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隋代中心柱窟有4座,分为两个类型:一是须弥山式的中心柱,包括第302、303窟,中心塔柱形与须弥山造型有关,表现的主题是三世十方佛;第二类是中心柱正面不开龛的大型窟,包括第292、427窟,洞窟前部的三铺佛像表现的是三世佛主题。三佛造像在中国石窟中出现较早,北朝后期华北地区的石窟表现为较典型的三壁三龛窟,敦煌隋代洞窟受其影响,在中心柱窟中也表现出三世十方诸佛的主题。从造型及装饰风格因素来看,反映了敦煌隋代石窟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印度和中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敦煌石窟论稿》,贺世哲著,敦煌研究院编“敦煌研究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历年来从事敦煌石窟研究的主要文章共计20篇。主要包括有敦煌莫高窟石窟与禅观,敦煌莫高窟隋代石窟与双弘定慧,对莫高窟第285窟系列研究,对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维摩诘经变、涅槃经变研究,对莫高窟第254窟难陀出家图、第290窟佛传画、第420窟窟顶部分壁画等的研究,也有关于十六国北朝石窟千佛图像、三世佛与三佛造像、十方佛造像,以及莫高窟释迦、弥勒、阿弥陀的三佛造像等研究,另包括从供养人题记看莫高窟部分洞窟的营建年代等论文。书后附有“贺世哲论…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98窟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功德窟.该窟窟顶四披绘制了约700身千佛,每身千佛都有对应的榜题.通过抄录和核查这些千佛榜题,笔者发现,第98窟窟顶四披的千佛名应出自敦煌本《佛说贤劫千佛名经》,其底稿应与S.6485《佛说贤劫千佛名经》类同.窟顶四披上方画十方诸佛赴会图,并有“奉请(十方佛)……来居此窟”之题记;窟顶四角绘有四天王像,也有“谨请(天王)……来降此窟”之题记,参照传世佛教忏法典籍和一些敦煌礼忏文的“启请”仪式,笔者认为,第98窟应该是一个忏法道场.  相似文献   

4.
麦积山石窟所属地秦州,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要驿,其交通要道地位和民族杂居背景,为不同文化在此汇集提供了基础.麦积山石窟开凿受到北朝和南朝中心文化的影响,云冈、龙门石窟中的三佛题材,凉州石窟中的影塑千佛,响堂山以及栖霞山石窟中的佛装式样等均在麦积山石窟中有所反映;此外,西魏北周皇室也与麦积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第197窟主室西壁佛龛帐门南北两侧中唐绘制的壁画非多子塔,今经研究判定为贤劫千佛从莲花中出生的贤劫千佛诞生变;由此推及第169窟与第197、351窟同样位置、同样内容、不同布局结构的三铺壁画亦应为贤劫千佛诞生变。且第197、351窟南、北、东三壁绘制的壁画可以称作简约式的贤劫千佛诞生变。贤劫千佛诞生变是由五通曼荼罗演变派生而来的。贤劫千佛诞生变的窟数、铺数虽少,但对敦煌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佛教美术史等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研究,对浙江新昌千佛岩石窟兴建的时代背景、开凿时间及窟制、石窟内容进行了分析,二窟内容为三十五佛及三世十方佛造像,造像时间为公元493-495年之间.此时,河西走廊及中原北方诸石窟千佛造像已很盛行,以常理推断,当系北方影响了南方.  相似文献   

7.
对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中第三初转法轮塔、第五给孤独园塔中的三佛图像,学界有"三身佛"和"千佛化现"两种认识,本文通过对笈多朝至波罗朝时期相关造像题材的比较研究,认为二塔中三佛图像表现的都是"舍卫城神变千佛化现"的题材内容。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千佛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千佛在敦煌石窟艺术题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大多数窟内都画有千佛。莫高窟也被称作千佛洞,也许便是因此而得名。在全国71个较有名的佛教石窟中,被称作千佛洞者达33个之多。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柏孜柯里克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甘肃昌马千佛洞、文殊山千佛洞、东千佛洞、西千佛洞、四川广元千佛崖、夹江千佛崖等。此外还有所谓“万佛峡”(榆林窟)、“万佛洞”(如龙门“万佛洞”)等,也与千佛有关。这些洞窟遍布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所在区域东西横  相似文献   

9.
关于北朝石窟千佛图像诸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艺术中的千佛图像是一种古老而又传播地域十分广阔的题材,有雕刻与绘画两类。大约创建于公元4世纪的巴米羊石窟的一些窟顶天井壁画中(如第330、72窟),已经出现了许多千佛图像,但都没有文字题记。为什么要画千佛,至今解释不清。我国新疆地区石窟群中的千佛图像大约绘于公元6世纪,比中原北方地区的略晚,可能是受了  相似文献   

10.
河西早期石窟中,武威天梯山之外的石窟年代都有分歧。经过辨证,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1窟和第4窟、金塔寺石窟东西窟的年代,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4窟相近,上限都可到十六国晚期,下限难以进入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年代难以上升到十六国晚期,而应开凿于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1.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7窟、123窟立佛背光中绘满许多小化佛的现象,以及对龟兹地区发现的两处卢舍那图像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前者是小乘佛教法身思想在石窟内的表现,后者是公元8世纪后受到中原大乘佛教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4.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1年出版,揭开了敦煌石窟研究的新篇章。书中敦煌早期三窟——莫高窟第268、272、275窟,是学界公认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寺遗迹。"敦煌地接西域",西北印度和中亚的弥勒信仰在三窟得到纯粹而完备的图像学表现。三窟的具体年代迄无定论,不同的意见及窟内复杂情况须深入探讨。早期三窟美术品的制作技法值得注意。敦煌早期壁画至少在绘制开始的步骤,应该是使用了湿壁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天宫伎乐的由来及其内容天宫伎乐是佛教艺术的产物,是指壁画中天宫圆券门内奏乐歌舞的天人。敦煌莫高窟早期的每个洞窟中几乎都有这个题材,最早出现在北凉时期第272窟窟顶叠涩式藻井的四周。敦煌艺术是佛教艺术,题材内容多以佛教经典为依据。各时代流行的经典和教派不同、洞窟的题材内容、性质、形制也随之改变。早期洞窟的性质与禅修观佛有关,从现  相似文献   

16.
佛传故事图像是佛教美术史上最普及化的题材,而随着佛教的流布,两千年来亚洲南北各地,均留有不同选题与风格的佛传。其中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为宋代的作品,却与传统汉式的佛传风格大异其趣。本文首先叙述佛传在印度、中土的起源流传和印度与中土八相成道图像遗例在选题与风格的差距。其次讨论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的选题与风格,从而追溯此图像所蕴含的印度笈多、波罗风格以及吐蕃、中土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应重视敦煌石窟艺术教学中敦煌佛的知识白银市教科所武承明在中学历史文化史教学中,特别是敦煌石窟艺术教学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壁画或彩塑中的诸多佛、千佛、飞天和菩萨等佛类形像,一般讲述中对佛像的雕凿时间、形成过程及每个洞窟,特别是那些特窟的佛像凝聚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第20窟东西壁立佛与其上部的佛龛的打破关系的考察,认为佛龛的开凿至少要早于立佛的头光.为昙曜五窟开凿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千佛围绕式说法图”与《观佛三昧海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千佛围绕式说法图”与《观佛三昧海经》刘永增在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中,无论是中心方柱前部人字披窟,还是方形覆斗天井窟,窟室主尊多为倚坐佛像。根据倚坐佛像两侧龛内壁画中鹿头梵志和婆薮仙的有无,可大致将主尊分为释迦和弥勒两大类,其中以弥勒佛造像居多①。在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敦煌早期的覆斗顶窟,并与麦积山石窟攒尖顶、汉代墓室形制比较异同,讨论了敦煌覆斗顶窟的源流问题,提出墓室形制对敦煌覆斗顶窟形成的影响.同时,与汉墓、高句丽墓、巴米扬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等藻井形式比较,指出敦煌覆斗顶窟的藻井渊源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