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康有为培养维新力量的万木草堂和维新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孝》;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出版维新刊物——《中外纪闻》;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教育战线上一场激烈的论战正在展开。这是教育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这是我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作决裂的战斗。目前关于批判“爱的教育”和“母爱”问题的论战,乃是这次大论战中的一个序幕战,还有更大的主力战斗在后头。现在看来,我们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论战,主要是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来进行的。也以说有两大战场。一个战场是,要不要对学生进行革命故有,教育要不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另一个战场是,教育要不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这两个战场上,资产阶级向我们的进攻十分猖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教育战线上一场激烈的论战正在展开。这是教育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这是我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作决裂的战斗。目前关于批判“爱的教育”和“母爱”问题的论战,乃是这次大论战中的一个序幕战,还有更大的主力战斗在后头。现在看来,我们和资产阶级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教有战线上一场激烈的论战正在展开。这是教育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这是我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作决裂的战斗。目前关于批判“爱的教育”和“母爱”问题的论战,乃是这次大论战中的一个序幕战,还有更大的主力战斗在后头。现在看来,我们和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论战,主要是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来进行的。也可以说有两大战场。一个战场是,要不要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教育要不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另一个战场是,教育要不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这两个战场上,资产阶级向我们的进攻十分猖狂,互相呼应,对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展开了一个“钳形攻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新史学》则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石。在这一早期史学论著中,梁启超提出了代表其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的若干个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命题的述评,揭示梁启超早期史学的最突出特征——批判与创新精神,说明他的史学是在对封建旧史学的激烈批判中形成的,从而昭示梁启超创建“新史学”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巨大功绩。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卓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以犀利的笔锋对清王朝专制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用清新的文体、流畅而充满智慧的笔调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宣传。梁启超在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方面的宣传和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但在实践方面却有其保守性,其君主立宪思想正体现了这两重性。就本质而言,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是进步的;但在相应的政治实践上却是消积的。它既有深刻的影响,又引起无休止的争论。本文试就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的产生及源流探讨其两性.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学者对梁启超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和学术方面,并对其宣传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文化道德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在阅读《饮冰室文集》时发现,梁启超对中国经济问题也颇有研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思想。这与当时国内局势以及梁启超曾担任袁世凯政府的币制局总裁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的道德文明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德文明。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础上,梁启超较好地处理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形成了以“国家权利、国家自由至上”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道德文明。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知识界围绕中国能否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进行的几次大论战,为革命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前人在重大历史关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进行的思考,无疑有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陈独秀等社会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是与中国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潮在落后的中国生长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1.
斗,也有后起之秀。新文化领袖之一的胡适显然站在科学派一边,并成为科学派主将;而梁启超似乎以中立身份出现,但明显倾向玄学派,成为玄学派阵营盟主。所以有人认为,这次论战其实就是梁启超和胡适之间的对峙。论战一直持续了大半年才鸣锣收兵。年底,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亚东图书馆对论战成果进行了整理,出了两个集子。前者名曰《人生观之论战》由张君劢作序;后者题为《科学与人生观》,由陈独秀和胡适作序,可见,收罗的文章差别不大,但立场迥然不同。由于陈独秀在序言中站在唯物主义立场对论战的双方进行了评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引发胡适、张…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资产阶级新史学是在批判封建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封建史学有着二千多年的传统,是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个得力工具,是全部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禁锢人们思想、致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精神力量。梁启超在史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最早地树起“史界革命”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渐次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分别发表于1901、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则被公认是其崛起的标志。但是,梁启超又非孤军奋进,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异军突起,也构成了其时资产阶级史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军。他们不仅同样高揭“史界革命”旗帜,猛烈批判旧史学,而且于新史学身体力行,研究硕果累累。同时,作为革命派,他们以新史学为武器,服务于排满革命,又与作为立宪派的梁启超诸人,大异其趣。因此,国粹派所体现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想,别具特色,有着更加集中的典型性。探讨其思想主张,显然是研究20世纪初年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集中论述国粹派关于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小说美学是对传统美学的突破,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性质,他的小说美学思想还推动了近代小说美学的研究,使之突入一个比较自觉的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量存在,为此,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同反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一次是同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的论战;一次是同研究系政客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一次是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三次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觉醒,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第三次  相似文献   

16.
目前哲学战线上正在展开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论战。这场论战的实质是,唯物辩证法和反对唯物辩证法的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和资产阶级阶级调和论的斗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斗争。“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二而一”否定矛盾的斗争,坚持反对唯物辩证法,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场论战中,杨献珍同志是“合二而一”论的代表。“合二而一”,并不是杨献珍同志的独创。它是  相似文献   

17.
后世学者在评论五四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时,往往把张东荪、梁启超等人的言论完全当作反动的观点看待,这是有待商榷的。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对论战双方在当时中国是否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上所展开的论争作出重新评价。并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论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梁启超与皖系军阀的关系,分析了梁启超与段皖亲密合作的原因,总结了梁启超与皖系军阀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梁启超从拥段到反段的活动,对当时的政局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近代中国导演了一幕联系军阀实现其宪政理想的历史话剧。梁启超失败的历史悲剧,再次揭示了改良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立宪政治不适合中国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19.
戊戌变法中和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阶级斗争与社会思想领域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横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两个时期,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动与变化的时代.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传统封建文化转向西方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我国教育界正处于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本主义教育过渡的时期,历史教育在这个时期内几经嬗变,走完了近代化的进程。梁启超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又是资产阶级历史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一生的活动与我国史学及历史教育的资产阶级近代化进程相始终。因此,探求近代历史教育的发展道路,不能不研究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本文从1898年戊戌政变开始,分三个阶段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