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2.
劳动形态从劳动要素的关系性、复杂性与综合性的分析视野,凸显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情境性、实践性与整体性,并为打破将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等同于劳动对象或相关劳动资料等认识局限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因此,现代劳动教育需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劳动实践的新变化与劳动形态的新特征,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并基于劳动形态的类型特征重建现代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结构。为体现劳动形态时代变革的多元化与融合性,现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需通过提升劳动任务的真实性品质驱动劳动形态的多样化,确立传统与现代劳动形态的兼容并举的观念,实现劳动形态间育人价值的互补与协同。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与最基本的方式,是提升国民经济的强大动能。纵观当前,以智能技术为主体的新型劳动形式,不仅给传统劳动带来挑战,也冲击了人们传统的劳动理念。大学生劳动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借助和发挥智能设备、智能技术、智能手段,使劳动教育拥有全新的育人形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智能时代对人类劳动的影响,明确劳动教育价值重塑的内容,分析劳动教育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数智时代,技术不断变革并推动着劳动形态的不断革新,出现了诸如数字劳动、智能劳动和情感劳动等劳动新形态。劳动形态的变化给人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数字劳动形成多元联结网络,导致用户成为去主体化的数字虚体;智能劳动打破劳动的“类同一性”,致使人成为去关系化的抽象个体;情感劳动泛化感性体验,造成劳动者去人格化的伪个性发展。学校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树立全面的劳动教育观,“五育融合”开展劳动教育;要树立发展的劳动教育观,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要树立实践的劳动教育观,“身体力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5.
智能时代人类的劳动方式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机器换人”而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机会从而带来了劳动的存在论问题,因数字劳动对劳动与休闲界限的模糊、劳动的物质性和目的性等特征的消解从而难以分辨劳动与非劳动的区别所导致的劳动的认识论问题,因“玩劳动”对劳动的育人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生存意义的解构而导致的劳动的神圣性问题,因平台化劳动对雇佣关系的隐匿而以“自我监督”、“自我剥削”及“主动性受迫劳动”等方式所加深的劳动关系问题。这既是智能时代对劳动提出的新问题或对劳动观形成的新挑战,也为劳动观的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技术大规模替代人类劳动的进程,人类劳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劳动教育与之形成了巨大的悖论,也陷入了窘境.大学生劳动教育要突破智能时代的现实困境,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为指导,重构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知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成为智能时代的新型劳动者,强化大学生团结合作和求实求真...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智慧劳动教育已有兴起之势。为了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立足于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挑战,研究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入,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从教学环境、立场、功能和形式四个方面对智慧劳动教育进行剖析,揭示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劳动教育环境从传统课堂到探究社区,劳动教育立场从“固本培元”到“融会贯通”,劳动教育功能从“生存工具”到“自我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从“单一学科”到“教育生态”。研究剖析了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能为智能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需要彰显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转向智能时代的交互、呈现社会劳动的功能性、指向教育的精准评价,在两者功能发挥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功能耦合。但在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五育并举视域下的教育取向不平衡、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教育生态解构、就业内卷现象下的行为理念偏颇、日常实施中的教育评价弥散等问题。需以形成“五育并举”的格局、营造教育生态、优化内容建构和提升育人评价的举措实现功能耦合,从而使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内在统一,不断健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建设,实现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在育人层面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当下和未来的教育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冲击着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制度等,为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提供了思路与支持。通过对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的新内涵、劳动教育的新使命及二者融合价值的分析,并依据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现实,总结人工智能时代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在育人价值理念、人工智能伦理和教育教学场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通过加强教育监管、搭建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延安精神与劳动教育双向融合的方式,形成彼此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郝紫欣 《林区教学》2023,(8):100-103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既是对劳动课程独特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劳动教育时代诉求的有力回应。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出发点,分析劳动教育的现实境遇,利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逻辑耦合的发展契机、学生本位与核心素养价值诉求下的未来挑战催生劳动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从劳动内容、形式、资源、技术四个方面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综合化、多样化、开放化、智能化的“新”走向。针对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实施起点上融入多元劳动教育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上诉诸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实施效果上强调多元评价机制的丰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与高校劳动教育融合使高校素质教育展现出新面貌,随着劳动观念和形态的改变,劳动教育创新的需求逐渐扩展。高校需提升应用人工智能效率,促进全面而有效的劳动教育开展。简述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劳动教育变革的价值与使命,探究当前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结合劳动教育现状提出“厘清认知,树立新时代劳动意识”“目标分层,发展新劳动能力”“优化过程,提升各环节教育实效”“因材施教,搭建新劳动教育场景”等教学措施,为提升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劳动教育变革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高校劳动教育要适应由简单化劳动向复杂性劳动的智能转型.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以大学生智能化数字素养为核心统整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以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融合为手段创新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数智时代的劳动形态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数字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进而引发了终端移动化、信息互联化、虚实交互化、生活工作互嵌化的公共生存样态。智能劳动带来了工具智能化和产品虚拟化。情感劳动让劳动者呈现人际关系过载和倦怠社会下的劳动精神退避等新问题。目前,职业院校存在对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握不全面、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方法运用不科学、劳动教育的途径和体系建设不系统的问题。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必须全面把握劳动教育内容,剖析“不珍惜劳动成果”问题,加强劳动价值取向教育,扩展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科学设计劳动教育关键环节,对标“不会劳动”问题,加强数字智能劳动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智能化水平,系统筹划劳动教育途径和体系,化解“不想劳动”问题,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关照数字劳动者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着劳动实践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不足、劳动实践内容的信息化转向缓慢、劳动价值认识的淡化等问题。信息化新态势带来的劳动教育现实困境,需要从构建劳动教育有力依托、适应社会信息化新要求、瓦解劳动功利化倾向等方面寻求科学的应对策略,多方位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智能时代仍然呼唤劳动教育,智能化技术会取代部分劳动岗位,但不能代替全部职位;同时还会倒逼产生新的劳动岗位;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劳动将永恒存在.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全新的功能价值,是培养"完整的人"的基本途径;树立劳动幸福感的必由之路;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面对这一趋势,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亟需从理念、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转型重构.要理念先行,明晰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立场;要以内容为王,构建发展的劳动课程教材体系;要加强方法转型,善于运用技术优化劳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如何促进劳动教育价值回归,是当前的教育需要直面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教育的形式也需要进行同步更新,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生产劳动的新发展。相较于传统的劳动教育,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价值的多元性等新特点。适应劳动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劳动者面对的社会状况更为复杂的客观现实,智能化时代的劳动教育在内容层面、形式层面还是意义层面都应该作出相应的价值澄清。  相似文献   

17.
劳动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劳动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筑牢立德树人和时代新人培养的价值根基.劳动教育培养造就时代新人,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上固本拓新,正确把握"新与旧"的关系,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正确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拓新劳动教育方法;正确把握"显与隐"的关系,革新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劳动的既有形态与方式,同时加剧了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变革的复杂性。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展示出劳动+职业、劳动+数字、劳动+创造的内涵特质。深刻探寻其发展的逻辑理路在于通过数字技术贯通创生劳动教育新生态、采用数字劳动牵动引领劳动教育新形式、强化数字素养涵育提高劳动教育新成效。为进一步顺应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西北地区高职劳动教育应树高职院校劳动之观,彰显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育高职院校劳动之容,统整劳动教育的理念内容;促高职院校劳动之行,跨越时空开展具身化实践。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的价值形态经历了农业时代“生存”的教育、工业时代“生产”教育和智能时代“生活”的劳动教育三大发展历程。在当前的智能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要提升劳动教育开展实效,既应重视劳动教育蕴含的政治引领、经济赋能和文化培育等社会价值,又应充分发挥其全面育人的内在本位价值,并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方面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价值实现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向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紧密结合实践,推进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努力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