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造。模仿片断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一、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地描绘一事物的  相似文献   

2.
模仿与创新,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关键词。善于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勇于创新是模仿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儿童天性好奇,善于模仿,勇于创新。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儿童这两个天性,将其作为英语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基础,融入教育教学设计中去,为更好地辅助儿童学习语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摹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所以,摹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茅盾先生说过:“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生作正是扶床学步,牙牙学语阶段,因此在作教学中,以范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学习作,无疑是提高学生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范可以直接地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学生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实用的写作方法、技巧。丰富学生的语言,可以为他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和模式,从而打下比较坚实的写作基础,但模仿只是创新的一步,不能一味地模仿,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学家茅盾曾经说过:“摹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也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贫乏,所以在学习语言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借助模仿为阶梯。心理学家认为,模仿对于儿童.就像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模仿如果应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那就是仿写,仿写的心理基础就是模仿。  相似文献   

5.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是形成说话等交际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模仿的对象是教师,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其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以模仿求技巧 模仿个性绝不是简单的“克隆”与“拷贝”个性,更不是抄袭,而是有意识地进行学习。从模仿到创造是作文教学的原则之一,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个性的模仿是学写个性作文技巧的手段。利用模仿对学生强化个性作文的训练,做到相同内容多样化,不同内容序列化,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在模仿中学生便会逐渐明确个性作文的内涵与掌握个性作文的技巧。模仿的前提是选择一篇好的范文,关键是确定个性的模仿点,手段是强化训练,目的是掌握技巧。其训练法的模式为:阅读范文一确定模仿点一仿写。 例:模仿遣词造句 第一步:阅读范文…  相似文献   

7.
模仿,是指以课文为范例,以读带写的训练;创造,这里不是指文学创作,而是指在模仿的基础上带有创造因素的独立习作。模仿是手段,创造是目的;模仿是条件,创造是结果。古今中外大量作文教学实践都证明,从模仿到创造是中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孩子学话,始于模仿,他们可以仿发音、仿用词、仿词语的搭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一般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又加速着从理解到使用的过程。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自觉地把儿童模仿的天性发展成为一种能力。还要看到,模仿也是由幼稚到成熟的必经之路。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中不断…  相似文献   

8.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是学生初学写作的一种方法,是从读到写的一座桥梁,是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学生作文必经模仿,但,模仿是手段,是基础,而不是终极目的。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初学写作时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或许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毕竟是从读到写的一座桥梁,是学习写作的一条捷径。仿写有片断仿写和篇章仿写两种。片断仿写训练的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中模仿能力的培养李耀麟在当前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要不要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呢?有些教师持否定态度,认为模仿是机械运动、被动的,而创造能力却要有独创性,二者是互相排斥的。模仿不仅不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反地还会给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属于吸取知识的过程,写作是倾吐情感的重要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合理地借助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优化写作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这样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一、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在经典范文中学习写作知识人在成长和生活中模仿是其天性,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开展  相似文献   

13.
喜欢模仿且善于模仿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向师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培养想象力应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努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广大一线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根据小学生喜欢想象的天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22江西教育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使小学生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和正确方法为目标的。长期以来,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则较少涉及。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在重视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新课标特点,从模仿、尝试、操作、总结、创造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数学学法指导的研究。1.加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感悟学法。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接触数学语言,模仿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创造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接触数学语言,模仿数学语言,运用数学语言。创造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传统学习观念认为学习就是教师传、学生受,是复制、模仿,他们没有看到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简单的师传生受,不仅是一种模仿,且是师生互动的、创造中的模仿。这是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在能动性哲学基础之上,特别是与康德哲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模仿学习,铺设创造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既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认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首先要从语文教学中的模仿做起。  相似文献   

20.
模仿,可以沟通读与写的联系,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它利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会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积极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成果。这就像学书法、学画画的临摹一样,只有先临摹得像了,才能写得好。学生有了灵感的激发,并且有了老师课堂教授的方法,自然就产生了优秀的新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