都会碰到的问题,它来自于青春期的自然现象。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不能满足就会感到失望或者进行反抗。其实说话反抗比不说话反抗好,说话反抗使你容易了解孩子。你不必因此苦恼。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处理——1.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和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孩…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刚才听见你们琅琅背诵古诗的声音,老师非常高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首唐诗。下面我们来猜古诗,好吗?(师做动作,模仿一个母亲在缝补衣裳。)生:《游子吟》,作者是孟郊。(师赞许地点头示意,并板画雨天、行人。)生:《清明》,作者是杜牧。师: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生:《示儿》,作者是陆游。师: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理解和记忆《忆江南》?生:抓住重点词帮助理解和记忆。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长歌行》?生:唱一唱。师:对!我们在记忆这些古诗时采用了“做一做”(演示诗中的情景)、“画一画”…  相似文献   

6.
huiyuanwan@yahoo.com.cn问:我的孩子1岁9个月大,除了会叫“爸爸”、“妈妈”之外,只会说“起”、“开”“、不要”“、再见”等简单的话。我们教他他不学,他说的话我们也听不懂。请问,他的语言发展正常吗?答: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出生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适时地接受训练,应该可以很自然地掌握母语。但是,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年龄段内若能达到某种程度都可视为正常。在8岁之前,孩子有三个重要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出生后7 ̄10个月是婴儿开始理解语意的关键期,此时他们会无意识地叫…  相似文献   

7.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伶俐大加表扬。但我又哭笑不得,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起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通过抓重点句,学生掌握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朗诵、理解、拓展等能力;教育学生重视环保,爱护环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堂激趣导语:同学们,我现在宣读几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中国环境委员会发布一项有关环保的监测结果:近几年来,中国是亚太地区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西又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些,大概会感到我们生活在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行道树》就是让我们觉醒,从我做起,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实例。(板书《行道树》)师:什么叫“行道树”?请同学们看注释回答…  相似文献   

9.
符号是标志事物、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记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符号一般是不读出声的,但有时候有些符号,只有读出声来,才能让人理解文意。下面试举教学中几种常遇的符号,具体谈谈它们的读音。一、括号“()”在小说或散文中,为了避免语意相混,应该读出声来,读作“括号”。例1: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少年闰土》,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  相似文献   

10.
本学年第一期刊登了《我要自己挣钱上学》的封面故事和《不一样的贫困生白云苹》一文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信,谈感想,谈体会,有的还想通过我们和这两位同学建立联系,交个朋友。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陈秋海同学,则写来了一篇洋溢着“悲壮”和执著情怀的文章《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他在文中写道:“忍别人之不能忍,受别人之不能受,追求的路上本就孤独。感慨不能良多,行动必须付出。别问自己为什么,谁叫你是农民的孩子!”这种骨气我能理解,但我觉得这种心情是不是“悲壮”了点。作为农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可以为此而“悲壮…  相似文献   

11.
这是《正在发育》一书的小作者的自我介绍:“我叫蒋方舟,一九八九年十月出生,天蝎座.……生活在中国大陆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的一个普通的小学里,是个安分守已的好学生,但有时也做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十一岁时出版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教育是倾听着的教育.倾听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学习时就学会了读、写、讲,但从未学习过如何倾听."课堂上,教师常常听到学生的声音,但他们仅仅是听到了声音,却不曾深入理解学生话语的真正含义.于是,模模糊糊的评价语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 一位年轻教师在我班执教《穷人》一课时,围绕"渔夫家的房子是否温暖舒适"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生:我觉得渔夫家的房子根本算不上温暖舒适——屋子漏风,不可能温暖;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哪里谈得上舒适!所以,这两个词用得不准确.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不是为了帮助孩子纠正某种行为或满足自己的需求,才去和孩子建立联结的,而仅仅是因为孩子本身——那个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独立生命个体。张娟老师的新书叫《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她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未真正遇见孩子,大多数时候,我们和孩子是处于失联的状态。你或许会非常不以为然地说:"我每天都在陪伴孩子啊,和他说话,陪他玩耍,回应他的需求。"然而,陪伴与满足需求,并不等于和  相似文献   

14.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耀2年级、3耀4年级、5耀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压力》是韩国吴恩瑛博士的家教畅销书之一。她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心跳的研究。她是哈佛大学特邀专家,韩国最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也是诸多妈妈心中最值得信赖、喜爱的育儿导师。在《孩子的压力》这本书中,吴恩瑛博士娓娓道来的都是孩子的真实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及作者的分析,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孩子,之后我们才会懂得:原来我们的孩子面对着这样多、这样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许多寓言故事孩子都很喜欢,但其深刻的寓意孩子却不一定能理解。为此,我们不妨作以下的尝试: 改浅故事的寓意。例如寓言《落坑》说的是一只熊饿得无力,看见土坑里有一只苹果,便跳下去捡苹果吃,吃完苹果后才发  相似文献   

17.
刘蓉蓉 《初中生》2009,(8):48-49
世上吝啬的人有很多,像老徐这样抠门的却不多见。 他吝啬,你也许会认为他家一定很穷。实话告诉你吧,他工资不少,职位也不低。周围的人都恭敬地喊他“老徐”,他的家人却在背地里叫他“第二代严监生”。不信?你瞧好了!  相似文献   

18.
这是《正在发育》(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小作者的自我介绍:“我叫蒋方舟,一九八九年十月出生,天蝎座,……生活在中国大陆一个不知名的小城里的一个普通的小学里,是个安分守己的好学生,但有时也做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十一岁时出版了一本书,现在十二岁的她又向世人献出了  相似文献   

19.
教了二十年的小学语文,说的最多的话题是作文,最说不清的话题还是作文。许多家长问我:“孩子的作文到底怎样写?”“写作文有没有捷径可走?”“你是怎样教自己孩子写作文的……”我个人认为,写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它需要长期磨炼、长期感悟、长期积累,需要反复修改,字斟句酌,不可能像掌握数学公式那样一下子就能明白。但请家长不必紧张,这里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与小学生作文是有区别的。新的课程标准把低年级作文叫“说话”,中高年级作文叫“习作”,所谓习作,即练习写作之意。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小学生作文有一种固定思维:作文就是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听课时,执教的老师教《捞铁牛》一文时,抓住怀丙和尚说的话:“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引发出讨论的话题:“怀丙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吧!”学生经过一番自读、动笔圈点画、小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