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法,以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128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为24~32岁,平均27.6岁;克托莱指数平均值方面,投掷高于跳跃,同类项目男子高于女子.男、女项目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男子项目平均成绩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女子.田赛各项目发挥率普遍在97%以上,男子项目高于女子项目.田赛远度项目运动员的总成功率在60.9%~81.1%之间,投掷项目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跳跃项目;远度项目决赛前3轮、中间两轮和最后一轮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6个轮次出现运动员最好成绩的几率均等,没有显著性差异;远度项目对成功率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高度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可重复性,男子远度项目远大于女子、田赛投掷项目好于跳跃项目.  相似文献   

2.
以2013年第14届莫斯科田径世锦赛田赛前8名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本次世锦赛田赛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寻找现阶段世界优秀田赛运动员的竞技年龄规律.结果显示:世界优秀田径田赛运动员竞技年龄大龄化趋势明朗,而中国运动员除女子投掷项目外早衰现象仍比较严重;从亚项群结构来看,投掷项目大龄化现象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目在我国奥运战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归纳法,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目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5~30岁;投掷项目世界冠军和世界前8名运动员成绩的波动比远度跳跃项目大,高度项目中撑竿跳高成绩的波动明显大于跳高;各项目运动员的发挥率普遍在98%以上;链球、铁饼、三级跳远的整体成功率高于标枪、铅球、跳远项目;远度跳跃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相对较高,而投掷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相对较低;远度项目竞技表现稳定性的高低顺序分别为三级跳远>跳远>铅球>铁饼>链球>标枪;铁饼、链球和标枪属于低稳定性项目,跳远和铅球属于中度稳定性项目,三级跳远属于高稳定性项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7-2013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甲组田赛前八名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跳跃类项目的整体竞技水平要优于投掷类项目;(2)跳跃类项目中跳远和三级跳远竞技水平的发展优于跳高;投掷类项目中标枪竞技水平的发展要优于铅球和铁饼;(3)跳高、跳远、标枪及铁饼的竞技水平发展较为稳定;三级跳远和铅球的竞技水平发展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参加第31届里约奥运会田赛项目的运动员的比赛发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跳跃类项目的发挥率相对于投掷类项目波动比较大,投掷类项目比较稳定;跳跃类项目女子发挥率普遍高于男子,投掷类项目发挥率男子普遍高于女子;最后跳跃类和投掷类项目的失常率都是高居不下,运动员发挥失常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材的特点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中由于项目不同,在身材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别。本文对17至21届奥运会上取得前六名的优秀运动员(每个项目约有30人)的身高、体重、相对体重(公斤/米)数据作了统计学的处理,更可看出田径运动员的身材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图一是男、女各项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与标准差的列图,可看出田赛运动员的平均身高都超过了径赛运动员,而在田赛项目中,投掷运动员的身高又高于跳跃运动员(各项运动员平均身高的标准差一般都在±6厘米以下)。  相似文献   

7.
秦丽梅 《精武》2012,(4):81-82
1田径运动的起源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发展起来的,包括男女竞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及数据对比分析,对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我国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资格赛中,男子撑杆跳高(99.16%)、跳远(98.79%)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女子跳远和跳高运动员发挥率相对较低;进入决赛的男子跳远、跳高及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资格赛.资格赛中女子跳跃类项目的成功率均低于男子.决赛阶段跳高运动员仍保持100%的成功率,我们还发现远度项目对成功率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高度项目.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平均成绩变异系数小,展现良好竞技状态;男子跳远在资格赛、决赛中变异系数均较大,发挥不够稳定,但运动员展现了绝对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优秀跳跃,投掷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采用数据分析,对1978—1993年间各年度世界跳跃、投掷类项目前24名运动员的年龄进行分析讨论,在进行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提出各跳跃、投掷项目的最佳竞技年龄的范围,以及在多年训练过程中针对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安排训练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8届奥运会田径比赛获得前8名的中国运动员成绩及项目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近8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员均获得奖牌,男子运动员获得前8名成绩的人数和项目数量均少于女子运动员.径赛项目男子110m栏、女子中长距离跑竞争实力较强;田赛项目女子投掷项目成绩突出,铅球、铁饼、链球均具备冲击奖牌或金牌的实力;公路赛项目男女20km竞走竞技水平较高,女子马拉松项目发展迅速;全能赛项目有待突破.确保女子运动员成绩稳步提升与促进男子运动项目的发掘是中国田径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强后备人才贮备、提升运动员比赛能力、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是保证中国田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田赛运动员专门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赛包括跳跃和投掷项目。其动作的多样性 和非周期性使技术相对复杂,对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训练技巧要求较高。而在体能训练中又需要以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能力为核心,围绕专项竞技和比赛需要,合理实施各种运动负荷。若想取得运动成绩的不断突破,就必须针对训练目标尽量做到多方面要素的有序化和协同化。在实践中,专门能力训练是强化运动员的技能和体能优势,并将它们有机结合的必由之路。因此,探索和认识决定田赛运动员专门能力的基本结构和渐进层次,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和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是训练中必须面对的创造性工作。 …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与统计处理等方法,对影响我国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我国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因素主要来自运动员自身和参赛环境,主要因素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伤病、心理、天气条件、裁判、比赛经验、技术等.并依此提出了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训练的效益及解决我国运动员竞技表现不佳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投掷成功率、比赛发挥、不同投掷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6.64~29.36岁,男子平均年龄稍大于女子;投掷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在1.87~1.95m之间,呈现出高大化发展特征。资格赛运动员的投掷成功率为79.83%,3次试投的成功率依次下降;决赛阶段运动员投掷的平均成功率为74.57%,6次不同试投的成功率呈现高低交错的"锯齿"状。投掷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差异,资格赛中,铅球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铁饼运动员发挥率最低;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资格赛。资格赛运动员3次试投出现决定成绩的概率分别为44.99%、26.57%和28.44%,呈现出第1次试投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第1-16届世锦赛男子投掷成绩发展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及置信区间对第17届世锦赛男子投掷各单项前8名平均成绩进行预测,结合当前我国男子投掷竞技表现,为我国男子投掷成功备战第17届世锦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男子铅球和铁饼成绩变化起伏不大且正处于上升阶段;男子标枪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竞技水平较高,竞争激烈;男子链球成绩正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第17届世锦赛男子铅球、铁饼、标枪及链球前8名平均成绩预测值分别为21.50m、66.23m、88.79m、77.06m,从预测值来看,第17届世锦赛男子铅球和标枪前8名平均成绩会有一定幅度上升,而男子铁饼和链球前8名平均成绩会出现小幅度下降,我国男子投掷应根据自身竞技水平、世锦赛男子投掷各单项成绩发展特征及预测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排兵布阵;另外通过分析世界男子投掷项目成绩发展变化趋势,从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投掷技术给我国教练员及运动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薛静是我校近年一名较为优秀的女子投掷运动员。2000年进我校投掷队训练,通过5年多的训练,趺饼成绩不断提高,于2004年8月长春全国中田赛上,以51.49米通过国家一级运动员并获得金牌。  相似文献   

16.
腰腹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展,尤其是一名跳跃或投掷运动员。作为基层田径教练员我们也常常把腰腹肌力量作为一项重点进行训练,其训练的方法多样而复杂。笔者通过多年训练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腰腹肌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以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8个级别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64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4.1±1.10,并认为举重运动员最佳年龄为23-26岁;随着级别的升高,男女克托莱指数值也在增大。男子运动员平均成绩的稳定性好,竞技水平差距小、竞争激烈,平均发挥率全部超过100%。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2-80%之间,抓举高于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三级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三级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相对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试跳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男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的成功率在第1轮出现高峰,女运动员的成功率则在第2轮和第6轮出现高峰;男、女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但男、女前3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多数是在后3轮创造的;三级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但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世界田径锦标赛快速力量项群比赛前三名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欧洲和北美洲代表了男子跳跃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女子表现为欧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其实力有所下滑;欧洲是投掷项目绝对优势区域,但竞技实力有所下滑,其中女子下滑显著,其余各洲均呈上升趋势;女子跳跃项目比男子发展缓慢,且成绩发展历程较为曲折,而女子投掷项目发展快于男子(链球除外),男子项目奖牌分布比女子分散.  相似文献   

20.
对第11届全运会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有显著差异(P<0.01),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分别在20~25岁与24.5~32.5岁;运动员在决赛中竞技能力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前3跳与后3跳的成功率方面,我国运动员的表现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中外运动员在前后3跳出现最佳成绩竞技特征表现为"先扬后抑",其中第2跳次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在助跑速度上,中外运动员前3跳次的平均速度均高于后3个跳次,前3跳的最佳成绩也好于后3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