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知幾于《史通》中提出“偏记小说”的概念,并通过严密周详的理论阐释,明确了偏记小说的基本属性,界定了偏记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刘知幾所谓“偏记小说”,是借用了原本属于诸子类或子部的“小说”概念,用以囊括他认为的那些“多以叙事为宗”“能与正史参行”的古今正史以外的一切野史杂著。偏记小说就是史部的“小说”,我们不妨称之为史部小说。由此,广义小说就在子部小说之外,增加了史部小说,小说也在子书身份之外又获得了史流身份。史流身份的获得,扩大了小说的范围,为小说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随着这一道路的延伸,小说的天地变得愈加广阔。  相似文献   

2.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和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近代以来,随着印刷业的发展,报刊业尤其是报刊小说广告对晚清小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晚清时期报刊所载小说广告可知,报载小说广告通过参与小说销售市场的运作,对晚清小说的传播及小说读者群的扩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出版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晚清民初的翻译小说刊行现象,会深入揭示社会、媒介、文学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小说热”的兴起,既和“小说界革命”相表里,也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相伴.翻译小说承载的政治历史使命也推动了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世界文学视野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媒质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以及报刊运作稿酬制度助推了翻译小说的发展.除对中国文学世界的改观,翻译小说对当时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艺术形式的取舍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小说》主编是梁启超,该刊1902年创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刊行,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之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言性小说--对部分古代小说的重新正名归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言性小说”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界定,为言性小说列一简单书目,阐述了言性小说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劳孟 《出版参考》2006,(6X):43-43
英国金费希尔出版社(King fisher)的小说的销量已超过了它出版的非小说类图书。在2005年,它53%的销量来自小说,而在2004年,占41%。金费希尔是英国非小说类图书的重要出版商,它位居第二位,仅次于乌斯博恩(Usbome)出版公司。小说类图书销量的增加显示出非小说类图书的销售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小说艺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重要一点,就是借鉴和吸收了国外小说理论和实践的优秀成果,现代小说叙述学的研究和发展,直接影响了小说创作。 现代叙述学将作者与叙述者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就是将坐在书桌前的写作者与在书页上人们“拟想的作者”区分开来。其意旨便在于探讨小说作者将借助谁来实现主体经验的外化,也就是说选择什么样的叙述人来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首先确立了“确实的叙述者”与“非确实的叙述者”的观点,即把作品中谈吐、行为与作者意旨相符的叙述者确定为‘确实的叙…  相似文献   

8.
文迎霞 《编辑之友》2015,(8):97-101
报刊是晚清小说传播的重要媒介.晚清报纸在刊载小说时,遵循市场运行机制,以读者为中心.作为传播者的报馆设立小说专栏,选择类型丰富的作品,并与作者采取竞猜、悬赏、征集小说等方式吸引读者参与.作为受众的读者积极响应报馆和作者的各项活动,并发表对小说及小说刊载行为的看法.以读者为中心的运作模式使报馆、作者的传播与读者接受形成良性循环,造就了晚清报载小说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播离不开媒介,更需要手段,古代小说也是如此。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手段多种多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手段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小说在广大读者中的传播,提高了小说在文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更推进了小说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文勇 《大观周刊》2012,(41):51-51,62
对于一个小说读者而言,如何鉴赏小说固然十分重要,但首先还得明确我们为何要鉴赏小说,或者说,小说之美究竟表现在哪里?本文对此阐述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短信小说     
王佩  如岚 《出版参考》2004,(10):49-49
最近,广州作家千夫长和北京写手载鹏飞各推出一部4000多字的小说,两人都声称自己的作品是“全国首部短信小说”。国人对争第一向来是上瘾的,因为“为首”和“为副”,其影响、地位和命运,往往有天壤之别,韩非子虽然提出过“不为最先,不耻最后”,但那是说给竞争对手们听的。用在自己身上,其实谁都想“老子天下第一”。所以,才冒出来一南一北两个“首部”,一对“第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娱乐休闲方式更加多元,广播小说节目也因此受到影响。特别是伴随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收听渠道的增多使人们的收听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本文讨论如何拓展市场和空间,使广播小说节目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3,(4):118-125
晚清十年间,是中国小说借助近代化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时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是我国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小说专门杂志,1903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是最早响应“小说界革命”号召,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小说杂志。继《新小说》、《绣像小说》之后,上海又有《新新小说》、《小说世界日报》、《小说世界》、《新世界小说社报》、《小说七日报》、《竞立社小说月报》、《白话小说》、《十日小说》等小说期刊先后问世,其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对于生活的冲击,广播小说作为广播剧中的一种文艺样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影视作品和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广播小说的发展状况,使得其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甚至逐渐下滑的发展趋势。如今在商业化和娱乐化泛滥的时代,必须要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广播小说发展进行思考,推动其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题材儿童小说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国乡村的时代变迁和乡土童年图景,众多知名作家投入到乡村题材儿童小说的创作中,现实型、回忆型、幻想型乡村题材儿童小说共同书写着乡村童年的多彩景观。儿童小说内容上对乡土中国变迁的关注、出版政策与评奖的扶持与激励、主流文化的认同与推介、乡村儿童的阅读期待,是乡村题材儿童小说出版热形成的重要原因。乡村题材儿童小说需坚守儿童本位的出版理念,打造原创出版精品,通过创作、出版、推广的协同合作,推动乡村题材儿童小说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铭  徐蒙 《编辑之友》2010,(5):106-109
小说林社是一家以出版翻译小说闻名的晚清出版机构,创办人曾朴在经营生意失败之后转而投身于出版事业,于1904年开设小说林社.此后,小说林社得到了很快发展.1907年初小说林宏文馆有限合资会社成立,随后<小说林>杂志正式问世.一年之后,小说林社因为经营问题而被转让,<小说林>杂志也停办.小说林社在其存在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出版了大量的小说,其经营的杂志不仅包括著名的<小说林>,还有经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女子世界>,这两本杂志都刊登了大量的广告和告白.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小说是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撰写时虽然也吸收了民间文学的情节和语言,但基本上是文人的案头创作,写出来后又专供文人消遣之用。到了明代,小说从这个框框里解放出来,呈现了一派新的面貌。造成这个新局面是由于说话艺人的世代增饰和文人的参与整理,使小说本身的体式日益完善,而新读者群的形成和出版条件的改善则是根本的契机。明末,小说的出版达到了“到处皆是”“妇孺咸读”的局面。明代小说最大的成就有三:1.白话长篇小说如《三国》、《水浒》经过长期口头讲说之后,成熟定型,终于成为连贯的文本,文学史称为“写定”。…  相似文献   

19.
张泽建 《出版广角》2015,(17):196-197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的知识分子,集评论家、作家、导演等身份于一身,对大众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在创作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美学理论。本文对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体现的美学新概念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了她早期和晚期小说创作中体现的美学特征,为我们挖掘美学理论和桑塔格小说创作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把握桑塔格美学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对小说的欣赏趣味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很多人不再是读书,而是听书。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