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月三日上巳节是一个源远流长,至今不衰的节日。从魏晋时起,伴随着人工曲水、禊堂等专用设施建设的完成(主要考察华林园),上已宫廷招宴诗会逐渐频繁,侍宴诗唱和随之活跃,一种歌功颂德的宫廷化创作倾向也因此悄然生发。当然,魏晋只是上巳诗宫廷化的萌芽期,它的全面宫廷化是南朝以后的事。本拟就前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李晓雪 《家教世界》2012,(20):175-176
宋代画院既是创作机构,同时也培养绘画人才。其招生与考核制度严格而完善,课程设置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对学生创新性的考察与培养。宋代画院教育为当时培养宫廷绘画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苏轼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性诗文,不但记录了许多时政大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并且表明了自己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其诗文时事性特点的形成,既是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其个性有密切的关系。认识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对苏轼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作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王绩以其疏野质朴,清新自然的诗风卓立于初唐诗坛。历经隋唐两朝的王绩,诗文创作不论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以及其表现手法,在当时都自成格局,独树一帜。王绩在创作上对唐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情景进一步的交融、对诗歌律化的推动及语言的口语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贞观文学未能伴随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达到一个高度。唐太宗的诗文创作,与其文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其"雅正"文学思想、帝王的宫廷生活以及太宗自身即创作主体的矛盾,是造成这种偏离及其创作未能突破前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以梁武帝为核心的萧梁宫廷音乐建设雅、俗乐并重,富于新变特征,直接促成了萧梁时代乐府诗的总体繁荣,推动了汉魏旧曲的创作热潮以及吴声西曲的宫廷化历程,产生了新的俗乐歌词体式、风格和新的俗乐创作方式,由此反映出宫廷雅俗乐建设、宫廷音乐审美旨趣与乐府诗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赋体文学发展到建安时期,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辞赋创作开始由宫廷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作品注重对作家主观感情的抒发,打破了汉大赋千篇一律、互相因袭模拟的创作模式而趋向抒情化、小品化。显示出作家鲜明的个性。 为什么建安时代的赋作只有短篇而少巨制?这绝非建安赋家没有汉代赋家的才华。象当时擅长词赋的王粲、曹植等作家并非无力追踪汉大赋。对于这一问题,以前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阐释。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苏轼所创作的涉及到饮食题材的诗、词、文有很多,而他所创作的饮食诗文除了受到其本人生活态度与人生经历的影响,也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苏轼的饮食诗上承陶渊明饮食诗的艺术境界,下开北宋诗歌的新题材。本论文将苏轼的饮食诗文与北宋当时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分析,力图厘清苏轼本人对饮食的态度与观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盛行的修禊活动是一种生命的仪式,它起于夏、商时代洁身以求子嗣的风习,其基本化要素“絮濯”、“上巳”、“曲水流觞”、“秉茼”均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仪式从民间走入宫廷。走向士的生活圈子,并与诗乐活动结合起来,焕发了新的生命。它形成了大量的化成果,熏染了民风习俗,对诗歌的传播乃至体、语体的产生都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彝尊作为清初大儒,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诗文创作方面,他是与王士祯并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文创作和诗学思想备受研究者关注。朱彝尊自幼深受经学的陶养,然而,他的诗文理论、诗文创作与经学根基之间的密切关系尚无人论及。本文以朱彝尊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考察他的经学根基对他的诗文理论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唐诗在五代十国诗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至今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南唐诗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以前的研究较为肤浅,主要是点评、感悟式的评价;20世纪以来,对其研究才陆续展开.南唐诗有着丰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死亡无处不在,据现存文献记载,时人临终前留下不少诗文。临终诗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具有情感真挚动人,用语通俗明白,典故的固定使用,理性的随处显现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以独特的方式接受学习杜诗。一是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二是模仿杜诗的“以诗记史”精神;三是集杜诗;最后,他还化用杜诗。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头,杜甫的忠义爱国精神进入文天祥的精神视野,成为他的学习榜样。南宋的灭亡,成就了文天祥在诗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诗人刘敏求生活于两宋之交,曾因黄庭坚称赏而知名,《宋诗纪事》误定其为宋末人,《全宋诗》未录其诗歌,亦不见于《全宋诗》诸家补遗之作,然《泰和县志》存其诗18首。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文人创作的五、七言四句小诗渊源流长 ,作家众多 ,内容广泛 ,表现手法多样 ,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本文着重探讨了小诗的形成、发展以及小诗的创作队伍、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等。南北朝小诗的不断完善、成熟 ,为唐绝句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其弟子黄庭坚等人一起,将宋诗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形成了在风格的独特性和做诗技巧方面足以与唐诗相颉颃的宋诗,也引出了后人有关唐宋诗优劣论、苏黄诗优劣论等一系列文学公案.本文对宋以来有关苏、黄齐名并称与苏、黄优劣论的一系列相关言论作了重新考察,确立了苏、黄并称出现的时间,分析了有关苏、黄优劣论的四种类型,认为这一争论多源于对诗歌发展道路的认同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受豫南民歌启蒙并逐渐热爱现代新诗的诗人陈有才,其诗歌作品与豫南民歌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陈有才诗歌在主题的浓缩、诗眼的锤炼、语言的特征、诗意的韵味四个方面与豫南民歌之间存在着借鉴、继承与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写作七言绝句的大师,他的送别诗标新立异,一枝独秀,写的笔酣墨畅、情真意醇,气势恢宏,俊逸舒放,一扫古代送别诗感伤的阴霾,为送别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汉横吹曲是在北方少数民族乐曲的直接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组歌曲。南朝诗人对之进行了大量的拟作,从这些拟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横吹曲为南朝诗人在内容题材方面的重大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南朝诗人们把写作宫体诗的种种艺术技巧也广泛应用到了拟作之中,从而初步形成了南北文风的合流。这一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