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举世瞩目的第12届亚运会于1994年10月2日——16日在日本广岛市举行。 参加广岛亚运会的一共有42个国家和地区69近7300名运动员,他们在34个大项、337个小项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使得本届亚运会成为亚运会历史上参加的代表团最多,参赛人员最多,设项最多和奖牌最多的一次亚洲体育盛会。第12届广岛亚运会也是历史上首次在一个国家首都以外的城市举行的一届亚运会。  相似文献   

2.
※举办最多的城市:泰国的曼谷,4届。※参赛最多的国家和地区:1994年广岛亚运会,共有4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竞技水平最高的一届亚运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共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界纪录;刷新42项亚  相似文献   

3.
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说:“九十年代第一年在中国举办亚运会意义无疑是重大的,国际上很多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将是太平洋的世纪。这届亚运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赛阵容最庞大的。它将展示亚洲体育运动的最新水平。这对进入21世纪后,亚洲将争得更多的国际体育比赛、奥运会主办权创造了条件”。应该说,中国体育运动水平达到这种水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体育改革后的新气象。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的枪声,打出了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零  相似文献   

4.
最先举办亚运会的国家:印度。1951年,第一届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489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举办亚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泰国。分别于1966年、1970年和1978年承办了第五、六、八届亚运会。参加国家或地区最多的一届亚运会: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共33个。  相似文献   

5.
在1988年9月21日汉城举行的亚奥理事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上,经亚奥理事会批准,1990第十一届亚运会设27个比赛项目,308个小项,为历届亚运会设项最多。这届亚运会项目设置遵循的原则是: 一、积极促进亚洲奥运会比赛项目水平的提高。在第24届奥运会上,亚洲国家总共获得了22枚金牌,只占金牌总数237枚的9.3%,这说明亚洲的体育水平与亚洲在国际舞台上所处的地位是有差距的。因此,本届亚运会除马术、现代五项因马匹、设备的原因未设外.其余23项奥运会比赛项目均被列入。二、促进亚洲传统优势体育项目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亚洲体育的优势和潜力,同时,考虑有利于亚洲国家或地区参加亚运会的热情。根据亚奥  相似文献   

6.
宋斐 《乒乓世界》2006,(12):57-57
第15届亚运会将于2006年12月1日至15日在海湾富国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届时,将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余名运动员参加本届比赛423个小项的争夺,这将是历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亚运会。曾经成功地举办过第47届世乒赛团体赛的多哈于2000年11月击败了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和印度的新德里后,获得了第15届亚运会的承办杈,6年间,为了赛事的成功举办,他们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哈亚运会的吉祥物——卡塔尔羚羊,被组委会命名为"奥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届亚运会共设27个比赛项目、308枚金牌,其中田径金牌有43枚,占金牌总数的13.96%,是所有比赛项目中所设金牌最多的,无疑是亚运会的主旋律。因此,田径成绩的优劣,对各参赛国家团体名次的排列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亚洲各国历来对亚运会田径角逐都十分重视,想方设法抢牌掠分。本届北京田径大战亦不例外,将是异常激烈、扣人心弦的。格局的变化翻开亚运会田径比赛历史,1970年第六届亚运会前,是日本人的一统天下,无人与之匹敌。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中国参赛以来,开始向亚洲田坛霸主日本发起猛烈攻击。1978年第八届亚运会。中国队略胜一筹,以金牌数12比10首次击败日本队。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日本队棋高一着,以金牌数15比12,复夺  相似文献   

8.
刘虎 《钓鱼》2009,(8):61-61
第十六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这届亚运会设41个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相似文献   

9.
1994年是国际各单项体育联合会的重要赛季,也是各大洲体育比赛的多事之秋。热点新闻将从跌宕起伏的竞技场频频走出,世界体坛将变得更富挑战性。综合运动会第十二届亚运会——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赛国家和地区及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届,将于1994年  相似文献   

10.
将在一九九○年秋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亚洲各国人民发展体育运动历史上一次盛况空前的盛会、参加这届亚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参赛的运动员、观赛的观众和游客都是亚运史上最多的一次,它是亚洲各国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盛会.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增加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推动亚洲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和外交功能。因此,亚运会的召开其意义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亚洲各国人民团结、友好、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第14届亚运会将于9月29日在韩国南部城市釜山举行,这是新世纪第一次亚洲的最大体育赛事,也是自悉尼奥运会后亚洲体坛又一次最高水平的较量。对于中国军团来说,本届亚运会的形势非常严峻,不容轻视。项目变化谁更欢心 釜山亚运会是历届亚运会项目最多的一届,现在一共设了38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宋爱民以63米获得女子铁饼比赛的冠军,为我国田径项目夺得了一块宝贵的金牌,也为我们在大赛中能充分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积累了经验。为此,我将宋爱民参赛第十五届亚运会的赛前训练及比赛情况加以总结与分析,为今后的训练及比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答读者     
<正> 一、我国准备申请举办哪一届奥运会? 答:我国准备申请举办2000年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 二、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我国女运动员共获得几块金牌? 答: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我国女运动员共获得95.5块金牌,其中的0.5块是在乒乓球混合双打中获得的。我国男女运动员在这届亚运会上共获金牌183块。三、亚奥理事会共有39个成员国和地区,为什么参加第11届北京亚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只有37个? 答:伊拉克因入侵科威特而被亚奥理事会取消参赛资格;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已合成也门共和国。所以  相似文献   

14.
获游泳(含跳水、水球,下同)金牌总数最多的国家是日本。该国从第2至第12届亚运会共夺得金牌211枚,列各国之首。在一届比赛中获金牌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该国在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共夺得力枚金牌,创亚运史之最。囊括跳水金牌届次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中国自1974年参加第7届亚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于5月13日至1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有男女187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世界冠军。大会进行了女子四项、男子六项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比赛,包括团体赛、个人全能和单项决赛。由于这是一次参加十一届亚运会的选拔赛,大家都很重视,竞争非常激烈,是近年来参赛人数最多,比赛项目最全、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次体操比赛。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亚洲自1950年开始举行“亚运会”至今已经十一届,实际效果表明,这一举动极大地调动了亚洲各国人民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推动亚洲田径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从第七届(1974年)亚运会我国派团参赛开始近五届的近二十年中,看亚洲及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状况。亚运会的田径比赛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亚洲水平,也代表着亚洲的最高水平。因此,研究近五届(七、八、九、十、十一)田径发展的特点,并通过它来回顾历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6,(10):62-62
8月22日下午,2006年"佐田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于山东潍坊鲁能乒乓球学校结束了所有项目的比赛,圆满闭幕。本届比赛是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历届比赛中参赛院校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届比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  相似文献   

18.
文彬 《中华武术》2014,(12):28-30
2014年9月27~10月5日在韩国仁川进行的第17届亚运会田径比赛,是近几届整体水平比较高的一次。七天的比赛,运动员共改写了5项亚洲纪录、破15项亚运会纪录,并创造了10项可以跻身当时年度世界前十的优异成绩。中国15镏金再傲群雄作为第一大项,仁川亚运会田径比赛如同奥运会一样、设47个单项。中国派出男38人、女45人共83名运动员参加该项目争夺,人数恰好与1990年北京亚运会持平,是历届参加亚运会田径比赛人数最多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莫慧兰在第12届亚运会上一人独揽4枚单项金牌。她是迄今参加亚运会女子选手夺得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她的高低杠动作更是引人入胜,并成功的完成了前空翻一周半越杠抓杠的高难动作,创造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莫空翻”,使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难度价值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高低杠全套动作的评价是由难度动作、加分因  相似文献   

20.
一、比赛概况与取得的成绩 以体操中心党委书记赵郁馨为团长的中国蹦床队于2009年11月8日-14日参加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26届世界蹦床锦标赛,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水平最高、参赛人数最多的又一次世界蹦床盛会。来自45个国家的近3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是历史上参赛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心对此次比赛高度重视,精心谋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