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读法,对2022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07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并与2021年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来自业界的研究力量有所增强。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依旧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治理”“档案与数字人文”“电子文件”“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但也涌现了“红色档案”和“档案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新主题;研究特点上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和跨学科性,但在关注“人”的需求、跨学科的双向互动以及研究深度上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需立足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对从西方移植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过滤和处理,对中国传统的档案思想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同时,基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需求,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1,35(2):136-143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伴随着对苏联经验的引进、对初创时期的规划设想而逐步发展。随后的十余年,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档案高等教育先驱们固有的革命传统以及档案学自身的性质与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应变,在秉承档案学实践性的同时,强化了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理性,促进了学科自觉的发生,完成了从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转变,并逐渐从“苏联蓝本”中过渡到“本土化”的教学体系。中国档案高等教育的肇始与应变所体现出的档案学科的“独立性”“专业性”与“本土化”定位,依然深刻影响着当代档案高等教育及档案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版《档案学概论》的修改要突出档案学鲜明的学科个性,要聚力“学科内炼”并在“学科互涉”中保持档案学的独立性。要使档案学具有高度的学术理性,以实践本体论为逻辑主线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水平、较高的学科理论体系,并以此获得学术尊严和学术规训的坚实基础,解决档案学科知识合法性问题。新版《档案学概论》的修改还应完成完善与更新结构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数据时代到来后,“档案数据”一词的使用频率逐年攀升,但因内涵不明,存在误用和乱用现象。通过对国内外“档案数据”一词使用语境与学科内涵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该词,首先,应准确把握“档案数据”的术语结构以及“档案”一词的限定意涵;其次,应明确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使用“档案数据”的语境区别与内涵差异;此外,要清晰界定档案学科内“档案数据”的内涵并规范对其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肖鹏  陈苗 《档案学研究》2022,36(4):130-139
为助力2035年我国档案事业走向“世界前列”,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点、契合国际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是档案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瞄准这一问题意识,研究ICA的《档案共同宣言:评估工具》和英、美、澳等发达国家的档案馆评估标准文本和绩效报告文本。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明确定位,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馆”“立足国情,围绕档案事业发展新需要”“守正创新,批判性借鉴国际评估指标”三个吸纳国际经验的本土指标构建原则,形成了“引入”“调整”和“保留”三种借鉴策略,并探索性地对部分国际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进,以为相关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斌  尹鑫 《档案学研究》2022,36(2):102-109
iConference 2021为中国档案学科的国际表达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方法,分析iConference 2021核心议题的主要元素,发现信息行为、疫情管理、信息技术、在线教育等议题是iConference 2021关注的核心议题,同时,中国档案学科在数字人文研究教育和实践、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模式、“互联网+”时代中国档案管理事业发展、档案实时技术环境下的学科建设、双创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会议认可,可以为中国档案学科在学科思政建设、学科价值建设、学科话语建设等方面启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2021—2022年国内外档案年会主题,评析各国年会主题的内容特点,概括出当前国内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凸显倡导、赋能和时机“三大思维”,突出档案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记忆研究是21世纪人文社科领域学者探索的重要议题,同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为档案学界所关注。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主编的多卷本《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s)探索了记忆与历史的关系,提出富有象征意味的“记忆之场”理论,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档案学思想。本文从物质、象征、功能三个维度分析了“记忆之场”理论中的档案学思想,为重新思考现代档案工作在国民意识形成中的价值,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纪念空间及认同功能,深入理解档案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及其与历史学家的职责关系等方面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杨文 《图书情报知识》2020,(3):28-40,62
[目的/意义]梳理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为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档案实践工作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洞见与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我国档案学领域2015—2019年间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上刊载的所有论文、出台的重要政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立项的国家课题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得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结论/发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新一代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非遗档案管理、档案职业、档案与记忆、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价值]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旭光  张蕾 《档案学研究》2022,36(2):142-148
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档案学者,如王国维、甘乃光、毛坤等。他们是中国档案学的燃灯者和传灯者,是值得后人尊敬和效仿的档案先生。研究中国档案学创立者们的档案实践与思想,对系统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档案学思想、厘清中国档案事业史和档案学术史的发展脉络、增加档案学专业的厚度与分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能给后辈档案工作者带来深切的工作启发与治学启迪。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值得后人向他们致敬。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国内学者们在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思路,针对国内档案服务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变得尤为重要。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6年国内档案服务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III,分别从研究力量、研究热点以及研究主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出国内档案服务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国内档案服务研究领域机构相互之间的合作频次较少,机构之间的合作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但是,研究人员在新课题探索中具有国际化的研究视野。此外,对于公共档案馆、档案网站等方面的研究热度迅速升温,越来越注重开发档案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该领域研究已经呈现出档案资源服务社会化、知识化、数字化等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金玉是颇有功力的档案史学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专心研读古籍,深入挖掘史料,不仅为中国档案史纠偏,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开创了档案断代史研究的先河,丰富了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成果。王金玉所著的《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一书,首开我国档案史朝代专史研究的先河,其中对"千丈架阁法"错讹的纠正以及对古代档案机构、档案官员和档案思想等的详细考证,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档案学研究内容广博,外国档案学研究内容精深;中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高校档案专业教师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主体以档案实际工作者为主;中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外国档案学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中外档案学研究的明显差异性不是偶然出现的,它与中外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教育体系和各国研究历史传统、档案职业专业化水平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在本文中,作者对产生这三个方面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档案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平台、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学科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仍将关注人文、管理和技术三大研究取向,更注重这三者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对文件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档案记忆理论与数字记忆、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文件档案治理、古文书与档案事业发展史、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及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开创开放、多元、创新的学科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探究我国档案学学术群体共被引网络,可以为优化我国档案学学术群体的内部结构提供一定指导,从而促进知识交流和学科发展。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中《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1997—2016年的引文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档案学学术群体的共被引网络,并分析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等网络特性,得出我国档案学学术群体已具备一定规模、共被引网络连通性好、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等结论,并提出充分实现高影响力学者的关键作用和价值、加强次级团体与其他学者的联系、重视档案实践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推进我国档案学研究方向的深化和细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档案文化源于档案及档案现象,是一种包括了物质载体和附着信息形成过程的管理规则。档案文化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为基础,根本价值是建构档案学理论与参与包括社会记忆、国家治理等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核心内容在于认同,衍生部分包括档案职业大赛、档案展览和档案电视片等等。  相似文献   

19.
自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随着全球化扩张的影响,全球化治理格局已逐步形成,中国参与国际档案治理正逢其时。中国档案界在贯彻落实国家全球治理理念、吸纳国外档案治理实践经验以及提升中国档案话语权等方面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而如何把握好机遇建设档案强国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档案治理国际化意识、积极融入国际档案组织、构建国内外信息交流平台、探索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可靠的技术运用以及建构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