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萜类化合物的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及结论: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的存在,近年来对其研究也较为活跃,进展也十分迅速。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例如紫杉醇、灵芝酸等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成、诱导DNA损伤等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寻醌类化合物中抗肿瘤活性找作用强、毒性低并且对癌细胞具有靶向性的一类化合物。近年,以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课题。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多数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该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和逐步阐明,人们合成了许多醌类衍生物。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结论: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此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植物枫杨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CDOCKER模块,以已知的枫杨小分子作为配体,乳腺癌相关的BCL-2、MT1-MMP、HER-2作为受体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其对接结果分值,判断其亲和活性,找出枫杨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配体与BCL-2、MT1-MMP这两种受体的结合活性较HER-2强,69个配体中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对接活性强于其他种类化合物,其中3-乙酰白桦脂酸、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白桦脂酸、(24S)-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羽扇豆-1β,3β-二醇和枫杨醌对所选的三种受体均有对接活性,且结合能相对较低。通过虚拟筛选,初步确定了枫杨69个化合中具有抗乳腺癌活性的化合物,为后续枫杨抗乳腺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其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甾体及其苷类等有效成分。药理方面具有保肝活性、免疫调节功能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一、大力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科学家们十分重视海洋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利用海洋生物制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就发现了三种具有抗癌作用海洋生物。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中心发现叶托马尾藻、铁钉菜和蓝斑背肛海兔等三种海洋生物中,具有多种抗癌活性的化合物。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的这一首次发现,是通过三年艰苦努力的结果。研究人员从我国东南沿海数十个海港、上百个岛屿,采集300多份标本进行抗肿瘤药物成分的筛选,发现属于15个科的23种海洋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叶托马尾…  相似文献   

6.
对五种五味子属(Schisandra)药用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ha,狭叶五味子S. lancifolia,滇翼梗五味子S. henryi var. yunnanensis var. yunnanensis,复瓣黄龙藤S. Plena,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和唇形科植物东紫苏 (Elsholtzia bodinieri)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01个化合物,26个为新化合物。首次从3种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了3种高度氧化的新奇骨架类型。此外,还发现了18,19-seco-乌索酸型苷和17,20断裂并失去17位侧链的羊毛甾烷型和环阿尔廷型八降三萜等新的骨架类型。 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HIV-1、急毒、抗炎和抗肿瘤活性实验,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其中化合物SM-10和SM-26具有显著的抑制HIV-1病毒活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74.08和 >25.04。且毒性较小,作为作用于病毒与细胞结合和融合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方法:以近5年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基础,综述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种类丰富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9-560
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黎胜红研究组从唇形科植物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的腺毛中发现一类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化合物Leucosceptroids A和B,利用NMR和X-ray等方法证实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生物活性测试发现,该类化合物对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呋喃香豆素抗肿瘤药理作用广泛,更多人关注呋喃香豆素的抗肿瘤活性。综述了呋喃香豆素在抗肿瘤方向的研究,为更多该类化合物抗肿瘤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存在于柏属植物中的双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近10年来从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双黄酮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双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药理活性也不同。列举出多种药理活性表现,如免疫及抗肿瘤作用、血液系统作用、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氧化活性作用等,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物中天然产物的主要化学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虹 《青海科技》2004,11(5):31-34
由于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同于陆源的次生代谢产物。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许多化学结构独特、生理活性特异的天然产物。从化学结构上,它们主要可归为甾醇、萜类、皂甙、聚醚、大环内酯、脂肪酸、生物碱类、多糖、类胡萝卜素、前列腺类似物、烃类等类型。其中不少海洋天然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艾滋病毒或抗衰老等活性,有望开发成新药。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从天然产物中找到抗肿瘤的主要药用成分并对其进行有效提取,现已成为医药学界的研究热点。经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落地生根中含有生物碱类、甾体类、黄酮类、酚类、酸类化合物等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活性成分。其中关于落地生根黄酮类化合物现阶段相关的研究较少,而黄酮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肝癌、抗乳腺癌、抗肺癌及其他抗肿瘤功能。现今,提取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可用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醇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提法等多种提取方法。本文拟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落地生根黄酮,为后续落地生根黄酮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覃宁波 《大众科技》2021,23(5):28-34
吖啶是一类含氮有机杂环化合物,其衍生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疟疾、发荧光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及荧光探针材料领域.文章从吖啶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吖啶类生物碱的抗菌活性研究等综合阐述了近年来吖啶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吖啶类生物碱后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我国独特的丰产的若干天然产物研究”的意义和取得的主要进展及成果。我们较系统地研究了57种药用植物及海洋生物,分离得到330余个化合物,其中萜类、黄酮、生物碱、小肽等新化合物118个。还发现了新的药用柴胡源种。经生理活性试验表明,大多数新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活性。这些成果不仅对开发新的药源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丰富了有机化学的内容。对松脂化学研究,完成了由α-蒎烯合成芳樟醇、由α-蒎烯合成高旋光度龙脑(医用级)及樟脑、莰烯一步水合实现高转化率得到异龙脑,合成香料近30种,松香和松节油经转化合成了10余种高分子单体、预聚物及聚合物,萜类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重排等方法也获得有意义的进展。几年中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做报告20余篇,获国家专利两项,培养研究生近70名。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石蒜科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抗白血病、抗菌抗病毒以及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其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为石蒜科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经查阅国内外相关大量文献,仙人掌花中富含生物碱、多糖、黄酮等具有药疗价值的有机物,其中仙人掌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天然黄酮抗癌及临床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黄酮抗肿瘤作用机理主要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相关酶的活性等。仙人掌花中黄酮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提取、碱法、系统溶剂提取法等。实验拟用碱法提取仙人掌花黄酮,为后续开展仙人掌花黄酮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d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此,结合大量研究结果介绍近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类天然产物。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及药理作用。开展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从中草药中筛选出更有效、安全的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物十分必要。本文讨论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属(Prunus L.)植物大约有250个种,属于蔷薇科李亚科,除了澳洲的各大洲均有种植,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另外,李属中有许多的种是重要的果树。本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包含多酚类黄酮、酚酸,植物甾醇、萜类、脂肪族类化合物、芳香族类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类胡萝卜素,脂肪油类,苷类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具有解毒活血、润肠通便、除湿祛风、降血糖血压、抗氧化、抗肿瘤、抗血栓、抗过敏、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生物活性。本研究从现代应用与展望方面对李属植物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药食同源价值以及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京尼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系统综述了其来源及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